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99|回复: 1

[其他] 草稿

[复制链接]

224

主题

1270

帖子

3625

积分

版主

新诗专栏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5

优秀会员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4-2-1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缠绵往事 于 2024-5-17 07:16 编辑

餐厅即景

富丽堂皇的餐厅
一张餐桌上

静静地  搁着
一台手机

一支签字笔,和
一个小活页本

签字笔的主人
此刻就坐在桌前……

安安静静地
在餐厅里的喧嚣声中

读着一本小书


         写于2024年5月13日

我什么都不想想
——简评隔花人的诗集:《星期六晚我们去散步吧》


      买到了一本隔花人的诗集:《星期六晚我们去散步吧》,一口气读完了小半本。
      像这样的诗,我真是喜欢。

      隔花人的诗,大部分如此直白,如说大话,恐怕是要被人骂为“屎尿诗”的。你看这一首《失眠》:

      我什么都不想想
      就这样想着
      想到了天亮

      又比如这首《自然原理》:

      晚霞和日出之间
      藏着许多失去
      和得不到

      前一首,“我什么都不想想”,多么好!越是失眠,往往越是容易想起烦心事,也就越是不想去想,然后又越是睡不着……就这样熬到了天亮。后一首所谓“晚霞和日出之间”,无非就是说一夜之间。一夜之间,可以发生多少悲欢离合点故事啊!标题用的是“自然原理”,我觉得还不如干脆就叫“无题”好了。

      《约定》写得真是一针见血、直抵灵魂:

      我们说好
      毕业后要一起去看海
      可海是什么样
      我从来都不期待

      真要是爱了,一起上哪儿去,都是美好的。约定一起去“看海”,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谁会在乎看的是“海”,还是一张大海的图片呢。

      好喜欢这首《巧合》:

      去年这个时候
      阳光和雨水都很多
      爱打伞的你
      正在喜欢我(《巧合》)


      那些上一世纪的诗人写的诗歌,倒是不直白,不“大白话”,完全符合诗歌贵在“含蓄”的标准,而且讲究押韵等等。可是当下的人们,有几个人有充足的时间去品味那样的诗歌!

      所以,我就是喜欢像这样的诗歌:

      在机场转机
      也许是一个转机
            ——隔花人《机长没有告诉你》


                     写于2024/5/12


      美和丑陋,两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我们先来读一段文字,且来猜猜 —— “它”是谁?

      这段文字出自缪崇群先生的《夏虫之什》:

      “想着它,便憧憬起一切热带的景物来……花色斑斓的服装,配着修长苗条的身躯,真是像一个秀色可餐的女人……行走起来仿佛在空间描画着秀丽的峰峦。”

      作者并且还拿“它”来跟“龙”作对比,说:

      象征着中国历代帝王的龙,“也不过比它多生了几根胡须,多长了几条腿和爪子罢了。”

      这个“它”,其实写的是蛇。

      龙和蛇,前者象征着中国历代帝王,适用于许多尊贵或是喜庆的场合,如“龙雏凤种”“人中龙凤”、“卧虎藏龙”“鱼跃龙门”“龙马精神”等等。
      而后者则向来不招人待见。搁在语词里边,也多半不是好的形象,比如“蛇蝎心肠”、“不辨龙蛇”、“牛鬼蛇神”、“蛇鼠一窝”、“蛇足”(比喻多余的东西)。

      其实,如果我们用纯客观的眼光来看待龙和蛇,真的就是,前者也不过比后者多长了几根须和几条腿而已。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主题

1270

帖子

3625

积分

版主

新诗专栏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625

优秀会员栏目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2-20 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草稿

本帖最后由 缠绵往事 于 2024-5-6 15:21 编辑

    种花、种瓜,种果子
    我们在这儿忙碌过、欢笑过

    园子里的泥土和花朵
    包括空气和虫子
    它们都记得
    当初我们开心的样子

    如今你不常到园子里来了,我也是
    园子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而我会记得它
    隔三岔五
    我会抽空到园子里来看看

    希望你也可以偶尔回来看看
    ——就是想
    别总让它冷着


                             2024.04.23 下午

---------------------------------------------
       这首诗写于4月23日下午。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一段刚刚过去的日子。二〇二四年一月底,新诗专栏来了新朋友(贾长浩和灯鱼)。然后,几乎整个二三月间,我们一起发帖子,彼此鼓励或是批评。就像诗中写的那样:             

                  我们在这儿忙碌过、欢笑过
         园子里的泥土和花朵
         包括空气和虫子
         它们都记得
         当初我们开心的样子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高潮和低潮,当论坛又一次冷落下来的时候,我唯有希望我们都不要离开,“隔三岔五”的,还回来看看。于是,我写下来这首诗。

      最初的构思,是写一首《亭子》,但是刚写了个开头就写不下去。后来忽然想起不如把标题改为《园子》,然后,差不多就是一口气的,完成了这首小诗。


令人困惑的“挥鞭”


    江左英雄识管弦,抗曹联备却挥鞭。
    盗书赚蒋愚和智,设计烧船火与烟。
    欲讨荆州多负气,每欺诸葛总生憐。
    小乔本应长相守,可惜苍天不永年。
             ——万良运《周瑜》

        首联的“却挥鞭”,颇令人困惑。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孙权、刘备结成孙刘联盟。首联的“抗曹联备”,说的大概就是这件事情了。可是后边的“却挥鞭”该作何解释?

       而关键是,“挥鞭”该作何解?

       查“挥鞭”一词,能拿得出手的书证,只有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所以诗中的“挥鞭”,庶几可以说是毛泽东的首创。  
     这里的“挥鞭”,就是“挥动马鞭”的意思,也只能理解为“挥动马鞭”的意思。诗人想象曹操“东临碣石”,必是“挥鞭”前往、“挥鞭”而行,所以在词中用了“挥鞭”一词。

       古代文人显然是不习惯用到“挥鞭”一词的。在表达“挥鞭”这一意义的时候,他们喜欢用“扬鞭”。例如:唐·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宋·周邦彦 《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
       明·沈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辄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

       回过头来看“却挥鞭”云云,却,暂且理解为“了却”的意思吧。蜀吴联盟了,是不是就“马放南山”、高枕无忧了?显然不是。后不是还有“设计烧船火与烟”吗!

咬文嚼字:投鞭、扬鞭和挥鞭



    郑成功,对,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那个郑成功,写过这样一首诗: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投鞭”,意思是把马鞭扔进护城河里。“度”,意思就是士兵可以踩在马鞭上边走过护城河。形容人多势众。类似于俗话说,一人吐一口唾沫,就能把你淹死。以后你读书时见到投鞭断流、投鞭绝流、深堑投鞭、秦鞭断江、符坚投箠、长江著鞭等等,可以不用去查字典。意思都是一个意思。


    “扬鞭”,意思是扬起鞭子,驱赶马、牛、羊等,如:臧克家写过一首《老黄牛》: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把 “挥鞭”一词写进诗词里边的,毛泽东可能是第一人。他写的《浪淘沙·北戴河》里,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样的句子。“魏武挥鞭”的“魏武”,指曹操;“挥鞭”就是“挥动马鞭”的意思,也只能理解为“挥动马鞭”的意思。写这首词的时候,诗人想象曹操“东临碣石”的途中,必定是“挥鞭”而行,所以在词中用了“挥鞭”一词。

     为什么是毛泽东第一个把“挥鞭”用到诗词里呢?原因很可能是古代文人不习惯用到“挥鞭”这个词。在表达“挥鞭”这一意义的时候,他们更喜欢用“扬鞭”而不是“挥鞭”。

      

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31 13:08 , Processed in 0.0406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