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光 发表于 2023-11-10 11:42

闲读偶记

   闲读偶记   古人云:“一日不写诗,心源如废井”(贾岛),这句诗,之于我,竟然如当头棒喝——如此这般,本人似乎有点自夸或自嘲,“一天三个饱一个倒”,过的平常日子,偶尔翻翻书,还不至于搜肠刮肚、跟自己过不去。但我可以肯定地说:“几日不读诗,精神渐恍惚”,这是真的,别不信。
   众所周知,贾岛是苦吟诗人,这个“苦”,显然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原意是不可轻易下笔吧?而“如废井”,是一种苦中寻乐,自然有难以言说的痛苦在内。这也是真的。
   至于写诗嘛,总得取之于生活切实的感触,加上创作冲动,才能下笔,还须要几经反复修改的吧?不会像某些朋友那么“敏感敏捷”:打开手机、或坐在电脑前,见诗和韵、见词跟调,一拥而上、跟风不止——“黑瞎子掰苞米,拿一个扔那个”。我敢断定,剩下的,都是半成品、或者废品。信不信由你。
   我这么猜想,假设贾岛先生如此态度的话,全唐诗得增加几百卷、还不一定搜全呢,这绝不是开玩笑:以唐代那一批诗人无与伦比的才华,口占即得、脱口而出,还算个事儿么?(先打住)

泠泠儿 发表于 2023-11-11 01:00

为诗,有各种情境,不惟一式。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有病呻吟”,一种是“无病呻吟”。

有“病”之“病”,多涉一事一情的一时心境,或情感,或意绪。甚或生计,或工作事业上的郁积块垒,或生涯,或生命历程的终极思悟。

无“病”之“吟”,大都戏玩、即兴,或休闲,甚至娱乐。

苦吟派,沉着、实诚。多半有担当,并有一定的“使命感”,相对“小众”。应酬族,嘻哈,玩乐,可入“乐天派”。更多的是“过一天是一天”的娱戏,更崇尚“及时行乐”,比较“大众”。


捷笔,难作一弊,过了度,则不好说。苦吟,未必一魔,入了套,难免苦涩。呵呵,亦一随侃耳。

袁崇光 发表于 2023-11-12 14:36

泠泠儿 发表于 2023-11-11 01:00
为诗,有各种情境,不惟一式。比较常见的,一种是“有病呻吟”,一种是“无病呻吟”。

有“病”之“病” ...

苦吟派,沉着、实诚。多半有担当,并有一定的“使命感”,相对“小众。——这个小众可不简单,是未来的希望。

袁崇光 发表于 2023-11-12 14:54


《隐居诗话》(宋魏泰)云:
    【孟郊诗蹇涩穷僻,琢削不暇,真苦吟而成,观其句法格力可见矣。其自谓‘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如何不自闲,心与身为仇。“】   说实话,我们这里,相当一部分人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都有点安逸过度了。试想,还有多少人把诗歌艺术的追求,看做生命的一部分?不过,面对前贤,我们虽然学不来、无法完全照办,但起码会自惭自悟、锲而不舍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闲读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