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姜 发表于 2019-10-31 21:47

为自己的诗词寻一处发表的空间

我今年22岁,从初中就会试着自己写诗,但那时候写的不好,后来高中渐渐偏爱词,自觉进步了许多,直到大学,也在断断续续的写。有试过在qq,微信,贴吧,soul发表诗词,但是总觉得很孤独,有时候只好孤芳自赏。
我的诗词,有时并不遵循格律,全凭自己尽兴,也有生造词牌的时候。我一直想,以后在自己的小说中,用自己的诗词,像曹雪芹那样。可能与曹雪芹相比我还太过浅薄,但这是我一个微妙隐晦的梦想。余路皆不合适,有人对我说我那样发表很容易被剽窃,哪怕我设置了禁止转载也是防君子不防小人。我希望能有一个安心发表诗词的地方。
我并不愿意总是孤芳自赏,也希望能寻到能互相理解的朋友。喜欢诗词,也喜欢清丽的现代诗歌。
第一次报道,但愿有个栖身之地。随帖附上近日所作,希望不至于惹人添笑。

媱姜 发表于 2019-10-31 21:47

                            《生查子》变令                                                            ——媱姜            枯叶双飞雁阵还,堤畔白鹭滩。            侵晨素纱环,日晓水云散。            芦花吹白雪,水映天色蓝。            渔声晚,不见归鸟单。

杨逍 发表于 2019-10-31 22:09

媱姜 发表于 2019-10-31 21:47
《生查子》变令                                                         ...

真年轻,羡慕的。
如果有志于旧体诗词(区别于新诗),格律还是要学,也并不难学。如果打定主意不学格律,那么,建议写新诗。

无数人尝试过打破(其实大多是学不会、不想学)格律,然而无一建树。
真要打破格律,也须在精通格律之后——有成就的创新,无不依赖大家、行家。先成为行家,再做变革的工夫,来得及。

:handshake

杨逍 发表于 2019-10-31 22:12

媱姜 发表于 2019-10-31 21:47
《生查子》变令                                                         ...

不依词谱,就不要标词牌,易起争议,徒惹口舌。:handshake

媱姜 发表于 2019-10-31 22:16

杨逍 发表于 2019-10-31 22:09
真年轻,羡慕的。
如果有志于旧体诗词(区别于新诗),格律还是要学,也并不难学。如果打定主意不学格律 ...

非常感谢第一个留言的你。我从前并不深究平仄,觉得绝对的按照格律的平仄束缚了我,有时只按词牌名的长短句字数来这,并不严格遵守每个字的平仄。有时想到了一句喜欢的,没有合适的词牌名,就索性自由发挥。
我也觉得你说的是对的,若有兴致我还是会率性一些,但我也觉得能够钻研一下格律是对的,学的过程势必接触更多流传不广或者没有注意到的词,能给我许多学习经验。请问是否有合适的书籍推荐呢?

媱姜 发表于 2019-10-31 22:18

杨逍 发表于 2019-10-31 22:12
不依词谱,就不要标词牌,易起争议,徒惹口舌。

因为是四十字词,我就用了生查子,今后吸取经验。

杨逍 发表于 2019-10-31 22:39

媱姜 发表于 2019-10-31 22:16
非常感谢第一个留言的你。我从前并不深究平仄,觉得绝对的按照格律的平仄束缚了我,有时只按词牌名的长短 ...
先有束缚,然后有自由。语调是汉语固有的特性,平仄格律是遵循汉语自身的韵律之美,它不是外加的程式。
古风,或者有些词曲并不见得合平仄,原因不是出于“打破”平仄,而是因为它有曲调,依靠曲调形成它的韵律之美。
可以这样讲,音乐曾是诗词的外骨骼,齐梁以来,四声的发现以及格律形式的实践,建立了诗词的内骨骼。

再打个不一定 恰当的比方:
芭蕾,就是芭蕾,严苛的标准方能成其为芭蕾。我也见过潘长江套了短裙踮起脚尖在舞台上比划过,七分像,但终究只是小品—— 一种其实没有名字的搞笑形式。


学词,没有教材,或者说没有好教材、实用的教材。
读词谱,读前人例词,找出其中共性,细细揣摹其中情韵;辅助教材,读读前人诗话、词话。

雪韵冬梅※玉儿 发表于 2019-11-1 06:29

佩服杨老师的耐心与精辟讲解!

秋水无尘 发表于 2019-11-1 11:58

欢迎呀~

放牛憨娃 发表于 2019-11-1 20:54

其实,词的长短,韵的平仄,和格律的完整应该随着汉字的音形义的变化而变化,唯一的区别就是个体的创新能否为多数所接受罢了。一家之言。

放牛憨娃 发表于 2019-11-1 21:07

就我个人而言,与其使用古代的规则创造词,而用今天的音去读,实乃牵强附会。反而不如用普通话和方言创作。词牌嘛,古代也是顺时由事产生的,今天也可以啊。比如词牌东风破,来赞美东风导弹一下,也可以啊。或者丝绸绕,来歌颂一下高速路网也可以。当然这个都是一家之言,能听则听罢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自己的诗词寻一处发表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