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粲 发表于 2020-11-12 19:21

聊聊如何写“愁”

为什么要单说这个“愁”字,原因有二。
一是“愁”乃常见的情绪,乡愁离愁,闲愁情愁。于词而言也是常见的题材。
二是虽说“愁苦易工,欢娱难工”,但其实也因为它常见,门槛低,真要“工”也是不容易的。

也许以后也会聊一聊如何写“乐”,如何写“豪”,如何写“史”,……诸如此类。(如果有方家愿意主持这些主题,请务必联系我!)

另需要说明的是,我虽忝为版主,然主要工作是维持版面秩序,为诸位吟兄打理词版环境。我的观点和评论,仅代表我自己,一个诗词爱好者的言论而已,旨在抛砖引玉,欢迎诸友交流讨论,批评指教。

那么进入正题吧。:)

首先,不要把“愁”看作负能量。悲欢喜乐,是人的正常情绪,都可入词。需要避免的是“强说愁”。

而任何情绪入词,首先要得一个“真”字。即为,这种情绪,是你此时此刻真真切切的感受。没有愁,就不要“无故寻愁觅恨”。

那么,有“愁”的时候,如何表达,如何创作呢?


一,不要堆砌情绪词汇。

比如,凄凉、断肠、伤心、愁苦……这些词汇,固然是古词的常见词汇,但不是堆上去就可以的。
堆得不好,会适得其反。

李清照那首“凄凄惨惨戚戚”,叠字运用、情绪直抒的成功,不是轻易学得来的。这类词,史上也没有几首好的,不宜上手就学。

这类直接表达情绪的词汇,在一首词中,使用一两处即可。或者不使用。
比如若是用了“断肠”,那么伤心流泪、凄凉寂寞,这种词汇就不要再用了。用多了,气格易显得卑弱。


二,善用“次情绪”词。

这个“次情绪”,是我临时生造的了。指的是形容词。

形容词,是可以间接表达情绪的。若你心中愁闷,那么感受就多为:冷、倦、残、……诸如此类。
同理,表达其它的情绪也是如此。都有相应的形容词。

这类词,是营造情绪氛围的利器,但亦不可堆砌。其密度不宜过高。通篇寒冷倦残,效果并不好,也有伤词格。


三,善用意象。

古诗词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它的意象系统。

月,会令人联想到故乡、离别、思念……

雁,会令人联想到季节变迁、远方的亲人友人……

柳,则是代表离别、春天、江南……

诸如此类,不多作举例。

一首词作中,如何挑选意象,如何串联意象,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即使不言一个“愁”字,也能令愁情深挚动人,这是跟“治国如同烹小鲜”一样的技术。

首先是材料(意象),然后是比例(密度),然后是顺序(衔接转渡)。


以下我挑选三首词友的佳作,稍作分析。(若有不周不当、错误之处,还望指正。)

这三首手法皆不同,但皆有可学,希望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哀粲 发表于 2020-11-12 19:21

本帖最后由 哀粲 于 2020-11-12 19:26 编辑

生查子
江湖布衣

老病独居人,冷落清秋节。淡月影悠悠,只对盈头雪。
霜露转萧寒,风叶添凄切。坐久漫书空,更有愁难说。

这首词偏近于直抒胸臆。使用了直接的情绪词,但不犯以上诸病。

第一二句,点出人物、时节。虽然用了“老病”,但“独居”接住,用了“冷落”,但“清秋”接住,合情合理,实景实情,只此二句,愁情便有不堪之势。

三四句。没有情绪词。形容词“淡”和“悠悠”,属于中立形容词,几乎不带情绪。使用意象。呈现画面。
一来缓解第一句的冲击,所谓的一张一弛,一缓一急。二来月色和白头,两相映照,这两种意象的组合,进一步渲染愁情。

下片一二句。意象和形容词的组合。主要写感受。

结句。“坐久”二字,可见愁闷之深。书空而不言,此情无可宣泄也。

这首作品,算是情绪词和次情绪词密度较高的了,但堪堪避开诸病,一来因为情真,二来腾挪有法,可称佳作。



哀粲 发表于 2020-11-12 19:21

本帖最后由 哀粲 于 2020-11-12 19:34 编辑

鹧鸪天
胡文碧

两九交重意倍殊。商云雁影对残壶。他乡倦旅催人老,此际怀归照胆虚。
情依旧,月还初。寒荷几片露如珠。流池入梦秋芳远,更尽虫吟楚客孤。

这一首是写乡愁。

第一句点出时节,为全词情绪背景。

第二句,云、雁、酒,纯用意象。“残”字略作刷色。

第三四句,意象和情绪的组合。琢句佳。

过片,“情”字拢住上阕,“月”字带起下片,也是意象情绪组合。

寒荷句,意象为主,“寒”字略作刷色。

结句,意象情绪组合。流池秋芳,虫吟楚客,意象的选择很讲究。

这首词通篇没有直接情绪词,对次情绪词(形容词)的使用,比较克制,重音只在上结的对仗句。其余皆为衬托。
所以,全词的感觉是“雅正中和”,对意象和情绪的比例拿捏,均衡而克制,有蕴藉的效果。

哀粲 发表于 2020-11-12 19:21

本帖最后由 哀粲 于 2020-11-12 19:28 编辑

江月晃重山
行吟泽畔

窗外黄花对酒,屋前枝杪鸣琴。听风敲叶渐更深。踌躇久,幽绝不能禁。
赭袖曾经伺饮,冰蟾犹自升沉。当时颦笑已难寻。惊鸿影,一瞥到而今。

这一首写思念之苦。

前二句,纯用意象。
仅此一画面,秋来独自对酒,但听得风鸣疏枝。不言愁,也不须言愁,此景已经是自带一个愁字。

“听风”三句,进一步描写细节。
“听风敲叶”衔接上句,“渐更深”带起下句“踌躇久”,“久”又是因为“幽绝不能禁”,其中的逻辑关系,分寸毫厘之间都不轻忽。

下片自然进入追忆,与上结气息连贯。依然意象为主。

“当时”三句,还是意象,但为什么给人情绪激荡之感,全在于衔接处发力。
曾经,犹自,当时,已难寻,一瞥到而今。

没有直接情绪词,没有次情绪词,全靠意象安排,虚词呼应,使得情绪表达既深沉,又蕴藉。

怡少帅 发表于 2020-11-12 19:56

粲哥佳作佳评,赏学受益。辛苦了!

穆青 发表于 2020-11-12 20:28

怡少帅 发表于 2020-11-12 19:56
粲哥佳作佳评,赏学受益。辛苦了!

哀粲是男生?

穆青 发表于 2020-11-12 20:28

好帖,激赏!

哀粲 发表于 2020-11-12 20:38

穆青 发表于 2020-11-12 20:28
哀粲是男生?

女生。 少帅当我是兄弟。 ;P

雁影涵江 发表于 2020-11-12 21:04

好帖!获益不少。

围观 发表于 2020-11-13 12:00

支持粲君。跟俺真在写的瑞鹧鸪不谋而合,俺是避秋字避愁字呢。次情绪,这个词造的好。手动点赞!

云帆过海 发表于 2020-11-14 07:56

粲兄所见,俱是经验之谈,谢谢分享!

哀粲 发表于 2020-11-15 14:58

雁影涵江 发表于 2020-11-12 21:04
好帖!获益不少。

谢谢支持,望多指拙。:handshake

哀粲 发表于 2020-11-15 14:59

围观 发表于 2020-11-13 12:00
支持粲君。跟俺真在写的瑞鹧鸪不谋而合,俺是避秋字避愁字呢。次情绪,这个词造的好。手动点赞!

围观兄这几天的瑞鹧鸪,的确是更加蕴籍了。苍厚耐品。

哀粲 发表于 2020-11-15 15:00

云帆过海 发表于 2020-11-14 07:56
粲兄所见,俱是经验之谈,谢谢分享!

谢谢支持,望多补充指拙! :handshake

姚紫雯 发表于 2020-11-16 08:16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又见粲姐好文!

雁字无痕 发表于 2020-11-16 11:59

“愁苦易工,欢娱难工”,我认为原因有两点。一是愁易沉,喜易浮,诗词贵在沉郁而忌浅浮。二是愁苦之情相通,欢愉之心难共,人(读者)更容易在愁苦时寻求慰藉、同病相怜。

遣有涯之生 发表于 2020-11-17 05:40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粲版佳作,受益多多!

明空词韵 发表于 2020-11-17 20:03

读读此文很开心,因为知如何说愁。君论语言简约而稳准,易理解易接受。善用“次情绪”词表达尤有创造性。避开了直说愁的苍白,增了愁的心理深度,显示了愁的外在形态。让说愁有艺术性,向粲君学习。

逍遥主人 发表于 2020-11-17 21:05

赏学好帖,受益良多。

宋珩舸 发表于 2020-11-19 12:31

所论三方面,言之有物。阅赏。

杏花溪畔 发表于 2020-11-21 13:08

受教

雁字无痕 发表于 2020-11-24 15:02

窗间着一帘幕,可极比兴之妙。

杨逍 发表于 2020-11-25 14:18

想起来,说点“细”的:

写出长度: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写出重量:李清照“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写出气势: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
要义在于,将一种把握不定的情绪,转化作可量、可称、可捉可触可以感知的具体形象。

(偶尔想到,未及细理。大家可补充:lovelines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聊如何写“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