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韶乐 发表于 2024-1-24 12:43

解讀不一樣的王昌齡

中日友好桥梁
三十六诗仙图卷之王昌龄

随着新冠病毒疫情的落幕,虽然没有出现什么特大事件,却让人记住了一个诗人的姓名:王昌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因为在2020年02月09日,日本舞鹤市捐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疗支援物资运抵大连机场。包装箱上印的是“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出自王昌龄在龙标县尉任上送别友人时写的一首七绝《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是我们很熟悉的唐代诗人,不过除了中小学语文读物里学到的《出塞》、《从军行》、《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等名篇,“秦时明月汉时关”、“不破楼兰终不还”、“一片冰心在玉壶”、“悔教夫婿觅封侯”等名句,绝大多数国人并不知道王昌龄的其他诗作。日本之所以熟悉王昌龄的诗作,是因为在京都左京区,有一座建于日本江户时代宽永十八年(1641,明思宗崇祯十四年、清太宗崇德六年)的诗仙堂,里面供奉了中国三十六诗仙。狩野常信纸本《中国三十六诗仙图》,水墨设色,纵37.3厘米,横860.1厘米。三十六诗仙,依时代先后,分别是西汉苏武(前140-前60)、东晋陶潜(365—427)、南朝宋谢灵运(385-433)、南朝宋鲍照(?—466)、唐陈子昂(661—702)、唐杜审言(?—708)、唐孟浩然(689—740)、唐王维(693—761)、唐王昌龄(698—757)、唐李白(701—762)、唐高适(704—765)、唐储光羲(707—763)、唐杜甫(712—770)、唐岑参(715—770))、唐刘长卿(726—790)、唐寒山(734—833)、唐灵彻(?—816)、唐韦应物(737—830?)、唐韩愈(768—824)、唐刘禹锡(772-842)、唐白居易(772—846)、唐柳宗元(773—819)、唐李贺(790—816)、唐卢仝(795—835)、唐杜牧(803—852)、唐李商隐(813—858)、宋林逋(967-1028)、宋梅尧臣(1002—1060)、宋欧阳修(1007-1072)、宋苏舜钦(1008—1048)、宋邵雍(1012—1077)、宋苏轼(1037—1101)、宋黄庭坚(1045—1105)、宋陈师道(1053-1102)、宋曾几(1084—1166)、宋陈与义(1090—1139)。诗仙堂坐落于京都市的左京区,是江户时代初期的德川家的家臣石川丈山的山庄遗址。宽永十八年(1641,明思宗崇祯十四年、清太宗崇德六年)失意的石川丈山从广岛回到京都,开始营造这所庭院,以他所钟爱的唐风样式。从59岁直到去世的三十年间,一直寓居于此。作为汉诗大家和煎茶的祖师,没有比与诗仙、圣贤相伴,隐居于枯山、寡水间度过余生更好的事了。诗仙堂又称凹凸窠,凹凸窠是指在凹凸不平的土地所建造的住所,诗仙堂的建筑和庭院都是沿着山坡修建。名字的由来是正堂西部的“诗仙之间”四壁上挂着中国的三十六诗人的肖像。这些诗仙是效仿日本的三十六歌仙,并征求了林罗山的同意,选出的汉、晋、唐、宋各时代的中国诗人,肖像由江户时代初期名画家狩野探幽所绘。诗仙堂反映了中国文化包括中国古典诗歌是很大程度地影响了当时日本文人性情陶冶。诗仙堂,在堂内中心的诗仙之间挂有匾额,内镶狩野探幽画的中国三十六诗仙肖像和丈山的诗赞。庭园内的清脆击水声给人以优雅之感。狩野常信(1636—1713),狩野尚信之子,幼名三位,号养朴、古川、耕宽斋、青白斋、紫薇翁、寒云子、朴斋、弄毫轩、潜屋、算散人,世称中务卯法印。初从父学,后得伯父探幽教益。善临摹,精鉴定。1704年叙法眼,1709年晋叙法印。滨町狩野家之祖。江户幕府的奥绘师。尚信、探幽谢世后江户狩野派的核心。笔下人物、山水、花鸟、禽兽皆精。所作《常信缩图》与《探幽缩图》为日本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名作还有《桐凤凰图屏风》、《贤圣图》等。日本崇尚华夏文明,相继有遣隋使、遣唐使、遣宋使、遣明使前往中国内地求法,学习佛学之外,兼学儒学、道术、天文、历法等等,包括文字,都有很浓重的汉字味道。除却了片假名,基本上就是汉字。
最早推广王昌龄诗作的,应该是同时代的殷璠所遴选《河岳英灵集》,代表了盛唐气象。之后,陆陆续续,不断有人遴选唐诗选辑,基本上,王昌龄每集必入选。唐丹阳进士殷璠《河岳英灵集》原序:梁昭明太子撰《文选》,后相效著述者,十余家成,自称尽善。高听之士,或未全许。且大同至于天宝,把笔者近千人,除势要及贿赂者,中间灼然可尚者,五分无二,岂得逢诗辑纂,往往盈帙?盖身后立节,当无诡随,其应诠拣不精,玉石相混,致令众品销铄,为知音所痛。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植]、刘[桢]诗,多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瓶肤受之流,责古人不辩宫、商、征、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异端,妄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自萧氏以还,尤增矫饰。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景云中,颇通逺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眞。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璠不揆,窃尝好事,愿删略羣才,赞圣朝之美。爰因退迹,得遂宿心。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诗二百三十四首,分为上中下巻,起甲寅,终癸巳,论次于叙,品藻各冠篇额,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
唐丹阳进士殷璠《河岳英灵集》内,入选最多是王昌龄,选了他16首诗;其次是王维,15首;常建14首,这些诗大多是清新高远的作品。作为见证盛唐的诗集,《河岳英灵集》所选的大都是流连风景、清新淡远的诗歌。
唐丹阳进士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王昌龄【十六首】》:元嘉以还,四百年内,曹、刘、陆、谢【魏曹植、魏刘桢、晋陆机、南朝宋谢灵运】,风骨顿尽。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迹,且两贤气同、体别,而王[昌龄]稍声峻。至如“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庆云从东来,泱漭抱日流。”又“云起太华山,云山相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又“槠柟无冬春,柯叶连峰稠。阴壁下苍黑,烟含清江楼。迭沙积为冈,崩剥雨露幽。石脉尽横亘,潜潭何时流。”又“京门望西岳,百里见郊树。飞雨祠上来,霭然闗中暮。”又“奸雄乃得志,遂使羣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又“百泉势相荡,巨石皆却立。昏为蛟龙窟,时见云雨入。”又“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又“芦荻寒苍江,石头岸边饮。”又“长亭酒未醒,千里风动地。天仗森森练雪拟,身骑骏马白鹰臂。”斯并惊耳骇目。今略举其数十句,则中兴高作可知矣。余尝覩王公《长平伏寃》,又《吊枳道赋》,仁有余也。奈何晩节,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垂歴遐荒,使知音者叹息。

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文苑传》:王昌龄者,进士登第,补秘书省校书郎。又以博学宏词登科,再迁汜水县尉。不护细行,屡见贬斥,卒。昌龄为文,绪微而思清。有集五卷。
北宋大臣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新唐书·文艺传》:开元、天宝间,同知名者王昌龄、崔颢,皆位不显。昌龄字少伯,江甯人。第进士,补秘书郎,又中宏辞,迁汜水尉。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世乱还乡里,为刺史阎丘晓所杀。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晓最后期,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
元西域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昌龄,字少伯,太原人。开元十五年(727)李嶷榜进士,授汜水尉。又中宏辞,迁校书郎。后以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刀火之际,归乡里,为刺史阎丘晓所忌而杀。后张镐按军河南,晓愆期,将戮之,辞以亲老乞恕,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晓大惭沮。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时称“诗家夫子王江甯”,盖尝为江宁令。与文士王之涣、辛渐交友至深,皆出模范,其名重如此。有诗集五卷。又述作诗,格律、境思、体例,共十四篇,为《诗格》一卷,又《诗中密旨》一卷【《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于文史类,称:“王昌龄《诗格》二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于集部文史类,并以其为伪托。但日人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地卷论体势类十七势、南卷论文意类最前所引或曰四十余则,皆疑为真本王昌龄诗格之残存。故王昌龄《诗格》和《诗中密旨》伪中容或有真,似不宜完全断为伪托。《诗中密旨》多论诗之格式。“诗有九格”条所列九格,均见于《文镜秘府论》地卷十四例类,惟《文镜秘府论》多列五种,恐系《诗中密旨》早有残缺之故。每格之后均引有诗例,多为用事、比兴、体时状物之法。惟分类烦琐,意义不大。据《格致丛书》本录校】,及《古乐府解题》一卷【《乐府古今解题》,《崇文总目》:唐郗昂撰。或云王昌龄撰,未详孰是。旧云《古今乐府解题》,又云《古题》,所载曲名与吴兢所撰《乐府解题》颇异。复有唐李百药词,今定为《乐府古今解题》】,今并传。

文化交流纽带
纵观王昌龄的一生,是眼界波澜壮阔、诗思波涛汹涌、命运波诡云谲,是为三波。中国文化的高地,属于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高地,属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的高地,属于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的高地,属于律、绝;唐诗律、绝的高地,属于李白、王昌龄;王昌龄文学的高地,属于七绝,号称“七绝圣手”;王昌龄七绝的高地,属于闺怨、边塞、送别;王昌龄送别七绝的高地,属于《芙蓉楼送辛渐》、《送柴侍御》、《送魏二》……等等,都是他任职龙标县尉期间的往来酬唱之作。
除诗作之外,王昌龄在任职龙标县尉期间,还著述了诗论《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乙未,六十五岁的王昌龄在龙标县尉任。著作了《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多年之后,等王昌龄离开龙标,由龙标贬所赴江宁,为毫州刺史闾丘晓所杀。五十年后,日本高僧空海(遍照金刚)则来到中国求法,顺便将中国文化到带回日本。可能他曾经来到龙标,见识王昌龄在龙标贬所着的《诗格》二卷、《诗中密旨》一卷。所以,就在他的《献书表》中也说到《王昌龄诗格》一卷。在他所作《文镜秘府论》也就自然述及王昌龄的评诗之语。所以,作为中日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俗姓佐伯,贞元二十年(804)七月至中国。元和元年(806)八月回日本,做此书,专论南朝至中唐,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又简写为《文笔眼心抄》。所引资料,除皎然《诗式》外均佚,因而有重要参考价值。《文镜秘府论》撰者,是日本僧人遍照金刚(774—835),俗姓佐伯,名空海,遍照金刚是其法号。日本延喜二十一年(921),被追封为“弘法大师”。他生活在日本平安朝前期,对佛学以及文学、语言、书法、绘画均有研究,著作繁富。1910年日本祖风宣扬会汇编成《弘法大师全集》15卷。他于唐贞元二十年(804)至元和元年(806)在中国留学约三年,与中国僧徒、诗人有友好交往。本书是他归国后应当时日本人学习汉语和文学的要求,就带回的崔融《唐朝新定诗格》、王昌龄《诗格》、元兢《诗髓脑》、皎然《诗式》等书排比编纂而成,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全书以天、地、东、南、西、北分卷。六卷中大部分篇幅是讲述诗歌的声律、词藻、典故、对偶等形式技巧问题的。如天、东、西、北四卷的《调四声谱》、《诗章中用声法式》、《论对》、《论病》、《论对属》等等。此外,本书也用了一定篇幅介绍创作理论。如地、南两卷的《十七势》、《六志》、《论文意》、《论体》、《定位》等,并不完全是为诗文声病而作。其所引之书,今多失传,所以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文论的史料。所论“文二十八种病”、“文笔十病得失”等,对研究六朝至唐古近体诗律学、文学批评、修辞学均有参考价值。其书在日本,有旧钞本多种,并有日本《东方文化丛书》影印古钞本及讲谈社校印本。今通行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校点本。遍照金刚于日本弘仁十一年(820)撰《文笔眼心抄》,为本书之简本。日本小西甚一有《文镜秘府论考》,《真言宗全书》中有《文镜秘府论笺》。《文镜秘府论》书影(局部)《文镜秘府论》全书包括序言,天卷(声韵调声说)、地卷(体势论)、东卷、南卷、西卷、北卷几个部分。其内容包括了四声说、调声说(天卷),十七式、十四例、十体(地卷),对属论(东卷和北卷),病犯论(西卷),创作论(南卷)等方面。

旗亭画壁故事旗亭画壁,诗朋争胜。流传千古,列为佳话。得意如此,失意亦如此。得失两端,惟来酒饮。“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按照当今的说法,李白应该是“社交达人”,他的朋友王昌龄也是“社交达人”。王维、孟浩然,是他的诗友;高适、岑参,也是他的诗友;但凡有一些名气的“圈中人”,皆是他的诗友。唐薛用弱《集异记·王之涣》: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    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    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诗)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妓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诗)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    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乐府诗)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一乐府。”    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    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诗)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成语中,“旗亭画壁”的典故,也是由此文而来。而且白话文本远不及此文之绘声绘色。)
被左迁龙标之后,王昌龄依然性情不改,四处燕饮。            送魏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注:潇湘月:一作湘江上。此诗作于临江楼外。

宴春源  源向春城花几重,江明深翠引诸峰。  与君醉失松溪路,山馆寥寥传暝钟。    注:此诗作于水源山。

       龙标野宴  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此诗作于芙蓉楼。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此诗作于左迁龙标时,日常游沅水。听流人《水调子》,因有此作。

       河上老人歌  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  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    注:此诗作于左迁龙标时,日常游沅水。听河上老人歌,因有此作。

别辛渐别馆萧条风雨寒,扁舟月色渡江看。酒酣不识关西道,却望春江云尚残。


名诗美酒佳肴
王昌龄除诗作、诗论之外,另有佳处,即美食矣。唐谷神子郑还古《博异志·王昌龄》:  开元中,琅邪王昌龄自吴抵京国。舟行,至马当山,属风便。而舟人云:“贵贱至此,皆合谒庙。以祈风水之安。”昌龄不能驻,亦先有祷神之备。见舟人言,乃命使赍酒脯纸马献于大王,兼有一量草履子上大王夫人,而以一首诗令使者至彼而祷之。诗曰:“青骢一匹崑仑牵,奉上大王不取钱。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读毕而过。当市草履于时,兼市金错刀一副贮在履子内,至祷神时忘取之,误并履子将往,使者亦不晓焉。昌龄至前程,偶觅错刀子,方知误并将弃神庙所矣。又行数里,忽有赤鲤鱼,长可三尺,跃入昌龄舟中。昌龄笑曰:“自来之味。”呼侍者烹之。既剖腹,得金错刀子,宛似误送庙中者。昌龄叹息曰:“鬼神之情亦昭然,常闻葛仙公命鱼送书,古诗有‘剖鲤得素书’,今日亦颇同。”
宋李昉、扈蒙、徐铉等《太平广记》之《神鬼精怪卷》卷第三百《神十·王昌龄》:开元中,琅邪王昌龄,自吴抵京国。舟行至马当山,属风便,而舟人云:“贵贱至此,皆令谒庙。”昌龄不能驻,亦先有祷神之备。见舟人言,乃命使赍酒脯纸马,献于庙,及草履致于夫人。题诗云:“青骢一匹崑仑牵,奏上大王不取钱。直为猛风波滚骤,莫怪昌龄不下船。”读毕而过。当市草履时,兼市金错刀一副,贮在履内。至祷神时,忘取之。昌龄至前程,求错刀子,方转其误。又行数里,忽有赤鲤鱼,可长三尺,跃入昌龄舟中。呼使者烹之。既剖腹,得金错刀,宛是误送庙中者。(出《广博异志》)
鲜到“灵魂出窍”的“怀胎鲜鱼”!鲜鱼如何怀胎?卵生的鱼如何怀胎?怀胎鲜鱼的名字从何而来?这得从诗人王昌龄和怀胎鲜鱼的一段渊源说起。话说唐开元年间,王昌龄被贬江宁(现南京),遇见了一件怪事......他听说马当山的神庙很灵,备上鱼肉贡品去祭拜。行到山前,突然邪风四起,船几乎被掀翻。这时,王昌龄让仆人将祭品尽数投入水中。祭品入水,风浪立停,一尾三尺长的大鱼跳到甲板上。王昌龄劫后余生,暗自庆幸,令厨子杀鱼烹饪庆祝脱险。剖开鱼肚后,王昌龄见祭品小鱼在鱼腹中,像人怀胎育子,于是将这菜命名为“怀胎鲜鱼”。王昌龄的传奇故事在江浙一带流传,怀胎鲜鱼也声名大盛,如今已成江浙名菜。
中文名称:“怀胎鲜鱼”主要食材:鲈鱼、鳊鱼烹制辅料:虾仁、青豆、火腿、香菇、鸡肉、鸡蛋烹制调料:食盐、味精、料酒、水淀粉烹制方法:1、将鱼从背部开刀,取出鱼骨,虾仁、鸡肉、火腿、香菇均切成丁,虾仁和鸡肉中加入盐、味精、料酒、蛋清、水淀粉上浆备用;          2、坐锅点火倒油,将虾仁与鸡肉滑炒,变色取出,锅中留底油,下葱、姜煸香,依次放入虾仁、鸡肉、火腿、香菇、青豆,调入料酒、食盐、味精炒匀后装入鱼腹中,再将鱼放入蒸锅中加葱、姜一起蒸8-10分钟即可。          3、锅中加少许水,调入食盐、味精、料酒,水淀粉、勾芡淋在蒸好的鱼上即可。 食品特点:鲜嫩爽口,风味独特。


亲民竖帜绥蛮
嘉庆二十年岁乙亥,曾钰《新修芙蓉楼碑记》:    今黔阳县治,梁至唐,曰龙标。唐开元间,江甯王少伯由中秘谪迁斯尉,因以龙标名。县有楼,曰芙蓉。相传少伯送辛渐,赋诗饯行其中。文采风流,照耀千古。楼在县境,本朝《一统志》载之,不言其地,或莫知其处所。乾隆间,前县令叶公梦麟于郭东筑亭,仍其名施圯。流俗相沿,遂指为楼之故迹。余思黔阳自汉置镡成县,迄今二千年,官于斯者不知凡几。少伯之前,未闻有为之先者;少伯之后,未闻有为之继者。而少伯独以龙标名,是龙标之地以少伯而彰,则少伯遗迹之在龙标者,乌可听其湮没而不传。岁癸酉,余承乏兹邑,莅政之暇,与二三都人士谋复建之。寻前人植亭废址,低洼迫隘,无山水林木之美。既非唐时之旧而蕞尔之土,又不足以著名胜惬游观。爰改卜于城西香炉岩,其地背郭临江,依林踞阜。轩豁呈露,洵胜境也。佥议曰善,遂捐产为倡。邑庶士闻之,咸踊跃乐输,鸠工庀材,诹吉始事。余亲为经理,因地势之高下,准布置之疏密。正者为楼,高者为亭,拱而翼者为廊,缀其旁者为室。缭以长垣,固以石阑。层磴穿云,飞甍插汉。登眺则群山拱翠,倪视则万木交阴。潕水自北来环其下,澄潭委波,惊涛涌雪。帆樯出没,洲屿潆洄。为一邑之巨观,复千载之古迹。使昔日文酒清歌,流传宇内;旗亭画壁,着为美谈。焕然复见于今,虽少伯之风流余韵,足以感动千百岁后之人心。而邑之人士能酬金助力,趋事赴功,以克成盛举。又以见黔阳民俗之厚,为能不忘其初也。楼成于嘉庆乙亥孟秋之望。县令闽南曾钰为之燕饮以落成之,并记其事于石是役也。董其事者,广文陈君学奎、王君垣;县尉郭君开望;绅士向子方诚、谢子光楚、唐子世遇、向子其昌,例得列名。大清嘉庆二十年岁乙亥嘉庆黔阳县令闽南曾钰石友撰

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重阳日龙光甸《王少伯<宦楚诗>跋》: 唐诗人王少伯以相如题桂之才,抱贾傅怀沙之恨。初由秘书而尉汜水,枳棘空有鸾栖;复自金陵而谪龙标,雪泥偶经鸿踏。从来迁客不废啸歌,自古逐臣偏工怨诽。盼雁影于衡阳烟外,人远长安;听猿声于湘浦月中,梦怀乡国。况橙黄橘绿,一年多好景之时;芷白兰香,三楚本骚人之地。宜其艳分屈宋,挥毫而珠玉随风;秀挹沅湘,落纸而云山增色者矣。 无如劫灰久冷,断碣难寻。访送客之江楼,朱阑藓没;问乞诗于蛮洞,锦字烟销。夫客到孤山,问讯逋翁之遗稿;人登岘首,摩挲叔子之穹碑。今无以传,后将何述? 爰检全唐之集,摘录尉楚之诗。川原则信而可征;情事则慨焉如见。东方朔唫哀时命,不无落拓之怀;陶渊明赋归去来,大有逍遥之致。 高楼既筑,泐石斯镌。匪存一邑之风骚,更助千秋之凭吊。庶使贞珉耀彩,山巅之明月齐辉;妙墨流香,江上之芙蓉共艳。诵刘梦得竹枝之调,雅韵犹留;登白太傅琵琶之亭,流风未坠。聊存梗概,敢云探得骊珠;用志遗踪,亦愧窥同豹管。                                   道光十有九年岁次己亥重阳日                                   知黔阳县事  桂林龙光甸撰                                         男启瑞编次并书

道光十九年秋(1839)黄本骥《<芙蓉楼唱和诗>序》:    柳子厚谓:“邑有观游,即为政之具,盖以祛烦涤尘,非有高明游息之所,不能理达而事成”。况前事者,后事之师。其人已远,其迹犹存。不为修葺而咏歌之,非独山川失润,抑且取法无由。虽鞅掌簿书,其视以玩,替政者奚异。    唐诗人王少伯,由江甯丞谪龙标尉,小说家载其“以琴书自随,命苍头拾败叶供爨”,及“洞蛮长跪乞诗”数事,仅与“旗亭画壁”同为风雅之宗,若无意于政事者。然以琴书自随,其嗜好可知;拾叶供爨,其清操可知;洞蛮乞诗,则邑中文秀之士,其翕然向化又可知。盖子厚所谓“清甯平夷,恒若有余;乱虑滞志,无所容人”,吾于少伯征之矣,岂仅以诗人目之哉?    黔邑西关外,旧有芙蓉楼。相传为少伯送辛渐处。其地原在唐润州(今镇江府治也),盖少伯丞江甯时事。后人因其谪宦来此,建楼存迹。嘉庆(二十年,1815)乙亥,曾石友刺史钰知是邑,由城东徙今地,有诗文纪其事。地据雄、㵲二水之交,有石屹立,有树森陈,旷如奥如,二者咸备,诚观游之胜境也。    见田明府宰黔三载,邑中祠、廨、桥、道,焕然一新。理事之勤,近日罕有。因见斯楼之榱栋倾欹,丹漆驳陊,慨然修复。凭栏远眺,适足以祛烦涤尘,为高明游息之所。自为七律四首,以落其成。又于重阳日,招集幕僚子侄及邑人之仕隐而文秀者,为登高之会,亦自为五律四首。邑中钞稿传和者,凡数十人,得诗若干,首彚为一帙,将付诸梓以志。一时唱和之盛,而属序于余。    余谓少伯诗意“冰心、玉壶”,明府诚足以当之。其不以勤政而废观游,尤得子厚所谓“理达、事成”,为邑民之福音者,岂独青山、明月寄意篇章,足与古人争能,而为时髦所宗仰已哉。    道光十九年秋(1839)宁乡举人黔阳县教谕黄本骥

民国二十七年七月,张其雄撰《芙蓉楼记》(三角亭碑刻):尝诵习王少伯氏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芬芳悱恻,情溢乎词,足以想见其人之清标高致,寄托遥思,而诗意之幽邈,景物之流连,更足以仿佛之。    岁乙亥,余督政西来,兼承乏黔阳县事。采风问俗,寓于游观。城之西隅,背郭临流,有楼耸出,名曰“芙蓉”。越明年,民庆丰穰,以恬以熙。莅政遐余,登斯楼而起怀古之思。慨其剥蚀欹倾,日就芜废,佥议重葺,以复遗址。而志籍考释,每多假借附会,传说纷呶。故于兴废举坠之时,征引故实,一为之辨识焉。    考《大清一统志》:梁置龙檦县,因山而名,檦释为林柱之属,盖状其山之势。至唐始去刀为标。今,龙标山踞黔阳东城内,建制沿革,固可溯也。少伯于唐开元间,以汜水尉左迁龙标尉。李太白遥寄以诗,即景怀人,互见于歌咏。于是,山林晦閟之迹,因诗人之阐发而始明;摭拾遗踪,于是可据。芙蓉楼之在县境,志承纪载,不言其处所。清乾隆四十年,叶令梦麟,于东城外建亭,仍其名。嘉庆廿年,曾令钰西城外香炉岩创建为楼。道光十九年,龙令光甸重修之。历有诗文镌后纪盛,即今楼也。或谓芙蓉楼在京口,与万岁楼相对,建于晋刺史王恭。则楼之在京口者,不始少伯,独因少伯之诗而益彰,其说近是。苟因其境地之悬绝,并断摘其诗章,殊不知风人之抒写心声,有构思幽妙不可以言语形容者,岂得牵附俗说于迹象间求之。抑有谓金鳌山多橘柚,旧有楼曰临江,少伯日登临之,赋诗自娱,命苍头拾败叶为饮,则金鳌、龙标间,自有楼在,是又稗史之纪说,更不假托芙蓉之名称。    综错前言,黔阳实古之龙标,即为少伯迁谪之所,又复奚疑?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少伯以中秘声华,诗名藉甚,远谪异域,往古同悲。乡先辈,及宦游斯地者,览物兴慨,重为建楼纪胜。诵其诗,而仪其人,固不必睹遗址故物,而同为惓惓也。赏析奇疑,未诩稽古,俯仰宇宙,集成大观,又何必斤斤然于吴头、楚尾,较量毫末哉!    斯千百年后,其流风余韵,翕然向慕。不以蛮野荒隔,而为造物所啬。人心之感动,历久不变、望古遥集,创复巨规,故使斯楼之存也,不徒结想于荒躅,仍具独造之匠心。    文献考证,永为不泯。爰于丹艧(艭)驳陊,及时修葺,质疑辨始,聊至景行,至重修之事,回各别系以文同树于古。后之览者,当知所兴起矣。                                 民国二十七年七月    专员兼黔阳县县长张其雄撰                                                               秘书黎泽泰书

关于蛮女乞诗
关于蛮女乞诗,在“诗魔”洛夫存世期间,有幸拜读了他的诗集,被他的表现手法吸引。作为对超现实主义诗人的致敬,我模仿洛夫的笔调,写了一首现代诗,以志其事。

蛮女乞诗
    你在龙标酒肆楼头饮酒    舞剑吟诗豪兴正浓    箜篌在侧箫笛在旁    而窗外有一蛮女长跪
    酒盅与笛管    诗笔与绢帛    相继被你抚摸
    你长髯飘逸    剑眉飞扬    剑鞘在壁上铮铮鸣响
    这剑是你的情侣    伴你塞外中原一路    长安洛阳一路    汜水岭南一路    江宁龙标一路
    这把剑    舞动过秦时明月    舞动过汉时关隘    将胡马阻隔在蛮荒    阻隔在长城外的沙漠草原
    收剑入鞘抱琴在怀你整衣下楼    忠实的苍头在后    收拾你刚刚留有酒味的诗稿
    龙标是五溪峒蛮的腹地    自从你来到之后    五溪蛮地风平浪静    没有了争吵没有了战争    你有剑不曾对外用过    有权不曾对外用过
    汉蛮相处已和睦很久    汉风蛮俗你了然在胸    从没有见过长跪遮道
    十八蛮女风姿绰约    奇装异服和谐美丽    面如满月眼若星辰
    你认识这个蛮女    她是酋长的公主    能歌善舞的阿朵    却不明白为何要长跪遮道
    当你走近阿朵身旁    却见阿朵对你顶礼膜拜    我在千年之后看见你的尴尬    禁不住掩面窃笑不已
    你熟悉峒语在与阿朵交谈后    方知是索要你刚才的即兴诗稿
    你记得有次去拜访酋长时    看见了漂亮的阿朵    她邀请你参观了她的卧室    你即兴为之题了一首《初日》    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    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    云髪不能梳,杨花更吹满。
    今日之果乃缘于前时之因    如是你坦然将诗稿付之    然后一笑    这一笑就笑了千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解讀不一樣的王昌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