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 发表于 2019-11-15 07:12

汪国真诗与中国文化现象

本帖最后由 小鱼 于 2019-11-15 07:14 编辑

汪国真诗与中国文化现象                  一          第一次读汪国真的诗还是十多年前的事情,是由朋友向我推荐的,而在这之前我对他并没有什么了解。后来才知道在那时有很多的中学生都喜欢他的诗,几乎达到了一种热潮的程度。甚至有的人还能背下来他的若干首诗。据说他的一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当时非常的流行,也令很多的中学生折服。然而,他的诗真的很好吗?    首先,我们先看一看什么是诗。诗是一种文体,但诗更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体察着事物与内心的感受,而又以美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正如有的人说的:诗无处不在,它运行在处于创造性黑暗的内部世界之中,诗人能感觉到它,直到它被诗人找到了它的形式之时,它才成为诗。那么,押韵的就是诗吗?分行的就是诗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更是作者心灵的震荡与读者产生的共鸣! 汪国真的诗呢?看似充满哲理,实则浅显;看似真切,实则缺乏意境。他的诗根本就没有独特的观察与深刻的感受。也缺乏诗的语言与意境。也许,有的人不服气,我看很好呀,对这样的朋友我要说,还是看一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吧,里面的每一段话,每一篇文字都是诗。如果你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就还没有理解“诗”的意境。那个时代,人们喜欢汪国真的诗,是因为人们的眼界还没有那么宽,没有读过更多的作品。而汪国真却没有担起时代的重任。他的诗只是个人的习练之作。(水平上)甚至是取宠于读者。然而,毕竟这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事情。而汪国真的诗也已经成为了过去。但一切就这样结束了吗?                                 二、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大地上,曾经也有人掀起了书法的热潮,庞中华就是其中一位。有人说,至少庞中华对硬笔书法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事实也许是如此。然而庞中华对硬笔书法推广的同时又带来了什么?写到这,电视里传来广告的声音:你想写一手漂亮的字吗?你想拥有漂亮的签名吗?我不禁苦笑,中国的文化,也许就是这样遗失的。    庞中华的书法其工整有余,创新不足。在他的字帖里面也有各种字体,但你看他的隶书、行书、魏碑,其实都是他的楷书。字体上根本就没有变化,根本就没有灵性的舞动。归其原因是对中国书法继承的不够。    如果你只想把自己的钢笔字写得更好一些。只想简单的练好钢笔字,那还不如不练。事实上也练不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如果我们对古代碑帖没有一定的继承,是不可能写好书法的。                          三、曾经,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多少金庸、琼瑶的小说迷。时至今日,金庸的作品竟然走入了课堂。这是一种文化对世俗的妥协。而这除了对学生产生误导之外,没有任何的好处。    有人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金庸、琼瑶的作品就不是文化了吗?我要说,在文化的净土上,有些东西是不能够妥协的。容纳的过多,只会使文化失去方向。    文化,文化是什么?文化是一个民族对时间的沉淀,对历史的传承。    今天,中国的文化已不容乐观,前辈的大师已经越来越少了。而当代的学者们又受着金钱、名誉、市场的冲击。试看街边的盗版书摊,什么最流行,什么最畅销?网络文学、武侠、言情,这些是文化吗?不是!于丹掀起了《论语》热,人们就纷纷买《论语》来读。然而买来的是于丹版的《论语》,这是文化吗?不是!   有人做过统计,当代每年新诞生的论文多达上百万篇。然而,这些论文又是怎样诞生的,有多少是出于学术上的研究?有多少是为了一纸文凭!论文发表的程序大家也是心知肚明。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利益。利益冲击着市场,也冲击着人们的头脑,在金钱面前,道德何在?利益的市场上,哪还有文化的一片净土。文化的新潮像走马灯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然而这是文化的繁荣吗?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又有多少!今天,中国已经面临着文化危机。此话并不为过。从京剧的衰落,太极拳的假繁荣,到百家讲坛的盛行,以及日本动画片的泛滥,国人自己的迷失。使我们有必要好好沉思,作一番总结,是时候了。                   2008-11-10-小河

梦回青河 发表于 2019-11-15 08:47

慢慢品读,

梦回青河 发表于 2019-11-15 08:48

写诗的多读诗的少。
诗友文笔这么好,写现代诗吗,啥时写几首拜读

小鱼 发表于 2019-11-15 09:42

梦回青河 发表于 2019-11-15 08:47
慢慢品读,

谢诗友临帖支持 问好

小鱼 发表于 2019-11-15 09:43

梦回青河 发表于 2019-11-15 08:48
写诗的多读诗的少。
诗友文笔这么好,写现代诗吗,啥时写几首拜读

这文章是我老公写的 你看署名是小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汪国真诗与中国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