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28|回复: 1

诗词创作一定要知道 10分钟搞懂邻韵通押那些事

[复制链接]

53

主题

605

帖子

1760

积分

论坛嘉宾

东北诗词栏目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1760

优秀诗手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18-10-30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言
作诗用平水韵,作词用词林正韵。格律诗的首句可以用邻韵,但是其他韵脚必须一韵到底(同一个韵部),所以格律诗里没有邻韵通押这一说法。邻韵通押指的是古体诗。不过即使是古体诗的邻韵通押,也不是没有规则随便乱用的。关于邻韵需要了解一下以下几点。
一、格律(近体)诗首句用邻韵不是邻韵通押
1、首句用韵 借韵
格律诗如果首句押韵用邻韵,是允许的,但是2468句必须是同一个韵部,并且和首句是邻韵。清朝学者钱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在《十驾斋养新录》中说到:五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为之借韵。
诗的首句可以不用韵,所以古人称五七律是四韵诗。盛唐以前这种情况不是特别多,中晚唐就开始普遍一些了,到了宋朝诗人似乎是有意如此,成了一种风尚。
例如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第一句,中,一东;钟、峰、松,二冬: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2、故意用邻韵的近体诗
格律诗最后一句借用邻韵叫做孤雁入群,另有进退格、葫芦格等使用邻韵的诗体,严格来说都不是标准的格律诗。偶一为之可以,经常用会影响自己的创作水平,这样和用新韵没有什么区别了。
3、唐宋朝也有不少出律的近体诗
杜甫、苏轼、欧阳修等人都有落韵的近体诗,唐宋科举考试的时候不但考律诗,还考律赋,律赋也是不能落韵的,但是宋朝竟然有一个落韵的举子被录取了。
详见《落韵的幸运举子竟然状元及第 杜甫苏东坡们作格律诗也落韵吗?》


二、平水韵中什么是邻韵?
1、不是韵母相同就一定是邻韵
东、冬是邻韵,寒、删、先是邻韵,但是寒、删、先与覃、盐、咸同是an的韵母,但不是邻韵。杜甫的《义鹘行》用“元、寒、删、先”四个韵部:
崖有苍鹰,养子黑柏颠。白蛇登其巢,吞噬恣朝餐。
雄飞远求食,雌者鸣辛酸。力强不可制,黄口无半存。
其父从西归,翻身入长烟。斯须领健鹘,痛愤寄所宣。
斗上捩孤影,噭哮来九天。修鳞脱远枝,巨颡坼老拳...........
2、邻韵不一定是相邻的韵部
邻韵不一定是平水韵中相邻的韵部,例如上平三江和下平七阳离得十万八千里也是邻韵。但是二冬、三江肯定不是邻韵。
3、古体诗不一定都用邻韵
即使进入唐朝,也有很多人喜欢作古体诗,有人作古体诗通篇都用一个韵部,连险韵都不会落韵,例如常建的《空灵山应田叟》:
湖南无村落,山舍多黄茆。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泊舟问溪口,言语皆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硗。莫徭射禽兽,浮客烹鱼鲛。
余亦罘罝人,获麋今尚苞。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入闻虎斗,空山满咆哮。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薇可为肴。曳策背落日,江风鸣梢梢。
通篇用下平三肴韵部,注意这个“咬”,康熙字典记录,宋朝的《广韵》古爻切 ,《集韵》》居肴切,音交,属于平声“肴”这个韵部。


4、那些韵部是邻韵?
在王力先生的《汉语诗律学》中 把位置相近的平声韵分为八类,使用邻韵称之为通韵,仄韵就不说了。如下:
(一)“东、冬”为一类。
(二)“支、微、齐”为一类,“支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三)“鱼、虞”为一类。
(四)“佳、灰”为一类。
(五)“真、文、元、寒、删、先”为一类。其中“真文”、“元文”、“寒删”、“删先”、“先元” 较近;而“真元”、“寒先”、“元删” 较远;至于“真寒”、“寒元”、“文与删先”、“先与真文”原则上不能认为是邻韵。
(六)“萧、肴、豪”为一类。
(七)“庚、青、蒸”为一类,“庚青”较近,它们与“蒸” 较远。
(八)“覃、盐、咸”为一类。
注:歌、麻、蒸、尤、侵等五类无相邻韵部。
以上是王力的原文引用, 其中也有些矛盾之处,例如“蒸”。 (二)说的“支微”较近,它们与“齐”较远”。 这里的远是指几乎不通韵,例如“支齐”虽然被列入一类,王力后面又说,“支齐”几乎不通韵,晚唐以后有例外。
不过“支齐”作为邻韵用在近体诗的第一句却有不少 ,王力在讲解近体诗时自己也举过例子,例如下面这首唐七律刘沧的 《题古寺》:【期:四支】,其他的都是【八齐】 :
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长天月影高窗过,疏树寒鸦半夜啼。
池水竭来龙已去,老松枯处鹤犹栖。伤心可惜从前事,寥落朱廊堕粉泥。


三、邻韵平上去入分明
1、诗韵
因为格律诗必须是平声韵,所以大家对平声韵更清楚一些,要注意的是仄声韵。
邻韵中平声韵、上声、去声、入声是不能随便混用的。入声肯定是独用,很多人不注意的是上声与去声,在词林正韵里,上声和去声可以混用。但是诗韵不同, 王力在 《汉语诗律学》专门统计过,古人作诗的时候上、去通韵很少见。 但不是没有,例如《长恨歌》中有个例子: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旧,去声。柳,上声。”
2、词韵
填词的时候上、去韵通押是正常现象,因为上、去韵本身就在一个韵部里。例如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处、去、住}都是去声,{虎、鼓、否}都是上声。不过他们都在词韵的第四部,平声:六鱼七虞通用,仄声:上声六语七虞、去声六御七遇通用。


四、不要把多音字和古今异音字当作邻韵通押
1、多音字
例如上、下这一类字在唐朝同是“上、去”韵部,因此大家会在押去声韵的诗中看到这些字,也能在押上声韵的诗里看到这些字,因此会有人误解为是上去邻韵通押。
例如押上声韵的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发音晌)。上声二十二养
敕勒川、阴山下(发三声),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发音哑)。上声二十一马
2、古今异音字
綦毋潜有一首诗《春泛若耶溪》,这首诗没有换韵,是押的上声韵。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押了五个韵:偶、口、斗、后、叟。其中第八句有一个:后,这个字今天是四声,但是这个字在古韵里不是多音字。后,在上声韵部,属于上声二十五有。
五、换韵不是邻韵通押
混用叫做换韵,古体诗允许换韵,但是换韵不是邻韵通押。例如敕勒歌用了两个韵部,前四句用上声二十一马:下、野;后三句换韵,用下平七阳:苍、茫、羊。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六、平水韵是宋人合并了以前的官韵
隋朝陆法言的《切韵》分为193韵。唐韵出现在唐玄宗时期,以《切韵》为基础修改作为官韵, 。北宋《大宋重修广韵》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改编,细分为206韵。
原来韵书里面可以通押的韵,在平水韵中合并为同一个韵部,因此平水韵只有106个韵部。《广韵》中“脂”与“支”是邻韵, 这两个字在平水韵中被合并为一个韵部,不再是邻韵。我们现在所说的邻韵是以平水韵为基础标准。


七:词韵不能简单看作邻韵的组合
我们说词韵基本是合并了邻韵的平水韵,但是有不少诗韵在词韵里被一分为二,例如顾太清的这首《喝火令》押韵:
久别情尤热,交深语更繁。故人留我饮芳罇。已到鸦栖时候,窗影渐黄昏。拂面东风冷,漫天春雪翻。
醉归不怕闭城门。一路琼瑶,一路没车痕。一路远山近树,妆点玉乾坤。
这首词如果用词林正韵来看,属于两个韵部:【繁、翻:第七部】【昏、门、坤:第六部】,按照词韵是出律了。
但是繁、翻、昏、门、坤等韵脚,都属于诗韵【上平十三元】里的一个韵部。词韵里把诗韵的韵部一分为二的还有【九泰[半]】、【十一队[半]】、【九佳(半)】、【十灰(半)】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3

主题

1631

帖子

3628

积分

超版

国学经典研讨会分区总版主|论坛顾问

Rank: 8Rank: 8

积分
3628

敬业首席优秀诗手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18-10-30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不过考试的律赋一般用韵书《礼部韵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6-15 15:48 , Processed in 0.04761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