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2

王夫之诗论选摘分享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阳(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晚年隐居于石船山,自署船山病叟、南岳遗民,学者遂称之为船山先生。

王夫之著述甚丰,其中有三部诗评:《古诗评选》、《唐诗评选》、《明诗评选》。

摘取一些个人觉得有意思、可以开拓思路的观点,与大家分享。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2

关于“情感”:

唯此窅窅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是以有取于诗。然因此而诗,则又往往缘景、缘事、缘已往、缘未来,终年苦吟而不能自道。以追光蹑景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

诗以道情,道之为言路也。情之所至,诗无不至;诗之所至,情以之至。古人于此,乍一寻之,如蝶无定宿,亦无定飞,乃往复百歧,总为情止。卷舒独立,情依以生。空杳之迹微,大忍之力定。

个人解读:

真挚的情感,为诗之根本。情所到处,诗意自到。

虚伪、浮浅、麻木……的基底,不可能产生动人的作品。

先立“真情”,再谈技巧。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2

本帖最后由 哀粲 于 2020-7-17 12:46 编辑

关于“技巧”:

1.当其始唱,不谋其中;言之已中,不知所毕;已毕之余,波澜合一。然后知始以此知,中以此中。此古人天文斐蔚、夭矫引伸之妙。
盖意伏象外,随所至而与俱流,虽今寻行墨者,不测其绪。要非如苏子瞻所云“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也。维有定质,故可无定文。质既无定,则不得不以钩锁映带、起伏间架为画地之牢矣。

2.诗固有脉络,但不从文句得耳。意内初终,虽流动而不舍者,即其络也。
但写情,不傍事,求之此有余,不劳更求之彼矣。借他物以夤缘者,不及情故也。如彼,乃不劳作诗。

3.因云宛转,与风回合,总以灵府为逵径,绝不从文字问津渡。

4.一篇之中,以一句为警,陋习也。

个人解读:
王夫之主张“浑灏”,“流动”,诗应如“行云流水”。而对“钩锁映带、起伏间架”等技巧,视为“画地为牢”。

对“警句”,“诗眼”之说,亦嗤之以鼻。

我认为,技巧固然是必须学习的基本功,但不宜过于迷恋技巧。单纯以技巧来评诗之好坏,亦落下乘。

其实学习任何学问,都是这样的过程,先入,后出。
先学规矩,然后要将规矩熔化于心。
出之于作品,浑然金玉,无脉络痕迹可寻,方为上品。

好比金庸的“独孤九剑”,先有招,后无招。先学剑法,再将剑法尽数忘却。方可臻“随心所欲、千变万化”的境界。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2

关于情感和技巧的关系:

古人之约以意,不约以辞,如一心之使百骸;后人敛词攒意,如百人而牧一羊。治乱之音,于此判矣。

个人解读:
“意”为核心。以意来驾驭词汇。如同“心”指挥四肢百骸。
而不是“意”先天不足,靠堆砌词汇来攒、拼一个“意”出来。乍看起来镂金错彩,细看之下却言之无物。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3

本帖最后由 哀粲 于 2020-7-17 13:01 编辑

关于具体的表现方式:

1.悲者形必静,哀者声必约。

2.可以群者,非狎笑也。可以怨者,非诅咒也。不知此者,直不可以语诗。
……鄙躁者非笑不欢,非哭不戚耳。

个人解读:
所谓哀而不伤,怨而不怒。贵静,贵约,贵平,贵稳。是为铁律。
表现为哭笑怒骂者,格调则鄙下。

3.所咏虽悲壮,而声情缭绕,自不如吴均一派装长髯大面腔也。丈夫虽死,亦闲闲尔,何至赪面张拳?

个人解读:
即使豪壮悲愤,亦须“声情缭绕”。
大丈夫就算死,风度亦闲适,不要撸起袖子面红耳赤。
(豪放派画重点了)

4.敛者固敛,纵者莫非敛势。知敛、纵者,乃可与言乐理。

个人解读:
运势布局须谨记此句。此为至理。
敛,而后可纵。蓄势,而后能发。
一味放纵作豪态者,不知诗理也。

5.愈缓愈迫,笔妙之至。惟有一法曰忍。忍字,固不如忍篇。心有密理,笔有忍势,艳而不俗,方可不愧作者。

个人解读:
同上。须知“蓄势”之重要性。
蓄势,方可有力。

6.引之开而愈合,放之缓而愈悲,不为雅容而自雅,汉魏之遗音也。

7.起兴远,跌荡缓,感人倍深。

个人解读:
仍在反复诠释:
贵静,贵约,贵平,贵稳,贵缓。
贵气,贵势。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3

本帖最后由 哀粲 于 2020-7-17 13:16 编辑

关于咏史:

即序事中,凭吊在焉。凭吊所寄,美刺亦见。后来俗笔妄云作诗,正如狱辞,前列供招,后下勘语。适足置木刻案牍鬼柜下耳!

个人解读:
俗笔咏史,好象在写讼辞一样。前面罗列事迹,最后下个判语。僵化不可取。
咏史,应该在叙事中,就寄托凭吊,在凭吊中,就寄托褒贬。终以融化无痕为上。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3

关于咏物:

古之咏物者,固以情也,非情则谜而不诗,疑沓疑赘。

个人解读:
咏物者,若不倾注情感,就成了灯谜,只是拖沓累赘罢了。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4

欢迎补充讨论。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17 13:00

船山先生多道人所不道,然自己下笔,有所突破者也不多。可见,诗论诗人终究两家。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3:05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17 13:00
船山先生多道人所不道,然自己下笔,有所突破者也不多。可见,诗论诗人终究两家。

嗯 ,艺术批评也是一门专业的。会评的不一定会写。

伯牙会弹琴,子期会听琴。

微雨燕书 发表于 2020-7-17 13:16

粲粲辛苦了!好资料共诗友共赏!

妙妙威武 发表于 2020-7-17 17:47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2
关于“情感”:

唯此窅窅摇摇之中,有一切真情在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是以有取于诗。然因此而诗 ...

极是。

妙妙威武 发表于 2020-7-17 17:48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2
关于“技巧”:

1.当其始唱,不谋其中;言之已中,不知所毕;已毕之余,波澜合一。然后知始以此知,中以 ...

支持经常分享,都写得很好。

妙妙威武 发表于 2020-7-17 17:51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2
关于情感和技巧的关系:

古人之约以意,不约以辞,如一心之使百骸;后人敛词攒意,如百人而牧一羊。治乱 ...

光有技巧,难免匠气。

妙妙威武 发表于 2020-7-17 17:52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3
关于咏物:

古之咏物者,固以情也,非情则谜而不诗,疑沓疑赘。


灯谜……真是如此呢。

妙妙威武 发表于 2020-7-17 17:53

哀粲 发表于 2020-7-17 12:43
关于咏史:

即序事中,凭吊在焉。凭吊所寄,美刺亦见。后来俗笔妄云作诗,正如狱辞,前列供招,后下勘语 ...

极是,以自己的思想情感统驭。

怡少帅 发表于 2020-7-18 11:06

这下好了,学习起来方便。粲粲辛苦!

怡少帅 发表于 2020-7-18 11:07

等闲些慢慢学习

柳絮飘飞 发表于 2020-7-18 19:46

粲粲辛苦,需要静下心来认真领悟,所谓修行是也~~

怡少帅 发表于 2020-7-20 09:24

粲粲的解读精彩,学习中

火鹤 发表于 2020-7-29 14:59

粲君好文,解读见地独到,颇得裨益,更须慢慢品赏!

微雨燕书 发表于 2020-10-27 13:04

火鹤 发表于 2020-7-29 14:59
粲君好文,解读见地独到,颇得裨益,更须慢慢品赏!

同感

微雨燕书 发表于 2020-11-26 17:34

真挚的情感,为诗之根本。情所到处,诗意自到。

虚伪、浮浅、麻木……的基底,不可能产生动人的作品。

先立“真情”,再谈技巧。——学习

吾弃老 发表于 2021-1-1 09:58

学习,元旦快乐~

霜无痕 发表于 2021-6-19 20:11

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听它的,永远写不好

许传刚 发表于 2021-6-28 08:30

妙妙威武 发表于 2020-7-17 17:51
光有技巧,难免匠气。

相互的关系:
光有技巧,难免匠气。
光会写诗,毕竟诗匠。

许传刚 发表于 2021-6-28 08:32

霜无痕 发表于 2021-6-19 20:11
夸夸其谈,不切实际,听它的,永远写不好

理论是指导,实践是检验,不可偏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王夫之诗论选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