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传刚 于 2021-6-27 16:40 编辑
逆挽诗有六种格式,其中巧补式最具趣味性。
巧补式也叫千回百转式。犹如续字联。就是命题写诗或作联的条件、背景一变再变,使得写诗人或题联者穷于应付,这是要考考咏诗或题联之人的应景捷才。巧补式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面三种。
1.“妙补诗”,巧补式。
逆挽诗之一。先写违背常理的事物现象,给人以逻辑错误或病诗的印象,然而以下的诗句又恰为这种悖谬说法补上合乎逻辑的环境或原因,将先前的不合理置于特设环境中变为合理,从而显示出诗人随机应变、善于圆说的巧妙思维。
如传为金冬心诗句的“柳絮飞来片片红”,或《阅微草堂笔记》小说黑鹅是“朱砂为顶雪为衣”,说红梅是“玉质亭亭清且幽”,说白鸡冠花是“鸡冠本是胭脂染”之类,都是有悖事理。
但因为“片片红的柳絮”设置“夕阳方照桃花坞”的环境,不仅合理,且意境甚美。为“朱砂为顶雪为衣”的黑鹅补上“误落羲之洗砚池”,为“鸡冠本是胭脂染”的白花补上“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犹带一头霜”等原因即是。
俗话说,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嫁出去的女儿,收不回来的。但逆挽诗不光可以让你嫁出去的女儿回来,还能带她老公反过来入赘。所谓山穷水尽本无路,柳暗花明胜仙宫。“上半句”不好没关系,只要你善救场,就可书写好“下半句”。
这类诗因为生动有趣,多半以故事形式出现。
吟黑鹤
乾隆皇帝下江南,黄昏时分,见天际飞来一只白鹤,当即要随行的文人赋诗。一个叫冯诚修的吟道:
远望天空一鹤飞,朱砂为颈雪为衣。
乾隆皇帝听后摇摇头:“我要吟的是黑鹤,不是白鹤。”
众人一听瞠目结舌,因为诗已出,收不回来。却见冯诚修不慌不忙,顺势吟出:
只因觅食归来晚,误落羲之洗墨池。
将吟白鹤的诗变成了吟黑鹤的诗,前两句已是“死句”了,但一经逆挽,死句便复活,补得天衣无逢,不留痕迹。
吟鸡冠花
明代才子解缙,思维敏捷,聪颖过人。一天,曹尚书邀解缙过府吟诗,要他当场作鸡冠花诗一首。解缙不假思索随口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因为鸡冠花常见的都是红色。首句刚出,曹尚书忽然从衣袖里取出白鸡冠花,笑着道:“不是红的,是白的。”解缙不慌不忙吟出:
鸡冠本是胭脂染,今日为何浅淡妆?
只因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得满头霜。
曹尚书听罢,不禁连连点头称好。
. 此事是有人编的故事,其本诗则见明代郎瑛《七修类稿》: 又一人召乩。題雞冠花。乩即書云。雞冠本是臙脂染。人曰。要白者。乩又書云。 雞冠本是臙脂染,洗却臙脂似雪籹。 只為五更貪報曉,至今猶帶一頭霜。 . 《堅瓠集》还有改梅花的诗:乩詩改紅白 有人召乩仙。請作梅花詩。仙遂書: 玉質亭亭清且幽。 人云。要紅梅。仙又書云: 玉質亭亭清且幽,著些顏色在枝頭。 牧童睡起朦朧眼。錯認桃林欲放牛。 此事在明代郎瑛《七修类稿》中也收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