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5|回复: 2

[品鉴] 诗心碰撞灵犀在

[复制链接]

18

主题

70

帖子

234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4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12-1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槐香梦园 于 2020-12-2 19:41 编辑

诗心碰撞灵犀在  不谋而合一字同

——漫说王贞白《御沟》诗的修改及原因


0、简述概况
   有一位晚唐诗人现在鲜为人知,他“笃志于诗”曾起码创作了五百首以上的诗歌,他与罗隐、贯休、方干一起被时人称为“江西四大诗人”。从存诗来看,他专攻五律,极少五绝,七言律、绝不过寥寥数首。其诗颇多佳作,写景状物笔致清婉,多有独到之处。
    他在唐末即诗名远扬,文学地位历代均获很高评价。或说其诗歌成就已“臻前辈阃阈(达到前辈的水平)”(唐王定保《唐摭言》),或把他跟郑谷并列(五代孟宾于《碧云集序》),或赞其诗“清润典雅”(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他天性耿直,为人正派,看不惯晚唐黑暗政治和官场腐败,在35岁前毅然弃官归隐,大有东晋五柳先生挂印逃官的风骨。除写诗著述外,他又创办“山斋书舍”造福桑梓,培养人才。南唐时期他病卒于乡里,朝廷敕赠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为他建立“道公祠”,他就是晚唐著名诗人王贞白。
  一、早年苦读
   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现今诗多亡佚,存世仅100首左右。
    早年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时,他曾写下两首《白鹿洞》的诗,其一曰:“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此诗自述当年读书心无旁骛、寸阴是竞。不是修行的道人前来说笑,他全部情思都在周公孔子的儒家精义里。
    “一寸光阴一寸金”通俗精警,广为传播,成为人们珍惜时间的警句。其后元代教育家同恕曾在诗里直接引用,明代的《增广贤文》更收录此句作为教育儿童的格言,可见其影响之深广。
二、两获科甲
    由于刻苦攻读,王贞白在20岁时就登进士第。说起考进士,也遭遇了一番有惊无险的周折。那一场科考虽陡起波澜,但他实力超俗,脱颖而出。
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王贞白参加崔凝主持的科举考中进士,发榜录取二十五人。甫一发榜,即市井议论纷纷,认为此科有暗箱操作之嫌,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朝廷推翻已经放榜的结果而诏令翰林学士陆扆(yǐ)进行复试。陆扆虽有“自点状元”的传言,但毕竟是前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陆贽的族孙,家学渊源,本人也是工于属辞,文思敏捷的饱学之士。他抖擞精神,共拟了两赋两诗四道题,命题难度之大,批阅过程之严,使得25位进士最终仅有十一人过关,其余直接淘汰。这场科考,20岁的王贞白不愧为青年才俊,以两获科甲的实力为自己赢得了荣誉。
然而王贞白仕途并不顺利,他于中进士后七年方被授予官职。耿直的性格让他看不惯官场的腐败,满腔的豪情让他对黑暗现实倍感失望,他虽春秋鼎盛,仍愤而辞官,归乡隐居,潜心教学,著书自娱,与贯休、罗隐、方干等人吟诗唱和。
三、咏物抒怀
    在王贞白的诗歌创作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趣事。
    一次,他写了一首即景抒情的五律《御沟》诗,全诗如下:
    一带御沟水,绿槐相荫清。
    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
    鸟道来虽险,龙池到自平。
    朝宗本心切,愿向急流倾。
    诗的大意是:
    玉带似的皇宫水道悠长,槐荫掩映清波荡漾。
    水里蕴含着皇帝的恩泽,没有沾染尘俗的肮脏。
    穿越高山峻岭的险要,终达这里的平坦宽敞。
    奔向天子的心虽然急切,但更愿迎击惊涛骇浪。
    御沟是流入皇宫的河道,凡是都城皇宫,外面都有沟渠环绕,这是皇宫与民间的隔离带,有着护卫皇家兼具防火等功用。诗里的御沟即指唐都城长安的皇宫御沟。
    首联写御沟景色,沟似玉带,槐绿水清;颔联以水喻皇帝圣明,不染尘滓;颈联写御沟之水来自远方,历经险阻才到达皇宫,暗示自己经过千辛万苦方得功名;尾联表达自己不惧艰难危险,希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心情。此诗虽有頌圣的俗套,算不上王贞白的代表作和上乘佳什,但全诗托物言志,表现作者入仕后不甘平庸的态度,展示自己的豪情宏愿,表达为国解难的志向情怀,饱含着积极向上的意义。
四、不谋而合
    对这首诗,王贞白感觉不错比较满意,于是三分请教七分炫耀地抄录好前往拜访贯休。诗僧贯休是一位大他43岁的前辈、名满天下的著名诗人。此时的王贞白也已年少得志,颇有诗名。因两人算得上忘年交的要好诗友,又都是性情中人,不拘小节,所以贯休看后,略一沉吟也就抛去了虚头巴脑的繁文缛节,单刀直入,直截了当说道:诗虽然很好,只是有一个字尚欠稳妥。
    王贞白一向对自己的作品颇为自负,期待中的高光场景没有出现,反而遭受批评,成了至暗时刻。心理反差之大,让他脸上有些挂不住。他没有听完,即一言不发,站起身来,扬袂而去。贯休一怔,莫非又上演当年自己见钱镠拒改“十四”为“四十”的桥段?转念一想,以己之眼力指瑕,当无挑剔;以彼之性格处事,必能接受。贯休虽是诗僧,但也是高僧大德,随即悟出其中另有奥妙,遂微笑说,他不愿别人明白指出,而要自己独自思索,我相信凭他的敏捷文思,一定很快就能找出需要修改的地方。说罢,拿起毛笔,在手心写了一个字。
    日不移晷,王贞白果然面露喜色地走进来说:您说要改的是不是“此波涵帝泽”的“波”字,我改此句为“此中涵帝波”,您看可以吗?贯休听罢,笑而不答,舒开掌心,只见手心里写着一个“中”字。两人相视而笑,异口同声道:所见略同,不谋而合。
五、浅析原因
    为何要把“波”字改为“中”字呢?
    一、从创作规律看。五言律诗因其字数少,下语用词最贵经济,故有“字眼”之说,而此诗里“涵”与“濯”就是两句的字眼。颔联又称诗喉,古人多于此处写出名句,故必须千锤百炼,务求字字玑珠。这也是二人都聚焦颔联而王贞白迅速找出问题所在的原因。
   二、从全诗内容上看,“波”字与多处词义重复。“水、泽、流”都是水,“清、濯、池”也寓含水的意思,“波”字再写水,不仅叠床架屋,对诗意没有帮助,反而不够精炼,显得啰嗦,更是喧宾夺主,湮没了本句的字眼“涵”字。改为“中”字,不光用词灵动变化,而且“帝泽”不限于水之皮,扩大至整道御沟,意义有所扩展增强。
    改一字让此诗形式更加工整、词性更有变化、意义更耐咀嚼、整体更加出彩,可为吟诗炼字的典范。王贞白虚心接受建议、坚持独立思考、诗意必从己出的创作态度,对我们的写作、修改和研讨也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毕竟只有经过自己认真体味、努力思索后的修改,哪怕只是一字一词,都是独自创作的经验,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725

帖子

1993

积分

常管

诗词理论常务管理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93

栏目管理员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0-12-2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心碰撞灵犀在  不谋而合一字同  ——拜读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70

帖子

234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栏目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4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园风 发表于 2020-12-2 03:05
诗心碰撞灵犀在  不谋而合一字同  ——拜读中

感谢阅读,请多指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5 14:34 , Processed in 0.0480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