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良运 发表于 2024-4-12 17:51

陆游《书愤》诗赏析

本帖最后由 万良运 于 2024-4-13 10:55 编辑



                                                                      陆游《书愤》诗赏析
                                                                                     万良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著名爱国诗人,他一生写下九千多首诗词,是中国除乾隆皇帝外,写诗最多的人。据测算,他平均三天写一首诗,他的诗不但多,而且好,是乾隆不可比拟的。
            陆游这首七律,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这时被罢官六年,挂个空衔,在山阴蛰居。当时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写这首诗后,又被朝庭起用,当了个小官。
            这首诗的前四句,是回顾往事。早岁,指他三十九岁在镇江任通判和四十八岁时在陕西南郑任王炎的幕僚。当时他亲临抗金前线,北望中原,豪
情满怀,抒发他要收复故土,消灭敌人的坚强决心。这是陆游一生仅有的两,次上前线抗敌。先是在运河与长江交汇的瓜洲古渡口,后来在陕西秦岭北麓
的大散关,该关是古代中国四大关口之一,扼川陕咽喉,为兵家必争之地。
      其实陆游在两地呆的时间都不长,均已实败告终,在大散关,仅呆了八个月。时间虽短,但对陆游的影响却大而深。在后来的三十七年中,陆游二十七次写了关于大散关的诗篇。
         这首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特别是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更是千古名句。之所以成为名句,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豪气冲天把抗金杀敌的英雄气慨抒发到了极至,充分表达放翁的爱国情怀。二是从技术层面分析,它的表现手法较为新颖,全联不用一个动词,仅用六个名词构成十分工整的对仗联,这在古典诗词创作中十分少见。这种句式写好了,很容易成为名句。
         诗的最后四句,主要是引史抒怀,以议论为主。"塞上长城"典出于《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临死时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虽然没有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壮志难酬。长城也只能空自期许。这种惆怅与愤懑,与一般文人怀才不遇是大相径庭的。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诗人渴望能象诸葛亮和伊、吕一样,完成他的伯仲大业,收复中原,报效国家。即使到了他八十二岁时,写下最后一首《示儿》诗,仍然不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陆游这首七律,情感沉郁,意蕴深厚。深得杜诗之韵味。特别是颔联,雄阔豪迈,深受历代诗家好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陆游《书愤》诗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