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0:21

二十四诗品

本帖最后由 泠泠儿 于 2020-3-18 11:27 编辑





二十四诗品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0:45

本帖最后由 泠泠儿 于 2020-3-18 11:24 编辑

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脱巾独步,时闻鸟声。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洗炼
  如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爱缁磷。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天地与立,神化攸同。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枯,淡者屡深。雾馀水畔,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金尊酒满,伴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均。

含蓄
  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己,若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反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明漪绝底,奇花初胎。青春鹦鹉,杨柳池台。
  碧山人来,清酒深杯。生气远出,不着死灰。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筑室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竹,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杳霭流玉,悠悠花香。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水理漩洑,鹏风翱翔。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忽逢幽人,如见道心。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悲慨
  大风卷水,林木为摧。适苦欲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
  大道日丧,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

形容
  绝伫灵素,少回清真。如觅水影,如写阳春。风云变态,花草精神。
  海之波澜,山之嶙峋。俱似大道,妙契同尘。离形得似,庶几斯人。

超诣
  匪神之灵,匪几之微。如将白云,清风与归。远引若至,临之已非。
  少有道契,终与俗违。乱山乔木,碧苔芳晖。诵之思之,其声愈希。

飘逸
  落落欲往,矫矫不群。缑山之鹤,华顶之云。高人画中,令色氤氲。
  御风蓬叶,泛彼无垠。如不可执,如将有闻。识者已领,期之愈分。

旷达
  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
  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

流动
    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如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
    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1:19

本帖最后由 泠泠儿 于 2020-3-18 11:27 编辑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

一、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体和用,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概念,指本体和作用。司空图是崇信老庄哲学的,认为世界的本体就是“虚无”,即“自然无为”之道,万物都是这“道”的表现和产物。外腓,向外伸张。真,真谛,本源。《庄子·秋水》:“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真体,道之真谛。

虚:虚无,道家以虚无为世界的本体,
虚即指道;返虚,即返归于道。
浑,浑然一体的境界。
积,积累。
健,强。雄,指至大至刚。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具备,笼罩。
横绝,横贯。
荒荒,苍茫广大的样子。
油云,流动的云。
寥寥,空阔的样子。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象,物象,即具体的事物。
环中,圆环之中,即中枢。枢纽。《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非强,不勉强。持之不用强求,就会无穷尽地源源而来。

[译文]:

浩大气势的发挥,因为道的真谛充满胸中。如果与道浑然一体,便能不断加强无比刚强的力量。
那雄浑之气笼罩万物,横贯太空,像广阔苍穹上流动的白云,像无边原野上激荡的长风。
超然物外,掌握道的中枢,那雄浑气势不用强求,就会自然浑成而洋溢于诗章。

[简析]:

   “雄浑”一品属于“壮美”的范畴,诗人用“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这些生动的形象,来形容它气魄雄伟、汪洋浩瀚、长风过空、油云漫天的风格特点。

司空图认为,道家的清虚无为的“道”,是雄伟之气的本源,因而作者的思想必须与“道”浑然一体。所谓“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实质是提倡摆脱现实,崇尚大道。他认为,没有雄浑的气魄,就写不出具有雄浑风格的诗;气魄雄伟,又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才能创造风格雄浑的作品。这和现代风格学所说的“风格即人格”的命题,意思是一致的。可以说,除了社会生活条件的决定作用之外,作品的风格和意境,是由作者的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所决定的。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1:26

二、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素,淡泊。
素处,淡泊自处。《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妙机,奥妙天机。
微,幽微。
太和,阴阳会合的冲和的元气。
独鹤,孤鹤。古人以为鹤是仙禽,能载人入仙境。
与鹤同飞,意即骑鹤遨游天外。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惠风,和暖的春风。
荏苒,一本作“苒苒”,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
阅,阀阅之阅,《玉篇》:“门在左曰阀,门在右曰阅。”
修,长。
篁,竹丛。
美曰载曰,载美而归,美指美感。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匪,同非;
匪深,不深。
即,接近。
稀少。冲淡的意境无意中得到,并不觉得它多么幽深;专意去追求,又觉得稀少难得。
脱,假若。
形似,指迹象。
违,不见。这两句大意是说:冲淡的诗,自然、平易,不露形迹,假若露出形迹,刚一把握,它又不见了。

[译文]:

清虚淡泊而沉默自处,心意幽隐而妙合天机,如饮生生万物的太和之气,与孤鹤齐飞在天外遨游。
又有如和暖的春风,柔和地吹拂着衣襟,听门前风吹竹林的声韵,让人满载美感而归。
无心而遇并不觉得多么幽深,有意追求又实在稀少难得,假如露出一点形迹,刚一把握它又恍然若失。

[简析]:

   “冲淡”这一艺术风格,属于优美。具有冲淡风格的诗,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白清虚淡泊的胸怀,流露出闲适恬静的思想和情趣,给人以宁静、高雅、和穆、闲淡、清远的美感。司空图最为推崇的以陶渊明、王维、韦应物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就表现了这种风格。
   表现冲淡的风格,必须有飘然出世、优游自乐的思想境界。作者“素处于默,妙机其微”,心境恬静,少思寡欲,养生知足,个人修养达到道家所说的领悟天机,胸中充满太和之气,如《庄子·知北游》所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这样,就能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自然而然地创造出含有不尽余韵的深邃意境,不能有一点雕琢做作的痕迹。这就是结尾四句所说的,这类冲淡的意境只能自然化成,自然、平易地写来,冲淡之中而有不尽之韵味,若有若无,若即若离;如若咬实,那就索然无味了。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1:28

三、纤秾: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采采、鲜明的样子。形容流水鲜明,当指在阳光下流波荡漾,光彩耀眼蓬蓬,形容茂盛草木,
远春,当指远处春天的原野。
窈窕,幽深而美丽。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碧桃,绚烂盛开的桃花。
风日,言风日晴和。
阴,同荫。
路曲,曲径。流莺比邻,清孙联奎《诗品臆说》注:“余尝观群莺会矣,黄鹂集树,或坐鸣,或流语,珠吭千串,百梭竞掷,俨然观织锦而听广乐也。因而悟表圣《纤秾》一品。”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乘,趁。
之,代指上述大好春光。
愈往、愈真,越向前观赏,越看得真切。
将,语词。
古,同故。

[译文]:

流水泛着粼粼波光,春天的原野新绿丛丛,美丽幽静的深谷,时而出现美人的风姿。
满树盛开绚烂的桃花,风和日丽的水边,柳荫覆盖着弯曲的小径,黄莺聚集在树梢上流利地歌唱。
趁这良辰把美景观赏,越看越觉得鲜明真切,明媚的春光好像没有尽头,总是化为新的形象新的感受。

[简析]:

   “纤秾”一品也属于优美。这种风格的特色是纹理细腻(纤),色彩艳丽(秾)。这首诗用八句四组鲜明的画面来表现这种境界。清澈的流泉,粼粼的波光,春野碧绿,生气蓬勃,美丽幽静的深谷,流连着欣赏春光的美女,风日晴和的溪边,鲜艳的桃花盛开满树,曲径通幽,绿柳成荫,群莺唱和,清脆婉转,这真是浓妆艳抹,彩笔细绘,给人以鲜明、浓丽的美感,使人流连陶醉。作者认为,在大自然中这样的美景是没有穷尽的,投入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还会看到更美、更真的景色,会产生新的感受。因此,尽管过去有不少描绘美好景色的诗篇,还是可以写出新的意境。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1:29

四、沉著:
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绿杉,本作“绿林”。
脱巾,脱去头巾,形容潇洒自若,不拘俗礼。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之子,那个人。
平生,平日。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渚,水中小洲。如有佳语,大河前横,二句历来解说不一,一说佳语指精美的诗句,如若写诗的话,那么横在前面的就是大河,壮观的景象可写;一说佳语指要诉说的佳话,怎奈大河前横,不能相会诉说情怀。后一说较为切近。

[译文]:
绿杉中的茅屋,暮色苍茫下格外清静,脱去头巾独自漫步,听着四面鸟声。
没有鸿雁捎书,思念的人去向远方,可是他像还在身边,像往日一样。
碧海无边波涛翻腾,夜中水洲皎皎月明,我想与他把情怀诉说,怎奈这大河前横。

[简析]:
“沉著”风格的特色,表现为深厚的情思,豪劲的语言,使人感觉诗的情调深沉抑郁,回环往复,郁结不解,多用于抒写离情愁思。这首诗,具体地描绘了“沉著”的意境。从构思来看,首四句用粗线条勾勒出一幅幽静的画面,高大的绿杉掩映着简朴的茅屋,暮色苍茫,空气格外清爽,脱落行迹,独自漫步,三二归巢鸟雀打破山林的寂静.全诗以这样幽远、沉静的气氛,烘托出抒情主人公孤寂而飘逸的心境,展开对友人的思念。中间四句进入对思友之情的抒写,先说友人远行不见音信,再说殷切思念,友人如在眼前,表明了思念的深沉.后四句又写大海碧涛,明月皎皎,海空天阔,想诉情怀。终因大川隔阻不得一见,思念绵绵,又忧而不伤,心境地开阔,发人深思,使人振奋。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1:33

五、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畸人,与世俗不合的人。道家思想中有修养的人物,《庄子·大宗师》:“畸人者,畴于人而侔于天。”也称“真人”,或“至人”。真,仙气。《说文》:“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道家称“真”为“自然之道”,《庄子·渔父篇》:“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芙蓉,莲花。李白《古风五十九》:“西岳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手把芙蓉,指升天的意思。
泛,漂,度。劫,原为梵文kalpa的音译“劫波”之略,认为世界每次由创造到毁灭为一劫,每隔四十三亿二千万年(一说四百三十二万年)有劫火出现,烧毁一切,然后重新创造世界。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劫数、浩劫等。
窅,形容深远;
窅然,犹渺然。
空踪,了无踪迹。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东斗,星辰名,位于东方,这里代指东方。
相从,指顺风而行。
太华,即华山,五岳中之西岳,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南。太华夜碧,人闻清钟,意思是:华山入夜清碧幽寂,清越的钟声入耳。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虚伫,虚,心斋。
伫,同贮,积。
神素,心灵纯净。
脱然,超然。畦封,疆界。
黄唐,黄帝和唐尧。
落落,寡合的样子。
玄宗,指老庄的道家思想。道貌岸然家称《周易》、《老子》、《庄子》为三玄,故称老庄学说为玄宗。

[译文]:
畸人驾御着真气,手持莲花升上天空。他远离人间的苦难,渺然不见踪迹。
月亮从东方升起,顺着清风飞行。夜的华山碧色葱茏,人们还能听到清越的钟声。
心灵清虚纯净,超然尘世之外。独自追慕上古纯朴的时代,抱道家玄妙的宗旨而终身。

[简析]:
“高古”的艺术风格多见于游仙诗,主旨多属于道家的出世思想,人物形象大抵取材于道家的神仙故事,表现方法则富于想象、虚构和夸张。这首诗中描绘的“畸人”的形象,超脱尘俗,遗世独立,羽化登仙,遐举飞升,正是道家传说中的神仙人物.作者赞颂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把他作理想的化身。我们从汉魏乐府和六朝的作品,如曹操、何劭、郭璞《游仙诗》:“凡游仙之诗,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露倒景,饵耳玄都。”它们的实质是渲染虚无缥渺的幻景,逃避严酷的现实。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5:28

本帖最后由 泠泠儿 于 2020-3-18 15:35 编辑

(六)、典雅: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玉壶:珍美的酒器。
春:这里指酒。唐时酒名多带“春”字,如“富水春”、“若下春”、“土窟春”、“石冻春”、“烧春”等。
修竹:美竹。竹子岁晚不凋,挺拨而立,为过去的诗人所爱。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荫,上有飞瀑。
眠琴绿荫,在绿荫下枕琴而眠。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人淡如菊:人像菊花一样淡素,凌寒风,傲严霜而开放。
书:书写。
岁华:年华、时光。

[译文]:
玉壶买酒,茅屋赏雨。座中有佳士,四周是美丽的竹林。
初晴的天空浮白云,幽谷的鸟儿互相追逐。绿荫之下枕琴而眠,仰视飞溅的瀑布。
落花默默无言,人像菊花淡泊。写下这四时景光,就是可读的好诗。

[简析]:
典雅,指的是质朴无华、高雅不俗的风格。典训为质朴、庄重,与华丽、艳冶相对而言;雅指风雅、素雅,与粗野、卑俗相对而言。在这首诗里,作者描绘了他所理想的典雅的意境;在茅屋中赏雨,玉壶自斟,四周竹林。雨后初晴,听鸟鸣相逐,枕琴而眠,仰看飞瀑。一派“高人雅士”的“雅”兴。虽然秋风袭人,落花片片,默默地凋谢,人却要像淡泊的菊花,挺寒风,傲严霜,孤芳自赏。创作风格典雅的作品,作者首先要是雅人佳士,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这样典雅的意境。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5:28

本帖最后由 泠泠儿 于 2020-3-18 15:35 编辑

(七)、洗炼: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超心:专心。
绝爱:毫不爱惜。
缁磷:黑云母石,非金属元素,耐火,冶炼金属时遇之必弃。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空潭:清澈的水潭。
泻春:指春光映入潭面而荡漾。
古镜照神:古镜明彻精莹照人神态。体素,《庄子·刻意篇》:“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成玄英疏:“体,悟解也。妙契纯素之理,则所在皆真道也。”陈寅恪《读莺莺传》:“真字即与仙字同义,会真即遇仙或游仙之谓也。”
返真:即返归仙境。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载:发语词。
星辰:一本作星气。
幽人:隐者,超然世外者。

[译文]:
像从金矿石炼出金,如从方铅矿提出银,炼冶要精心致志,坚决抛弃黑云母石那样的杂质。
像清澈的水潭映出荡漾的春光,明亮的古镜绰约传神,修真养性使心灵升华纯净,乘着月亮返归仙境。
仰望满空明灿的星辰,放声歌唱得道的幽人,今夕他像流水一样纯洁,那明月该是他的前身。

[简析]:
“洗炼”的风格,“洗”指清洁,“炼”指精粹。在创作过程中,从语言形式到内容,都需要千锤百炼,而表现为一种艺术风格,就是作品的纯洁明净。前四句以从矿石中冶炼金、银为例,形象地说明锤炼文学作品必须抛开一切杂质.但是,要使作品达到“洗炼”、“净化”的境界,司空图认为基本上还是诗人的思想修养问题。紧接着在中间四句,描写经过修炼达到的纯净境界,“空潭泻春,古镜照神”,所以出现这样清澄、光明、洁净、了无纤尘的意境,是由于“体素、储洁,乘月返真”,作者的修真养性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就是清澈的流泉,就是明月的化身,因此,作品才有清明照人的光辉。末尾四句,作者在歌颂久经修炼而得道的“幽人”。这个人是从庄子的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中来的,使这首诗罩上神秘的色彩。我们可以撇开玄虚的外壳,作如下的领会:诗人具有明月皎洁的情怀,才能产生像流泉般纯净的作品;作者思想的成熟与净化,是作品洗炼的重要原因。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5:36

(八)、劲健:
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神:心神。
气:气韵、气魄、气势。
行神如空:说精神劲健;
行气如虹:说气魄雄伟。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千寻,
形容极高:每寻八尺。走云,云行。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饮:茹互文。
真:自然之道。
强:强力。
素:指道家之道。
守中:保持在心中。
真和素,都是指道家之道,
互文: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行健:《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喻,晓喻。天行健,指天体运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存雄,保持雄伟之力。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与立:并存。
神化:造化。
期:求。
御:驾驭。
终:为始终之终。

[译文]:
心神运行在太空,真气运行如长虹。巫峡高千寻,飞云连长风。
修真养性健身,道义蕴含心中。天地自强不息,永葆雄伟之力。
和天地并存,与造化同功。要到劲健境界,修真养性终生。

[简析]:
“劲健”属于阳刚之美。具有这种风格的作品,给人以刚健、强劲、雄伟、豪壮、轩昂、高大的美感。作者在首四句就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出高大雄伟的景象:他所虚构的“心神”在苍苍茫茫的太空运行,其气势如虹贯空,又如巫峡两岸千寻高山,高山之上风云奔驰,显出无比高大的豪劲。中间四句,作者说明这种“劲健”的风格来自长期的思想修养:只有“饮真”,“蓄素”,不懈地吸收和积厚道家的思想,才能“茹强”、“守中”,修炼出雄健的气魄,使道义贯穿胸中。末四句,是说修养要达到与天地并存,与造化同功的境界,他不厌其烦地反复说明,必须进行长期的思想道德修养。
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的“养气”说与司空图的“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在理论上是相通的。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5:41

(九)、绮丽:
神存富贵,始轻黄金。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神:精神、思想。富贵之气在于自然;而不在外表,绮丽在神而不在形,在神情上有真正宝贵气的人,是不看重堆金积玉的。
露余山青,红杏在林。
月明华屋,画桥碧阴。
“露余山青”一本作“雾雨水畔”。
金樽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自足,良殚美襟。
殚:尽,完全。
美襟:美好的心怀。

[译文]:
心里有宝贵,才不看重黄金。太浓艳必然无味,清淡的常常意味深。
山青露未尽,满林红杏花。月明照华屋,画桥绿荫里。
金樽美酒满,伴客弹琴瑟。此景能自足,尽情畅我怀。

[简析]:
“绮丽”这种风格的特点,《诗品臆说》曾经解释过:“绮则丝丝入扣,丽则灿烂可观”,指的是辞藻妍丽,情致优美。它给予人们的美感与“纤秾”有些差异:“纤秾”是艳丽或浓艳;“绮丽”是雅丽或清丽。司空图认为,绮丽的风格不是雕饰华艳的文句,堆砌浮丽的辞藻,如同真正富贵的人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富贵之气,是瞧不起堆金砌玉来装璜宝贵的。浓艳反而俗而无味,倒不如色彩清淡常常会意味深长。所以,绮丽的风格不在于辞句,而在于绮丽的意境。他接着画出六幅有绮丽意境的图画,它们都优美可爱,清而不艳,雅而不俗。李白《古风其一》说:“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这里说的绮丽,指的是魏晋南北朝以来风行的一种专门雕饰华美文彩的恶劣文风,与司空图在这里说的绮丽——清雅而明丽,是不同的。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5:41

(十)、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手成春。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到处都是,可以随手拈来,不必取之于他人。
诸:之于的合音。
俱道适往:道家认为,“道”为自然之本源,俱道,顺随自然之道,也可以解释为顺应自然。
适:舒适、惬意。
往:前行。
适往:可以解释为自由自在地写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予不夺,强得易贫。
真予不夺,强得易贫:真正得到的东西不用去强求,强求来的东西容易失去。
予:给予。
贫:贫乏,无所有。
幽人空山,过雨采蘋。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薄言,语助词。
情悟:领悟自然情趣。
悟:一本作“晤”。天均,《庄子·齐物论》:“是以圣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金钧。”钧为制陶所用转轮,天钧言任天而行,像制陶掌管住转轮,可任意而为。一说天钧指自然均平之理,亦通。

[译文]:
随手拈来不费力,不必到处去寻求。顺应自然任意行,挥手绘声绘色成春日景。
鲜花到时就开放,岁月四时自更新。真属于你的谁也夺不去,勉强得来的到了还是空。
幽隐之人居空山,漫步溪边采青蘋。领悟自然的奥妙,天道运行不息。

[简析]:
“自然”的艺术风格,表现为作品具有真淳、质朴、天然之美。“自然”与“雕饰”相对,感情不矫揉做作,不雕琢辞句,不堆乇典故,而有充沛的感情洋溢其中,脱口而出,自饶情味。
首四句对“自然”风格作了形象的解释,“俯拾即是,不取诸邻”,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吐不快,所以写来不费力气,无须勉强、做作,按照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写出来,就会“着手成春”。中间四句,从哲理的角度阐述了自然之美的丰富无穷,鲜花到时候就会开放,岁月运行四时常新,顺应自然本身,自会得到它蕴含的美。“真予不夺,强得易贫”,这一生活中的哲理,也是艺术的辩证法。末尾四句紧承上文,说明“自然”之美并不是信笔乱写能够得来的,你看:那隐居于深谷中的幽人那样地悠闲自得,撷美摘实,是由于他领悟了自然的奥妙,能与运行不息的天道合一。我们从这首诗里,抛开道家虚渺的词语,可以把握到其中合理的内核:要信笔写来,就能达到“自然美”的意境。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05

(十一)含蓄: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出语未涉患难,读来却令人痛苦不堪。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庄子所谓“真宰”,指主管一切而又无形无声的道。这里可理解为文中的主宰,即作者的思想感情。
沉浮:起伏。
渌:同漉,滤。上句说满满的酒汁,要一点点往下滤。下句说花将开放时遇到秋之寒气则花开甚微。这里以滤酒和花开比喻含蓄。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悠悠、忽忽:互文见义:
悠悠:广阔悠远;
忽忽:浩瀚无边。
空尘:空中的微尘。
海沤:大海中的水泡。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郭绍虞注:“尘与沤之浅深聚散,形形色色,博之虽有万途,约之只是一理,要均归于含蓄而已。”

{译文}:
不用一个明显的字眼,却表达了极致的风韵。没有一句话说到个人忧难,却让人感到痛苦不堪。
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些文字中波澜起伏。如同满满的酒汁总是一滴一滴滤出,花苞遇到寒气不能一放无余。
广阔天空中的微尘,浩瀚大海里的泡沫,或深或浅时聚时散,从万种现象中取其一点。

[简析]:
“含蓄”的艺术风格,是司空图所理想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境界。“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对含蓄风格的形象化的解释。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他又进而解释:“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高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襄阳诗:‘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寻阳郭,始见香炉峰。常读远公传,永远尘外踪。东林不可见,日暮空闻钟。’诗至此,色相俱空,正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
   《四库全书提要》说他“取其”‘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二语以为诗家的极则,“含蓄”是诗品中最高的艺术境界。所谓“不著一字”孙联奎《诗品臆说》解释说:“纯用烘托,无一字道著正事,即‘不著一字’,非无字也。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含蓄,就是在文字之外蕴藏着思想感情,言已尽而意犹未尽。
   在末尾四句,司空图谈了含蓄的技巧,这就是从或深或浅、时聚时散的满空浮尘、满海泡沫中“万取一收”,即万中取一,一中见万,从纷纭的生活现象中取其精华,就会语言精炼而含义深厚,以少胜大,称小指大。这样谈含蓄的风格,实际上已接触到艺术的典型化问题。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06

(十二)豪放:
观花匪禁,吞吐大荒。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

观花匪禁,历来解释不一。一说有好花则去观赏,不问主人允许与否;一说禁指宫禁,在禁宫看花是豪放行为;孙联奎《诗品臆说》说花当作“化”,谓洞悉造化,
匪禁:为略无滞窒之意。
大荒:海外广漠之域。两例都是具体形容气势豪放。
由道返气,处得以狂:道家认为道是宇宙本体,气由道产生。
返:变换的意思,
处:处处。
得:自得。
狂:狂放。
天风浪浪,海山苍苍。
真力弥满,万象在旁。
真力:道家认为是大钧造物者神化之力,得道者,其精神与道(真)同体,其真力自然充满于胸中。此时万种物象尽入眼底,所以说“万象在旁”。
前招三辰,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足扶桑。
三辰:日、月、星。凤凰,《说文》:“凤,神鸟也。凤之象也,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丹穴,见则天下安宁。”
策:鞭策。
六鳌:大龟;《列子·汤问篇》:“尤伯之国有大人一钓而连六鳌。”扶桑,古代神话中的神树,《十洲记》:“扶桑在大海中,树长数千丈,一千余围,两干同根,更相依倚,日所出处。”故以“扶桑”指太阳初升的地方。

[译文]:
洞悉宇宙的造化,气吞广漠的大荒。由道化生为气,处处狂放不羁。
天空的风滚滚长驱,高山大海苍茫崔嵬。非凡的力量充沛于胸内,万种物象出现于眼前。
前面招来日月星,后面引来凤凰。清晨鞭策着六鳌,洗足于太阳初升的地方。

[简析]:
“豪放”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感情激扬,气魄宏大,属于阳刚之美。读这样风格的诗作,使人感到有一种豪迈的气势和精神力量,恢宏志气,胸襟开阔,豪情满怀。杨延芝《诗品浅解》说:“豪迈放纵。豪以内言,放以外言。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无物可羁乎我。”这是说,豪是作者内在的感情,放是表现于外,因而,作者的胸怀广阔,感情奔放,是构成豪放风格的首要因素。诗人的气魄宏大,高瞻远瞩,才能写出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诗。在表现手法上,为了表达豪纵奔放的思想感情,突出雄伟高大的不同凡俗的形象,大多不受现实的束缚,运用想象、奇幻、夸张的艺术手法,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们的意境创造,又常常吸取神话传说中的素材。司空图的这首诗,描写的形象翘首天外,气吞八荒,天风滚滚,蓬莱苍茫,他活动的场所够广阔的了,气势够雄伟的了;他前招三星,后引神凤,骑东海的巨鳌,到扶桑去濯足,这些意境够壮丽、够奇幻的了。全诗鲜明地突出了一个豪气凌空,出世逍遥的神仙般的浪漫主义形象。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08

(十三)精神: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欲返不尽,相期与来:两句意思含糊,历来难解。一说:返:收敛。期:求。两句大意是说精神想收敛也是收敛不尽、敛藏不了的,总是要在人的活动中表现出来。一说:欲返不尽者指精聚于内,求之觉其有不尽之蕴;相期于来者指神见于外,心意于之相期则神与之俱来。一说:返:指复其天然本性,不尽,言与道同体,与化俱往,与自然大化。二句的大意是表明与道真同体,随大化俱往、复归自然的最高精神境界。
明漪绝底,奇花初胎:
漪:水纹。
绝底:极底。
初胎:花刚放苞。二句比喻精神清明如明彻见底的水潭,含苞待放的花,形容精神清明饱满。
奇花:珍奇的花。
青春鹦鹉,杨柳池台。
碧山人来,清酒满怀。
青春:阳春。
鹦鹉在阳春振翼欲飞,绿色的杨柳掩映着池塘亭台,均别致明媚,绰约有姿。
碧山:隐居之深山。
来:指造诣。
清酒满怀:指以酒待宾相对酌饮。
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妙造自然,伊谁与裁?
生气:蓬勃生长的气势。
死灰:死气。
妙:指文思而言。
造:达到。
伊、与:语助词。
裁:裁度。
妙造自然:精美的文思与自然同化。
伊谁与裁:谁制作的呢?意思是说:不是人工所能制作的。

[译文]:
精的含蕴不尽,总是会表现神采。清时像水潭明彻见底,饱满像奇花含苞待放。
阳春下鹦鹉振翼思飞,杨柳掩映着池塘亭台绰约多姿。深山的隐者来访,对酌清酒满怀。
诗蕴含蓬蓬勃勃生气,不能像死灰毫无精神。精美的文思是与自然同化,不是人工所能制作成功。

[简析]:
“精神”,说的是作品中要具有一种生气。人没有精神,就如同槁木;文章没有精神,就如同死灰。像清澈见底的流泉那么明净,像含苞待放的奇花那么饱满,作品要写得清明、饱满、活泼,精神充沛。司空图创造了一个生气盎然的完美意境:阳春万物复苏,巧语的鹦鹉振翼欲飞,杨枝柳丝轻轻飘荡,绿荫中露出一角亭台池塘,更显得娇婀多姿、春光明媚;这时碧山来人,喜之不胜;对酌对饮,倍觉欢欣。栩栩如生的明丽形象,丰约多姿的语言,生动丰富的想象,这些是构成作品生气的主要因素。怎样才能写得有“精神”呢?作者提出的方法是生动和自然。只要有真思想、真感情,任其至情至性自然流露,作品中就能有真精神,使人感到清新、自然,充满生气。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12

(十四)缜密:
是有真迹,如不可知。
意象欲出,造化已奇。
真:指自然变化之道。是有:有。
不可知:难以把握。
意象:意境形象。
意象欲生:一本作意象欲出。
造化:自然界之巧妙变化。
水流花开,清露未晞。
要路愈远,幽行为迟。
晞:晒干。
要路:重要的大道。
幽行:在幽径步行。
迟:迟缓。
语不欲犯,思不欲痴。
犹春于绿,明月雪时。
犯:触,前后重复。
痴:呆板。

[译文]:
自然变化之道的确存在,只是难以把握。意境形象栩栩如生,自然界巧妙的变化多么新奇。
像水流,像花开,叶上清露未曾干。越是紧要的地方越是要使它显得眇远,好像走在幽径上那样曲折迟缓。
语言前后不能重复,思想不要呆板,像春天原野一片绿,明月照积雪一片白。

[简析]:
“缜密”的“缜”,意思是细致;“密”,意思是精密;“缜密”,指作品抒写的感情细腻熨帖,语言精致绵密。运用缜密的艺术手法,有助于创造出生动、逼真的形象。诗的首四句,提出自然之美是无限丰富的,显示了大自然的奇妙,人们很难把大自然之美完全表现出来。其次四句,作者具体地描绘了缜密的境界:溪水波纹粼粼,花开瓣瓣层次分明,阳光下的露珠欲干未干,在远离大地幽深的小径上漫步行走,欣赏沿途风光。这样的描写是细致绵密的,也表现了作者精致的观察和细致的感情。作者认为,要形成缜密的风格,在写作方法上还要注意避免“语不欲犯,思不欲痴”的弊病,语言不可前后重复,内容不要板滞,做到精炼和生动,像春天的原野一片翠绿没有杂色,像明月照积雪那样光明而纯净。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13

(十五)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弗羁。
拾物自富,与率为期。
宅:居处。《说文》段注:“凡物所安皆曰宅。”引申这寄寓寄托。
真:本性。
弗羁:不约束。
拾物:一本作“控物”。
拾:收取、采取。
自富:自足。
率:直率、率真。
期:要求。
筑屋松下,脱帽看诗。
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时:指朝代纪年。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
若期天放,如是得之。
天放:天然放浪,即任其自然的意思。

[译文]:
写作为了寄寓思想感情,就要任随本性不加约束。大自然的素材丰富多彩,要以真纯为创作的要求。
在松树下建筑茅屋,不整衣冠一心看书。只知道天亮天黑,不管它哪年哪月。
但求一时符合心意,哪里一定有什么目的。只要能够任其自然就能有疏野的风格。

[简析]:
“疏野”艺术风格的特点,是疏略简易,质朴天然,从作品的精神内容到语言形式,一任自然,质直少文,朴实无华。给人以脱略、率真的美感。作者认为,真纯是对文学创作的重要要求,而“疏野”风格的实质就是真纯,倜傥疏宕,不雕不饰,有乡野风味。在首四句,作者强调创作时要一任自然,因为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从其中选取一点就可以成为生动的文学作品。其次四句,具体地描绘“疏野”的意境:“筑屋松下,脱帽看书”,在松树下建筑茅屋,脱略形迹,不拘礼法,坦然自处,甚至“但知旦暮,不辨何时”,连如今是何年何日都不过问。作者在这里塑造的合乎理想的“疏野”的人物,还是那个超尘拨俗、强调个性自由的人物,也正是作者自己的影子。末四句,作者继续在这个具有“疏野”性格的人物身上寄托自己的理想:放任自由,只求一时适意,恬静自乐,不求有所作为,不受世俗的束缚。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15

(十六)清奇
娟娟群松,下有漪流。
晴雪满汀,隔溪渔舟。

可人如玉,步屟寻幽。
载行载止,空碧悠悠。
可人:可意的人。
屟:木板拖鞋。
寻幽:观赏幽静的景色。
载行载止,空碧悠悠:载行载止,边走边停,走走停停。
载:发语词。
空碧:天空澄碧。
悠悠:不尽貌,寥廓无际。

神出古异,淡不可收。
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神:指神情气韵。
古异:高古而奇异。
淡:淡泊。
不可收:指其深远不可尽收眼底。

[译文]:
秀丽的松林之下,有潺潺流动的清溪。晴日下积雪的汀洲,溪对岸信泊一只渔船。
那可人洁莹如玉,踏着木屐观赏幽静的景色。他边走边看,走走停停,望着寥廓无际的澄碧的天空。
神情气韵高古不凡,情致淡泊深湛。好像拂晓的月色那样疏远,有如秋气那样清澈爽凉。

[简析]:
   “清奇”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清远闲淡幽静之美。“清”,与俗浊相对而言;“奇”与平庸相对而言。这样的诗,诗意新颖,语言秀丽,有清新的意境和淡泊的情趣。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派的诗,多表现一种超凡绝俗的艺术风格。为了说明这种风格,司空图描绘了“清奇”的境界。前四句描写一个极其清秀幽丽的景象:“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立意新颖,形象明丽,又透露出远离尘俗的清冷之气。中间四句,描写了在这样清幽境地中的“可人”的形象,其人温润洁莹如玉,他踏着木屐寻幽,潇洒出尘;边走边看,走走停停,多么闲适自如。这样一个远离尘寰、闲去野鹤般的人物,是诗人理想的对象。末四句进一步描写这个“隐士”的精神世界,歌颂他情趣的淡泊和寄寓的高远。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16

(十七)委曲:
登彼太行,翠绕羊肠。
杳霭流玉,悠悠花香。
杳霭流玉:杳霭,云气幽深。
流玉:形容云气在半山坳像玉带一样缭绕流动。一说流玉系形容溪流如碧玉。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
似往已回,如幽匪藏。
力之于时,声之于羌:二句历来难解,注疏纷杂。一说时力为弓名,羌声为笛声,以弓形容曲折之形,以羌笛声形容委婉之姿。一说力指才力,时指时势,才力之施展因时势而定,或大或小,或轻或重,极尽曲折之妙。似往已回,
如幽匪藏:二句分别形容“委”与“曲”的情致,上句说似前往而又折回,下句说似幽隐而又非隐藏,分别形容了委婉和曲折。

水理漩洑,鹏风翱翔。
道不自器,与之圆方。
水理:水纹。
漩洑:回旋起伏。
鹏:《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遥而上者九万里”。
鹏风:指盘旋而上的旋风。
不自器:不以某种具体形体来拘束自己。
圆方:指事物或圆满或方,有不同形态。
之:指万物。
与之圆方:以万物之方圆为形体,即没有固定的格式。

[译文]:
登上太行山,沿着那翠绿的曲折的羊肠小道。迷茫的玉带缭绕的山坳,又嗅到悠悠的花香。
它好像弓那样曲折,像羌笛那样委婉悠长。既前往又回转,像幽深又无所隐藏。
它像流水回旋起伏,像大鹏乘风盘旋而上。它的规律是不拘束于一种形体,或方或圆没有固定的格式。

[简析]:
    “委曲”的艺术风格,表现为委婉曲折、百折千回、纡曲萦绕、缠绵悱恻的阴柔之美。首四句,以极为生动的形象来展现一幅委曲之美的图画:沿着翠绿的羊肠道攀上高耸入云的太行,那里云绕山间、花香悠悠。这个比喻说明经过迂曲而达到美的境地。中间四句又用弓和羌笛作比喻,弓曲折才有力,羌笛声委婉而动人;似前进而又回转,似幽深而并不掩藏,作者的基本思想是忌直露而贵含蓄纡曲,这是符合形象思维的原则的,揭露了诗歌艺术的辩证法。末四句以流水回旋起伏,大鹏扶摇直上作比喻,说明委婉曲折没有固定的格式,不要受某一形体的拘束,而要从实际出发,随物赋形。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17

(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计思:构思,这里指诗的思想。
道心:悟道之心。

清涧之曲,碧松之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情性所至,妙不自寻。
遇之自天,泠然希音。
妙不自寻:妙境自成,非有意寻找可得。
天:天机。
泠然:清和之声。
希音:希有的声音。《老子》:“大音希声。”

[译文]:
用语率直,构思不深。好像忽然逢到幽人,一眼就见到道心。
清涧之畔,碧松之荫,一人荷樵,一人听琴。
情性的流露,自成妙境。感兴得之天机,实境也成为珍奇的诗篇。

[简析]:
   “实境”,是对眼前真事真景的具体描写,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是作者所见所闻的记实,在古代文学中题作即日、即时、即事、即景、杂兴等的作品,大都属于这一类。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称这类作品为“题纪之作”,是“直致所得,以格自奇”,他说:“题纪之作,目击可图,体势自别,不可废也。”因为是直书自己的所见所闻把由视觉、听觉和直接感触的形象予以再现,无须进行艺术的概括和意境的露而不含蓄,如同忽然与人相逢,一眼就看明白其幽微的道心。中间四句,就是直书见闻,直接表达感兴,不加雕饰地描绘了一个画面:“清涧之曲,碧松之阴,一客荷樵,一客听琴。”荷樵、听琴是古代士大夫认为“风雅”的事,这个画面就被认为是优美动人的图景。像这样抓住优美动人的景象,即兴题诗,写出来就是所谓“实境”。作者认为,写“实境”,一定不要勉强,不要做作,如后四句所说:“情性所至,妙不自寻”,一任感情自然流露,使其自成妙境。

[另附]:
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一客荷樵,一客听琴
高山流水的典故!这是副对联讲俞伯牙遇知音事。俞伯牙,春秋时晋国大夫,楚郢都(今湖北江陵)人。修聘出使楚回来,游览故国山川,在汉阳江口得遇钟子期。《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第二年,伯牙复往探望,子期已故。伯牙为谢知音,挥泪一曲之后,摔碎瑶琴,永不复弹。

这副对联上联讲俞伯牙(他“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下联讲钟子期,“荷樵”、听琴”,都是子期“一客”(一人)而已,因为他是樵夫(砍柴的),又是听琴知音者。(该故事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也有)!

荆山一笑生 发表于 2020-3-21 21:47

谢谢老师分享,我已收藏,慢慢学习,领悟和体会!:handshake

荆山一笑生 发表于 2020-3-23 23:17

好文再赏,每读一遍,皆有收益。顶赞!

汤能三(革三) 发表于 2020-3-28 23:15

泠泠儿 发表于 2020-3-18 17:17
(十八)实境:
取语甚直,计思匪深。
忽逢幽人,如见道心。


“实境”,是对眼前真事真景的具体描写,至情至性的自然流露,是作者所见所闻的记实,在古代文学中题作即日、即时、即事、即景、杂兴等的作品,大都属于这一类。:victory:

一边一点 发表于 2020-4-15 08:48

赏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二十四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