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水 发表于 2022-3-29 10:44

姜夔作画事考

       姜夔作画事考         姜清水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也称字画。翰墨丹青,是中国传统文化士人所追求书画同行的一种境界,可真正做到就非常的不容易。姜夔有不少书法字贴遗存,而且还有鉴赏书法的《兰亭考》、《绛帖平》及书法理论著作《续书谱》等著述,认定他是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没有疑问,其作画事就很少有人提及,今借此题作一介绍。姜夔作画事可考者有三处,一是现有实物“棕竹笔斗” 上的梅竹图 。二是分题作画“剡溪图”中的题诗。三是多首存疑的画中题诗。现分述如下:一、“棕竹笔斗”上的梅竹图夏承焘先生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杂考条内载:“北京历史博物馆藏有白石棕竹笔斗。文物参考资料一九五七年第七期,载近人史载青漆林识小录,宋姜夔笔斗一条云:‘陈莲生旧藏,姜夔制棕竹笔斗,周围阴刻梅竹,上有姜夔题字,旁有明代文彭及文震孟题诗’。” 此资料可以知道,姜夔“制棕竹笔斗,周围阴刻梅竹”图,且与“青漆”相关,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内。据夏承焘先生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书中记载,姜夔制棕竹笔斗,铭文为“丙辰秋得棕竹笔斗,而刻梅竹于上,以寄文房清兴云。白石道人姜夔。”丙辰当是庆元二年,从姜夔行迹考中得知,姜夔这时已从湖州移居杭州,正在筹备向朝廷献《大乐议》与《琴瑟考古图》,心志正高,企盼“一献成功”,又耽心会受“党禁”影响,“礼理同义”论,不与理踩,甚至发生牵连,有牢狱之灾,一边以梅竹高雅品质自慰,“以寄文房清兴”,一边又仔细审视欲想改变国家体制的《大乐议》与《琴瑟考古图》献与不献的后果,姜夔终是被“梅竹高洁”力量征服,“为国整雅乐无所畏惧”, 结果就如其所料“以献无果”, 正因为姜夔抱定“为国整雅乐无所畏惧”的理念,在三年后又“冒死以献”实体性可操作的《铙歌十二章》。鄱阳漆技业内人士丁国坤近期撰文,认为“阴刻阳堆” 是鄱阳漆技的一种特色工艺,并且认定姜夔的“铭文”棕竹笔斗“阴刻梅竹图”是“开启了文人雅士参与鄱阳漆艺创作的先河。真是人可传、画可传,艺可传、器可传。”于此,姜夔制棕竹笔斗,周围阴刻梅竹图,不仅是“一件杰出的鄱阳阴刻漆艺实物之一” ,而且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姜夔作画的实物证明。二、分题作画“剡溪图”中的题诗剡溪是曹娥江干流,流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一段称剡溪,或称剡江、剡汀、戴湾,戴逵滩。剡溪两岸万壑争流,众源并注,或奔或汇。剡溪在嵊州境内曲折纡回32.2公里。一路有东门,艇湖、竹山、禹溪、杉树潭、仙岩、清风、嶀浦、鼋头渚等景点,统称剡溪九曲胜景。绍兴市,是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浙江第四大城市。旧称会稽、山阴,简称越,天下风光数会稽”的美誉。是公认的“山清水秀之城、历史文物之邦、名人荟萃之地”。绍熙四年(1193季)春季,姜夔因张平甫之约到绍兴,此行目的是搜集张平甫祖父张俊的资料,为写《张循王遗亊》做准备工作。此次绍兴之行,还有丘崈、葛天民、张时甫、张和甫,共六人。姜夔在绍兴除中途腊月一段时间,去苏州吊范成大之外,直至来年春季回湖州,整整一年都在绍兴度过。姜夔从绍兴“山清水秀” 的风景中,看到了另一种现象,他在游攒宫山,宋高宗永思陵时,作诗发岀“中兴无限艰难意,日暮潮平力士归”的终天之痛。“攒宫”与“永思”有暂时放置之意。姜夔在说南宋当局“中兴无限”期,丢掉淮北遗老遗少“力士归”,马放南山,刀藏兵库,不问不管,何能谈“暂时放置”!姜夔在看到绍兴仕女,浓妆重色,兴高彩烈的春游,赏花,踏青。他就想到历史苍桑,作诗说:秦山越树两依依,闲倚阑干看落晖。
杨柳梢头春又暗,玉箫声里夜游归。姜夔此诗在描述这帮仕女是“闲倚阑干看落晖”,有数落仕女不知“忘国恨”之痛。姜夔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其画也不会脱离“忧国”的主题。姜夔在绍兴与张时甫、张和甫分题作画,姜夔得剡溪图之题,画经过时日作完,题诗于上,诗名就是:与和甫、时甫分题画卷、夔得剡溪图。诗曰:枯槎啅乾鹊,交臂失夫君。奈此一尊酒,凭高空水云。姜夔的剡溪图画轴虽然失之,但从其诗题中可以看到,姜夔把南宋现状给浓缩在一张剡溪图上,剡溪两岸现秋景,树叶落光势狰狞。失夫疼痛悲凉境,鹊鸟食无世间情。姜夔的剡溪图实实在在画成了一幅带血色的南宋历史画卷。三、多首存疑的画中题诗姜夔的《诗集》中有多首存疑的画中题诗,如上所述的《越中仕女春游》诗,《赤松图》、《金神夜猎图二首》等。这几首诗辞句短少,诗情画意氛围浓烈,很似是配画诗题。如《越中仕女春游》诗,“秦山越树两依依,闲倚阑干看落晖。杨柳梢头春又暗,玉箫声里夜游归。”秦山越树之间,士女倚干放眼,杨柳梢头春暗,玉箫声里夜归。士女春游忘忧兴游之况尽在画中。又如《金神夜猎图二首》其二:“后宫婵娟玉女,自鞚八尺飞龙。两两鸣鞭争导,绿云斜坠春风。”一幅“玉女猎图” 呈现面前,一群艳妆婵娟玉女,各自凌驾高大骏马,草地鸣鞭策马奔腾,如同春天彩虹坠落。当然,仅凭推断不足论,姜夔的诗也有独自以“图” 入诗的诗,如《雁图》,此诗借大雁在晴空呈现“一” 、“ 人” 字阵图,诉尽诗人“盼归” 的乡愁,其意境也如一幅图画,辞句也短少,就不是配图题的诗。可如上几首诗就与其它诗不同,画面感特强,读诗者好似有一幅画在眼前飘荡,值得更进一歩探讨。综上,姜夔有书法字迹和书法理论著述留世,也有作画之事可考,且遗存“棕竹笔斗”上的梅竹图实物,用 “翰墨丹青”一辞来形容姜夔恰如其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姜夔作画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