君顾 发表于 2021-8-31 10:26

对洛阳兄询问的一点个人见解

本帖最后由 君顾 于 2021-8-31 12:16 编辑


洛阳兄原文:有一个很意思的现象,五字一行的诗,二、三节奏的是古诗的感觉,三、二节奏的就是新诗感觉。比如“难忘那个人,莹莹似碧澄”,如果写成“那个人难忘,似碧澄莹莹”。大家读来感受一下。


君顾回复:我仔细思索了下,五言的韵语起源是诸如《诗经》中常见的四言,
从简单的四言格律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两种形式,到五言,一般是插入一字,
不管是以平随平,以仄随平,还是以仄随仄,以平随仄,
得到四种简单五言句式中:
1.平平平仄仄,
2.平平仄仄平
3.仄仄平平仄,
4.仄仄仄平平,
仔细与简单的四言格律对比,前两字一般是没有改动的,改动多是后三字,
这样来想,古语断句23断,212断,221断,前面的2断不变,理解为音律的和谐也是通的
    现代语用的白话,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我是天空里的那云,我是天空的云,我如飘渺之浮云,前三现代语,“里”可以舍去,补充“云”这个的修饰也很多样,“一片”,“那”,可理解“一片”的音值为2,那的音值为1,这样来看现代语往往音值相差较大,句断自然多样化,节奏比古语形式更开朗,区分度也就明显,往往句断我们就可以分辨是古语还是现代语。
    另:考虑到历史背景,古人没有使用标点,断句须自己断,倘若句式复杂一团糟,往往造成文化传播困难,而今人采用了标点断句,句断方法和句子结构自然就拓宽了,分析下上面洛阳兄讲的。

    三二节奏,其实是不多见的,那个人难忘,仔细斟酌会觉得拗口,为什么呢?请看下面分析:
    按照原意,要表达的应该是“我难忘那个人”,这里牵扯到一个主语的省略,按照古语,“难忘那个人”,“难忘”前其实是省略一个主语“我”,古语多是五言和七言。三言,四言,六言,九言都是相对偏少的,句首省略主语是一个习惯性用法,从今语来看,“那个人难忘”,主语同样是省略,那么我们不妨还原一下没省略前的句子,就是:“那个人我难忘”,这样一读好像就有点拗口不通顺,应该是“我”作为主语,“那个人”作为宾语,但现在这个句子,“那个人”反而跑到了“我”前面,宾语在主语前,这样就有种掩盖主语的味道,不大通顺,事实上我们现代汉语用得多的处理方式是这时加入一个逗号,例如:那个人,我难忘,这样“那个人”用逗号隔开,就成了状语,主语“我”就避免了被掩盖,“我难忘”是一个合理的主谓句式,当然也可以视为主谓宾句式宾语的省略。
    按照上面所述,我们也可以发现“似碧澄莹莹”似乎不太妥,这里牵扯到一个比喻的知识,首先我们得搞清什么是描绘主体的,什么是描绘喻体的,“似碧”是比喻,“澄”是喻体的样子,“莹莹”从原句来看,应该是本体晶莹透亮的描绘,也许看古语不大明朗,我们翻译成现代语,像碧玉一样澄澈(晶莹?),应该本意是要说晶莹的像碧玉一样澄澈,其实“似碧澄莹莹”这个句子没问题,也说得通,不过这个“莹莹”就作为补语,同样修饰碧玉,只是和原来文意有改动。
    新诗的语言句式特色,我暂抒自己的所学,大概是两种,句式还是类似五七言古语,但思维模式改变,嵌入的是现代的语法,比如,“你(我,他)在家里玩”,现代语通常会把主语露出来,而古语一般是“待院嬉戏中”不会出现主语,多用省略,二者同样是五言,但显然语言特色截然不同。另一种则是现在多数的新诗语言特色,打破句式,几言一句都是随意的。
(一时兴起,关于古今句式这块多说了些,鼓励洛阳兄的思考,希望我的见解能对你有帮助...)

左岸春风 发表于 2021-8-31 15:00

深受启发,谢谢诗兄的分享

梦回青河 发表于 2021-8-31 15:36

品读,理论的我要补课!问好顾兄!

洛阳-四海之家 发表于 2021-8-31 17:18

从古说起,引经据点,有作学问的节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洛阳兄询问的一点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