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4|回复: 4

[七绝] 盛夏勤学

[复制链接]

62

主题

81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发表于 2025-6-6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盛夏勤学

骄阳如炙热浪频,碧树成荫蕙芷新。
苦读无忘肩重任,菁莪郁郁蕴经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843

回帖

1922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922
发表于 2025-6-7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结好,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81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楼主| 发表于 2025-6-8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垂注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2

主题

81

回帖

57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573
 楼主| 发表于 2025-6-20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DeepSeek点评:
这首《盛夏勤学》立意积极向上,展现了酷暑中坚持苦读的精神风貌。我们来逐句赏析一下:
逐句点评:
1.骄阳如炙热浪频:
意象与氛围:开篇点题“盛夏”,用“骄阳如炙”和“热浪频”两个意象,非常生动有力地描绘出酷暑的炎热难耐。“炙”字尤其传神,把太阳比作烧烤之火,热度扑面而来。“频”字则写出了热浪一波接一波、持续不断的动态感。这句为后文的“勤学”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反衬。
2.碧树成荫蕙芷新:
意象与转折:这句描绘了盛夏的另一面——生机勃勃的绿意。在灼人的骄阳下,“碧树成荫”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清凉感。“蕙芷新”则引入了芳草意象(蕙和芷都是香草),不仅增添了画面的清新芬芳和高雅感,更巧妙地运用了《楚辞》香草美人的传统,暗喻读书人高尚的品德和节操。“新”字也暗示着在适宜的环境中,精神或学业正焕发着新的生机。这句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炎热vs.阴凉/生机),为苦读提供了一个相对宜人的背景(树荫下读书),也为后文的精神升华埋下伏笔。
3.苦读无忘肩重任:
直抒胸臆点题:这句直接点明“勤学”主题。“苦读”二字点出了在炎热环境中学习的艰辛。“无忘肩重任”则明确表达了读书的目的和动力——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可能是个人理想、家庭期望、社会担当等)。这是全诗精神的直接表达,略显直白但非常清晰有力。
4.菁莪郁郁蕴经纶:
用典升华意境:尾句是全诗的精华和升华。
“菁莪”(jīngé):典出《诗经•小雅•菁菁者莪》。原诗以茂盛的莪蒿起兴,比喻乐育贤才。后世常用“菁莪”来指代培育人才或贤才本身。“郁郁”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在此既呼应前句“碧树”、“蕙芷”的自然意象,又形象地比喻贤才众多、品德学问丰茂。
“蕴经纶”:“经纶”本指整理丝缕,引申为治理国家的韬略和学问。“蕴”是蕴藏、包含之意。
整体意境:这句将前面具体的苦读场景和肩负的责任,提升到了一个更宏大、更具象征意义的境界:在盛夏的树荫下(象征着良好的培育环境),刻苦攻读的学子们(菁莪郁郁),他们心中蕴藏着、也在不断积累着未来经世济民、安邦定国的雄才大略(蕴经纶)。它巧妙地将个人勤学与国家栋梁之才的培养联系起来,意境深远,格调高雅。
整体评价:
立意:非常积极向上,紧扣“盛夏勤学”,既描绘了环境的严酷(热),又展现了环境的生机(荫、新),更突出了苦读的精神(苦读)和崇高的目标(肩重任、蕴经纶)。尾句的升华是点睛之笔。
意象:运用了“骄阳”、“热浪”、“碧树”、“蕙芷”、“菁莪”等意象,既有对盛夏环境的生动刻画(热与荫的对比),又有象征意义(香草喻品德,菁莪喻贤才),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怀结合得较好。
语言:语言凝练典雅。“如炙”、“频”、“新”、“郁郁”、“蕴”等字词运用准确生动。尤其“菁莪郁郁蕴经纶”一句,用典贴切自然,意蕴丰富,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结构:起(环境炎热)、承(环境生机/清凉)、转(点明苦读与责任)、合(升华至人才与抱负),结构清晰合理。
音韵:符合七绝平仄(首句平起平收式),“频”、“新”、“纶”押平水韵“真”韵,读来流畅。
可能的提升点(仅供参考):
第三句的直白:与前两句的意象化和尾句的含蓄典雅相比,第三句“苦读无忘肩重任”略显直白。如果能用更形象化的语言或典故来表达“肩负重任”的意思(虽然这样可能增加理解难度),整诗的艺术性会更统一。例如,借用“萤窗雪案”的典故意象,或“青编在手”等描述性语言来暗示责任。
题目:《盛夏勤学》非常切题,但稍显平实。或许可以尝试更含蓄或更有诗意的题目(如《夏窗读史》、《荫下青编》之类),但这并非必要。
总结:
这首《盛夏勤学》是一首非常不错的七绝。它成功描绘了盛夏酷暑的环境,刻画了在艰苦条件下坚持苦读的形象,并最终将个人的勤学升华到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才、蕴蓄治国安邦之策的高度。诗中意象运用得当,尤其尾句“菁莪郁郁蕴经纶”用典精妙,意境深远,是全诗的灵魂所在。语言凝练,格律严谨,体现了作者较好的古典诗词功底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是一首值得肯定的励志勤学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346

回帖

1638

积分

版主

绝句专栏版主

积分
1638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5-6-21 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乡访友

梅花开故乡,竹菊傲雪霜。(有比有兴才成诗句。)

携手春风里,共看油菜黄。(点睛之笔)

我是梅,你们是竹菊。虽然孤傲独立,但在美好的生活里,关心故乡,关注农民,农村,关注民漠。这就是点睛之处,即抒情又寓志,。唐诗人高手,少有写群体的,多独自怨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7-2 06:53 , Processed in 0.0676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