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9-11-13 19:17

【转】乱谭二则 作者:诗僧一游

本帖最后由 五柳先生 于 2019-11-13 19:30 编辑

【转】乱谭二则作者:诗僧一游         其一   《人间词话》》原文:“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现在的文学理论,经常使用“境界”这个词,甚至延伸到精神品格的评价,而被今人所熟知。这是王国维先生的研究成果之一。   那么,我们不妨回过头来,从诗学和词学的角度看,所谓的“境界”,不外乎是对具体作品构成、所达到的艺术氛围、思想高度,做出的评价。   然而,我们也能够从古人那里,找到它的同义词,诸如“物境、意境、情境”。因此,我认为,王氏的“境界说”,只是在原来的建筑上,再加一层。换句话说,可以算作一次“装修”,实际上,并非首创。   私见之,在解析古人作品时,还是沿袭旧说,能从理论的概念“由虚入实”,毕竟,单说“境界”较为空泛,倒不如从“物境、意境、情境”入手分别解析、综合,来得细致而具体。       其二《人间词话》原文:“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王氏“造境”与“写境”这两个概念,其实说的都是诗词的构思、和最终的艺术效果。有实有虚,甚至“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但不能回避的是,无论如何,也离不开个人的境遇、阅历、以及由此引出的领悟。   愚之见,写作诗词,还是要从实入手,进行推演。当然了,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想象、虚构的补充,甚至是主要的手段(特别是小说,经常张冠李戴)。   然而,唯独写诗,“法不孤生自古同”(陆游)虽则想象不可少,但虚构应尽量避免,特别是“意境”的形成,都是触实景而出真情。“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这几乎是写诗的常识,无法违反。违反了就不是“造境”,而是向壁的造假。此外,想象与推演,毕竟要遵循“合乎逻辑的精神的分析”。古人的“情境浑然”,理应是优秀作品共同的特征。或许基于此点,王氏也感到难以区分“写境和造境”(实际上不必截然分开),则可以理解。

吾闽 发表于 2019-11-13 20:44

关于王国维说“境界”,我猜来,可能还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文中可能有与“情境”相类而又不完全等同的语汇,转而译作“境界”也不一定。可惜他没有用几种文字同时来表达。只是猜猜。

半山 发表于 2019-11-13 20:47

然而,唯独写诗,“法不孤生自古同”(陆游)虽则想象不可少,但虚构应尽量避免,特别是“意境”的形成,都是触实景而出真情。“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这几乎是写诗的常识,无法违反。违反了就不是“造境”,而是向壁的造假。

--
予诗,难避虚实。兼顾得法,把握好度,恰是“功力”与“技巧”兼备而来....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9-11-14 10:34

吾闽 发表于 2019-11-13 20:44
关于王国维说“境界”,我猜来,可能还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西文中可能有与“情境”相类而又不完全等同的语 ...

谢谢首版。
王氏学贯中西,大抵转换了古人的”边界”意思,细究起来过于繁琐,针对诗词解析,略觉空泛、似乎无大必要。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9-11-14 10:34

半山 发表于 2019-11-13 20:47
然而,唯独写诗,“法不孤生自古同”(陆游)虽则想象不可少,但虚构应尽量避免,特别是“意境”的形成,都 ...

颇有见地,谢谢

吾闽 发表于 2019-11-14 21:49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9-11-14 10:34
谢谢首版。
王氏学贯中西,大抵转换了古人的”边界”意思,细究起来过于繁琐,针对诗词解析,略觉空泛、 ...

:handshake

耕夫 发表于 2019-11-14 22:12

造境与写境觉得二者难于一别两项?区分的明明白白;P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9-11-15 06:55

耕夫 发表于 2019-11-14 22:12
造境与写境觉得二者难于一别两项?区分的明明白白

谢谢先生光临,乱谭而已乎?原来不必较真:lol

墨言之 发表于 2019-11-15 11:19

受益!这个和我昨夜发的那个有关联

五柳先生 发表于 2019-11-15 15:08

墨言之 发表于 2019-11-15 11:19
受益!这个和我昨夜发的那个有关联

这两天谈的都是造境、写境,已经另发一贴,也是胡侃:lol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乱谭二则 作者:诗僧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