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00|回复: 2

[诗话] 诗源论

[复制链接]

79

主题

193

帖子

621

积分

高级会员

晋鲁豫诗词嘉宾

Rank: 4

积分
621

优秀会员

QQ
发表于 2021-2-3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源者,诗之源也。诗者,发乎情而落乎辞,传乎意而止乎礼。其源,众以为《诗三百》也。然《诗三百》之辞,其出处,亦多有杂辩。
      明诗源者,先正其辞。《诗三百》诗语之分,为风、雅、颂。颂者,多端圣之语,故不如雅之情真;风者,矢口而成,语出鄙俗,故不如雅之端正也。或曰:“颂失之于雅,雅失之于风。以天然者为最佳。”余觉不然。诗之天然,发乎天籁,并非口口相传之俗语。工部之诗,多引当时李唐之口语入诗,然其全诗之雄浑高古,未曾为口语之所害。所谓诗如言者,并非全错;盖以辞藻不得生僻,不得众人难识之为故,而改做晦涩生僻之字眼者,几无佳作。诗不可不改,亦不可过于改动。若多改而愈行愈偏,失之本意,竟不成文理矣!
       故余曰:“诗之辞,非口语也。其要也有四:读之顺畅,亮音响节,口齿清楚,不作模棱萎靡之音,此要者一也;诗之语,文言也,诗之音韵,中古音也,故诗贵文言,言文分离,含蓄隽永,此要者二也;近体诗之律,词曲之声,莫可违背,读之有味,此要者参也;诗之内涵,以抒高尚之情操,优雅之审美之为目的,不作游词,不为浅薄伧俗之言,正其诗魂,明其诗心而为之诗,此要者肆也。此乃诗源之辞也。”
      而后有人曰:“汝安得不见百年前之诗界革命乎?”余曰:“然。试细思之,诗界革命之原委何也?其莫非为正诗魂,引入欧罗巴洲之真思想欤?其莫为改革诗魂,突破束缚,以追求精神之真正自由欤?其本质,不在诗体之改革,而在于真正现代知识分子思想精神之改革,梁公《饮冰室合集》中亦有此言,以供后来者诗料可乎? ”
       所谓诗之言,须有时代之气息者,谬矣。诗之时代气息,洋溢于诗者之内心,凸显于诗之本意,非于诗之言语可以表达也。故时代气息,其诗者必为现代知识分子。诗之言凝练,白话不可以入。至若诗界革命主将黄遵宪,亦为稍加点缀,不妨诗之本源。丁宁七阙《玉楼春》,以下附录四首,其语言文言也,然其思想境地为新。
附录:丁宁《玉楼春》七阙之四首:
石尤风紧腥波恶,鳞翼迢迢谁可托。任他贝锦自成章,岂忍隋珠轻弹雀。连朝急雨繁英落,过尽飞鸿春寂寞。休言花市在西邻,回首蓬山天一角。
行人不畏征途苦,顷盖何劳相尔汝。幽情才谱惜分飞,密意先传胡旋舞。凄凉最是旗亭路,长记年时携手处。欢筵弹指即离筵,一曲骊歌谁是主。
雨云番覆桃呼李,暮四朝三惟自熹。欣看红粟趁潮来,愁见雁行随地起。离群独往由今始。带砺河山从此已。几回含笑向秋风,心事悠悠东逝水。
伯劳飞燕东西别,落日河梁风猎猎。纵教旧约变新仇,谁见新枝生旧叶。衷怀一似天边月,阅遍沧桑圆又缺。浮云枉自做阴晴,皎皎清辉常不灭。
       诗源之辞既明,复论诗源之根。
       诗源之根,考之当为《诗三百》以及《楚辞》。即以《诗三百》论之。或曰:“《诗三百》者,多扬民间之行动,两情之相恋,劳作之场景,如是云云。故《诗三百》出于民间。”此非实言也。殊不知,姬周之时,不论上上下下,不论王公贵族,抑或平民百姓,皆亲身劳作,此古书之有志也,故民间劳作之场面入《诗》,无奇也。出于民间之论,更为荒谬。或曰:“众人劳作,俱觉疲惫,无表达之言语,惟一人呵曰:杭育杭育!则此为诗也,此人为杭育杭育之派也。”逻辑偷换,即为此焉。而以余观之,此未堪为诗,乃氏“谣”者善。
       古代史书,中志两周之时,有言曰“在列者献诗”云云,更可见矣。而更有甚者,语余曰:“《诗三百》之出于民间,故中华之诗,皆草根文学,起源不可入大雅之堂。”呜呼哀哉!此种言论,已非一日有之,然我泱泱大室,竟无人辨之!此种说法,完全置我中华传统文化之于何地哉!一则不明其来源而肆意胡为之,二则自暴自弃,唾弃自家传承千年之文化,率兽食人,莫以为甚!然则此种思想根深蒂固,信者颇众。观我中华旧时之传统文化,何种不为士大夫阶层之雅文学乎?楚辞之作者,莫非灵均、宋玉者乎?然以余愚观之,此二者,皆士大夫之代表也。
       传承之言,若不得明诗源而传承,其传承之后之物,可是我真正之传统文化欤?故如此传承,愈传承则愈淆浊,愈传承则愈混乱。若要传承我中华之真正传统文化,必深究其源,不得模棱两可。所谓轻中华文化者,可敢对质?诚然,清之闭关锁国,险于灭亡华夏;然趋新恶旧,惟西方之为至上,攻儒孔如仇雠者,与灭亡华夏有何异也?一国之重,乃其语言文字、思想文化也,而“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之口号何意也?其欲何欲也?若想国富民强,当综融中西,以富国强民为努力之目标,切莫以为中国无一时如人,将传统文化扫入历史之垃圾堆中,不能一骋其快。
       故余曰:“国诗之辞文言也;其音韵中古音也;其内涵,当为表现高贵情怀品行;其源于《诗三百》及《楚辞》;其乃雅文学,并非民间之草根文学。余所谓诗,诗之之为诗,非斯妄言之诗也;余所谓诗源,乃细考之结果,非一人之断言也。明诗源,方可传承;正诗辞,方可有佳作。其亦庶乎可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680

帖子

5875

积分

超版

省市分区副版主|西北诗词(代)首席

Rank: 8Rank: 8

积分
5875

敬业首席栏目顾问超级版主

发表于 2021-2-4 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68

主题

2万

帖子

5万

积分

版主

晋鲁豫诗词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7871

论坛嘉宾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2-4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赏学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5-5 04:29 , Processed in 0.0480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