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水 发表于 2022-3-29 10:49

姜夔诗词中的南宋历史画面

         姜夔诗词中的南宋历史画面                姜清水姜夔生活南宋中晚期,他曾作过画,以“剡溪图”为题,画出了南宋时期“树枯”与“雌鸟失夫君”图,寓意南宋积重难返,民不聊生的历史画面。可惜此画不存,只留当时姜夔与友人“分题”作画的诗在世。除此之外,姜夔诗词中还有不少南宋历史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半壁江山半壁江山,这是南宋历史的特殊符号。1127年金入大宋,俘获宋徽宗和钦宗二帝扣入五国城,史称靖康之难,一大半宋土被金占领。1142年绍兴和变色镜,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北为金治,南归宋属,从此大宋成了半壁江山。教科书中以1127年为北宋灭亡时间。事实上应该是要以1142年绍兴和议为北宋与南宋分水岭。和议是以法律文书确立的,虽然是不平等的和议,但仍然是得到双方的认可。姜夔有一首咏荷佳作《惜红衣》词。在这首词中他把荷花喻南宋,把西风喻金国。词中有“红衣半狼藉”、“故国眇天北”句,在说南宋半壁江山,大宋不知何年何月能看到破镜重圆。这是一幅国破山河碎的历史画面。二、积重难返南宋自绍兴和议后,每年进贡金国的物资负担过重,自1163年北伐战争失败后,民心不稳,政令不通。更主要的是南宋没有很好的发展政策。加上对岳飞的平反不够彻底,时局一年不如一年。积重难返成了南宋国势的代名词。姜夔的《一萼红》词中有“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沉沉”句。这三句词,从水上、地面、空中立体层面上去说南宋国势积重难返。水上是冰与冰的胶着。前一轮的冻冰未融化,又加上一层冰,冰上叠冰可谓非一日之寒。地面上的积雪掩埋了前进的道路,冻硬生老的雪都达到了民房墙腰,寒气袭人,十分寒冷。天空中黑云密布,不见天日,让人觉得心凉无望,姜夔一唱三叹“荡湘云楚水,目极伤心。”三、靖康国难靖康之难是金入宋的大事件,史学家以此事件定北宋灭亡,南宋建立时间。宋徽宗造艮山,平地耸高地,方圆十多里,主峰高达百多米,气概非凡,称之谓民岳。其中假山是从千里之外的山石搬运到京都,劳民伤财,国力不支,而又极其奢侈,不顾百姓生存,只图自己玩乐,快活。有人下定论说徽宗“荒淫无道”,他被金国皇帝赐“昏德君”真是恰到好处,实至名归。正因为他如此“昏德”才失民心,也是赵家天下败亡之源。1126年金兵正式南侵,先是久围太原,守城将领王禀等人死守太原二百五十多天,宋政局坐视不顾,见死不救,太原粮尽无援,以致吃皮甲,吃草木,最后竟食人死守,终因不敌,城破王禀投水殉国。太原城破,金兵长驱直入,分两路长驱直下,兵临东京(今开封市治)城下。1127年4月京城失陷、徽宗、钦宗二帝被俘,押入五国城,坐井观天一典的主角就是徽宗软禁于五国城故事。金人带走的还有金子约36万两银子,刀、14万两,后妃、太子、宗室、宫女、杂役等数千人,以及大量的珍宝、图书、字画、仪器和珍贵文物无数。靖康之难是惨剧,世上罕见,人间少见。王禀之事是唐时张巡死守睢阳的历史重演。不同的是唐李江山在张巡死守时给了唐朝政局一个反击的空间,而赵氏一族未能利用王禀死守时间,组织反击,而是不顾,不理,北宋灭亡也就在情理之中。姜夔的笔下对这么一件大事变,也是作了艺术描述,很是生动、感人的。如《探春慢》词中开拍三句,“衰草愁烟,乱鸦送日,风沙回旋平野”。这里的景就是一幅靖康之难图,国之愁烟密布,风舞沙起,金兵押二帝去北方胡地,正是“乱鸦送日”图。又如《齐天乐》词中“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这也是叙述皇宫遭难,皇帝离宫,嫔妃出宫,别有伤心无数事。四、百姓生活南宋的百姓生活是随着积重难返的国势走向而入艰难困苦的。范成大曾有名句“号呼卖卜谁家儿?想见明朝籴米钱!”“贫人寒切骨,无地兼无锥。”从范成大的诗句可以看到南宋百姓生活点滴,那是号叫卖罗卜的人,欠了明天的买米钱,有上顿无下顿。贫无衣掩体,寒冷侵骨,无地种也无立锥之位。姜夔词中有不少对南宋百姓生活画面的刻划。如《齐天乐》词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这里词人在说百姓生活在水井的石井,火热的铜铺中,生活环境恶劣。“西窗又吹暗雨”天灾的降临。“离宫吊月” 也是人祸的遭遇。姜夔在其三首有关描述鸟类的诗中,暗喻百姓无食可进,互相残食,甚至母吃公,以失夫君的惨况,一幅幅南宋百姓生活悲惨图画呈现于纸背。如《鸟夜啼》诗是群鸟生活图,全诗把鸟类成群争食的悲惨境况刻划得淋漓尽致。又如《禽言如田曰哥哥》诗,诗的题目就已经点明鸟言如人。诗中把鸟“失俦侣”“诉明月”“下泪山竹裂”等悲惨之状写得入木三分,令人震憾。南宋历史上在这个时期内,天灾人祸也的确不断发生。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的秋季,金国以完颜亮为首大领兵大举入宋,杀到采石(现属安徽当涂治)。直到11月金宋战争才以完颜亮被其部下所杀而退回金辖区。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南宋北伐,张浚为帅,李显忠邵宏渊为指挥。南宋一出兵连夺三城,气势宏大,有一举灭金之势,各地义军和在金的汉军纷纷响应,前程极好。南宋军中高层以私情抵抗李显忠命令,不听指挥,主和派又占主导地位,终以大溃败结束南宋第一次北伐。鄱阳县志载:宋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大水,县城居民房屋倒塌,农田毁坏,良田四百余亩被泥沙填塞。宋庆元六年(1195年)五月中大雨七昼夜,江湖洪水猛涨,县城水过6尺。隆兴1163年冬金乘胜而进,再犯淮南,楚州。南宋政局割地求和,至1165年所谓隆兴和议,宋改称金为伯,岁贡改为岁币,进贡数字较绍兴和议时已多了许多。这又加重了南宋国家和人民的负担。五、边城凄凉南宋自立都临安,直到灭亡,都在忙于应对金国的岁贡,无力修建与金战争中损毁的边城,以致于让边城凄凉、萧条。姜夔诗词中给我们的画面最为有影响的是扬州、合肥、武昌。姜夔笔下的扬州是:名都佳处成了空城,废池。春风十里的繁华街市尽是荠麦青青,生出红药不知为谁而开。武昌乃是“芳草萋萋千里”。据查金犯扬州有三次,第一次为1129年初犯扬州,第二次为绍兴三十一年,也就是1161年,第三次为隆兴二年(1164年),金兵进淮南时,扬州也在其中。姜夔初到扬州是在1176年冬,距1164年金犯扬州也有13年之久,扬州遭兵灾惨状依然呈现在姜夔眼前,而且是那么凄凉,满目荠麦,昔日“春风十里”的繁华被兵灾夺去。那种战争残酷景象在姜夔的笔下重现,如何叫人不“犹厌言兵!”在“犹厌言兵”的同时,又不得不言南宋之兵。姜夔在言南宋兵时给了我们一幅沉浸于饮酒欢歌的兵营图画。“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 歌吹”、“ 状酒祓清愁,花销英气。”曾给这位期盼南宋“晚来还卷一帘秋霁”的词人大失所望。也就难怪词人说南宋有边无防了,在南宋兵营无演练防侵气息,“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一边是边城荒凉,凄惨,百姓无法生活,一边就是军营饮酒欢歌,军营冷静无龙之威风无虎之杀气。一边金人灭宋之心不死,一边有边无防,一派和平景象,怎叫词人如何不担心“片片吹尽”也。不知是姜夔的预言准确,还是历史故意给姜夔的面子,南宋终究没能跳出姜夔所说,在姜夔死后50年时,南宋被元朝灭亡。姜夔诗词中还有不少刻划南宋历史画面的内容,如“错把杭州当卞州”“繁花虚像”等等。姜夔以文人之笔,词人之心,诗人之情,用委婉辞语刻画出了当时社会现状一幅幅令人难以忘怀,叫人回味不尽的画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姜夔诗词中的南宋历史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