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苍沧 发表于 2023-11-2 12:39

泰山(点评)

本帖最后由 山海苍沧 于 2023-11-2 14:20 编辑

泰山   韩成武缆车飞至南天门,越涧穿云销客魂。眼底青苍齐鲁尽,额前灰褐隼鹰喧。摩崖石刻豪情在,触宇檐铃古韵存。眺望日观峰下路,少陵游处可留痕? 本人简评:作者开头直接交代事件的地点,一下子把读者引入一个很高的境界上,目的就是想让人们能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雄伟的气势,同时也能感触到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的境地。这样起笔,非常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接着把(尽收)眼底的齐鲁大地,额前的隼鹰做了具体描述。一静一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眼底和额前两词更好地突出了巍峨雄伟的泰山的形象与气势,恰如其分,可谓用词准确。再接着叙述了泰山的两个景点(石刻与檐铃),并抒发了作者的对这座有历史背景和政治色彩的名山的敬仰之情。摩崖和触宇两个词再次间接地说明了泰山作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座无比高大而又不可替代的“圣山”地位。最后,借用杜甫诗中的词语,并用一句设问句作为结尾,问而不答,留给人们对泰山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可谓意义深远!韩成武老师的《泰山》一诗,文笔精炼,语句清新,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不失为一首诗中精品,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08

缆车飞至南天门,越涧穿云销客魂。
欣赏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09

眼底青苍齐鲁尽,额前灰褐隼鹰喧。
见气势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09

摩崖石刻豪情在,触宇檐铃古韵存。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14

眺望日观峰下路,少陵游处可留痕?
咏景寄意,笔势从容。分享,问好诗友!:handshake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14

本人简评:
作者开头直接交代事件的地点,一下子把读者引入一个很高的境界上,目的就是想让人们能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雄伟的气势,同时也能感触到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的境地。这样起笔,非常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接着把(尽收)眼底的齐鲁大地,额前的隼鹰做了具体描述。一静一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眼底和额前两词更好地突出了巍峨雄伟的泰山的形象与气势,恰如其分,可谓用词准确。再接着叙述了泰山的两个景点(石刻与檐铃),并抒发了作者的对这座有历史背景和政治色彩的名山的敬仰之情。摩崖和触宇两个词再次间接地说明了泰山作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座无比高大而又不可替代的“圣山”地位。最后,借用杜甫诗中的词语,并用一句设问句作为结尾,问而不答,留给人们对泰山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可谓意义深远!
韩成武老师的《泰山》一诗,文笔精炼,语句清新,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不失为一首诗中精品,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山海苍沧 发表于 2023-11-3 17:16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08
缆车飞至南天门,越涧穿云销客魂。
欣赏

谢谢欣赏惠评!祝一切安好!

山海苍沧 发表于 2023-11-3 17:16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14
眺望日观峰下路,少陵游处可留痕?
咏景寄意,笔势从容。分享,问好诗友!

谢谢欣赏惠评!祝一切安好!

山海苍沧 发表于 2023-11-3 17:16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14
本人简评:
作者开头直接交代事件的地点,一下子把读者引入一个很高的境界上,目的就是想让人们能感受到泰 ...

谢谢欣赏惠评!祝一切安好!

山海苍沧 发表于 2023-11-3 17:17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08
缆车飞至南天门,越涧穿云销客魂。
欣赏

谢谢欣赏惠评!祝一切安好!

山海苍沧 发表于 2023-11-3 17:17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09
眼底青苍齐鲁尽,额前灰褐隼鹰喧。
见气势

谢谢欣赏惠评!祝一切安好!

山海苍沧 发表于 2023-11-3 17:17

甲辰 发表于 2023-11-3 11:09
摩崖石刻豪情在,触宇檐铃古韵存。

谢谢欣赏惠评!祝一切安好!

甲辰 发表于 2023-11-17 11:01

缆车飞至南天门,越涧穿云销客魂。
再赏

甲辰 发表于 2023-11-17 11:02


眼底青苍齐鲁尽,额前灰褐隼鹰喧。
见气势

甲辰 发表于 2023-11-17 11:02

摩崖石刻豪情在,触宇檐铃古韵存。

甲辰 发表于 2023-11-17 11:02


眺望日观峰下路,少陵游处可留痕?
咏景寄意,笔势从容。分享,问好诗友!

甲辰 发表于 2023-11-17 11:02

本人简评:
作者开头直接交代事件的地点,一下子把读者引入一个很高的境界上,目的就是想让人们能感受到泰山的巍峨雄伟的气势,同时也能感触到一览众山小高处不胜寒的境地。这样起笔,非常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接着把(尽收)眼底的齐鲁大地,额前的隼鹰做了具体描述。一静一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眼底和额前两词更好地突出了巍峨雄伟的泰山的形象与气势,恰如其分,可谓用词准确。再接着叙述了泰山的两个景点(石刻与檐铃),并抒发了作者的对这座有历史背景和政治色彩的名山的敬仰之情。摩崖和触宇两个词再次间接地说明了泰山作为国人心目中的一座无比高大而又不可替代的“圣山”地位。最后,借用杜甫诗中的词语,并用一句设问句作为结尾,问而不答,留给人们对泰山问题有更多的思考,可谓意义深远!
韩成武老师的《泰山》一诗,文笔精炼,语句清新,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不失为一首诗中精品,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泰山(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