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00|回复: 0

[随笔] 长沙天心阁

[复制链接]

262

主题

2048

帖子

543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434
发表于 2022-1-23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司马从戎 于 2022-1-23 13:03 编辑


长沙天心阁

司马从戎


天心阁的兴废

天心阁筑于长沙城垣之上。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其名源于“星野”之说。按星宿分野,“天星阁”对应天上的“长沙星”,故而得其名。

“天星阁”始建于明代,但目前没有发现记载其具体始建年月的文献。

《分地方申详》记载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善化县知县唐源为长沙城内划分界限、明确职守的条陈中提到了“天星阁”。在条陈内,唐源指出:善化所辖城内之地止一铺、二铺、三铺,不过自县治北抵织机巷,南抵天星阁,东抵王府稻田,西抵王府大街而已。文中所天星阁”即之“天心阁”的前身。可见,至少在1613年前,该阁便已建立。而据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长沙府志》记载天星阁始建于万历年以前。

另外李汪度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所撰《重修天心阁记》一文中指出,或曰:(天心阁之)心,旧作星’”说明天心阁”即往昔之“天星阁

《重修天心阁记》记云:“会城东南隅,地脉隆起,崇墉跨其脊。青乌家所云:‘巽龙入首,文治之祥也。’上建天心、文昌二阁,以振其势。”据此推测,天心、文昌二阁的建立,可能与翼其使文运兴隆昌盛的初衷有关。在过去的中国社会,风水先生的看法是有一些影响力的,至于是否部分由此促成了天心、文昌二阁的建立,则不得而知。

这里没有提及由“天星”至“天心”阁名更改之故。“天心者,一说源自《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一说即“替儒家传道统,为天地立心”之意文中也还提及,除天心外,还有文昌一阁。

据《长沙县志》记载,“乾隆十一年,大中丞杨锡绂于南门内原都司衙门旧址改建书院,共八十间,亦额曰‘城南’。”又据乾隆十四年刊本《长沙府志》府城图,天心阁位置处于浏阳门与文昌阁之间,与城下的都司衙门旧址贴邻。乾隆二十年左右文昌阁以北城墙上祭天神、观星相的天心阁毁塌于是原祭祀文昌帝君、奎星文昌阁便被更名为天心阁。

道光二年(1822年),巡抚左辅认为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附近市嚣声嘈,不利于学子们修学,于是将城南书院从天心阁下复迁至其600余年前的创始地妙高峰上。而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旧址则改建为“刘猛将军庙”。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天心阁进行首次重修时,将明建一层阁楼修建为两层阁楼。嘉庆年间又加建为三层。

辛亥以后,长沙开始拆除城墙,阁尚无妨。1924年,省府对天心阁进行了修缮加固,并在阁楼的左右两侧仿照北京文澜阁的规制增建二轩(南轩和北轩),接以复道。1928年,长沙全面拆除城墙,天心阁也拟拆除,以修筑环城马路,赖当时“市政筹备处”负责人曹典球力阻,天心阁及其周围一段城墙才得以幸免。

1938年11月12日晚,日军逼近长沙时,长沙发生“文夕”大火,天心阁亦被焚毁。

1981年,长沙市政府决定在1950年代修建的天心茶楼原址上重修天心阁,于1983年实施。新建筑保持了主阁原貌,并增建了两座辅阁。主阁楼共3层,南、北两个附阁名南屏、北拱,主阁与附阁之间以廊连接。

天心阁的重建得到了许多知名人士的关心。周谷城、叶圣陶、吕骥、赵朴初、曾三、曹瑛、廖沫沙、舒同、唐天际、楚图南、夏承焘、陶峙岳、杨第甫等,纷纷为阁楼撰联书匾。

笔者多年前曾两度游览天心阁。记得底层楹联甚多,其中有“高阁平南斗;江天倚暮云。”东墙镌有“天心阁重修记”。中层为陈列室,有游记诗作及山水人物画,其中有“白梅”图、“春江雨后” 图、及“飞天”仕女图。顶层为观景层,黄瓦红檐之下,悬“天心阁”及“楚天一览”两块赤金大匾。三十二个凌空爪角均吊挂风马铜铃,风推铃响,其音悠扬。

二、诗意天心阁

天心阁位处古城长沙东南之角的城墙上,是城中视野最广的游览胜地。

明代禀生俞仪(约1598-1643)曾赋有一首《天心阁眺望》诗:

“楼高浑似踏虚空,四面云山屏障同。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

诗中的意境与清进士黄兆梅所书对联的意境有些相似。联云:

“四面云山都入眼;
  万家烟火总关心”

世传天心阁有精彩四景“高阁插云”、“麓屏耸翠”、“疏树含烟”、“池塘夕照”。天心阁耸立于三十多米的城垣之上,巍峨有加,确高阁插云。而远望岳麓山,其形如屏,翠绿一片。周围山峦起伏树木扶疏,云烟常有。“池塘”当指天心阁下的“伦鉴池”。伦,类似之意。鉴,镜子。

清熊祖龄以天心阁四景为题,分别赋诗一首。前两首如下。

《高阁插云》:

“岩绕百尺挂城头,万里潇湘一望收。
  月下飞鸿频渡影,和云叫断洞庭秋。”

麓屏耸翠》:

“湘城车马日纷纷,历落烟花逐楚云。
  西岸麓峰相对出,青葱长自吐氤氲。”

清代诗人李绍隽曾赋诗《秋日登天心阁远眺望》对天心阁胜景进行了描绘:

“城南耸高阁,直与丹霄薄。
  插顶上天门,扪觉星斗落。
  我今一登临,极目真寥廓:
  物色卷横空,烟霞飞漠漠。
  湘流作带环,麓屏为扃钥。
  远浦送帆来,晴岚疑翠幔。
  雁字写长天,渔叟沿江泊。
  塔峰指顾间,万户倚楼脚。
  举目白云低,风动响铃铎。
  胜迹昭古今,纵笔摇山岳。”

清蔡以偁曾作《大风登天心阁》:

“四山青欲过江城,人到天心羽翼生。
  残照炧随鸦去影,狂风猛似虎来声。
  摩空两手星辰摘,放眼千秋草木惊。
  不是襟怀霄汉上,哪能意气任纵横。

清史志家陈运溶有《登天心阁怀古诗,云:

天心阁亦鲁灵光,俯看郊原暗自伤;
  岳麓城南无觅处,莫言湘水校经堂。

诗中暗喻了天心阁同城南书院的关系,以及书院搬迁后,旧址后来改作湘水校经堂之间的关系。

关于天心阁还有一副绝妙佳联:

“水陆洲洲系舟,舟动洲不动;
  天心阁阁栖鸽,鸽飞阁不飞

相传此联为李东阳(1447-1516)所作。如是则天心阁的始建年月提前了许多。

三、历史的见证者

清咸丰二年,太平天国的萧朝贵奉命率林风祥、李开芳二将领军数千人袭取长沙。九月十一日,萧王到达长沙南郊石马铺,歼总兵福城,副将伊培杰及以下两千余人。

九月十二日,萧王领军到达南门外鳌山庙一带,并在妙高峰筑炮台攻城。一直攻到下旬由于清军援兵赶到部分清军分驻城外并在天心阁城外的蔡公坟筑垒与太平军形成对峙。城上清军架设大炮向城南门外猛烈轰击摧毁许多民房萧王中弹牺牲。

十月五日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等陆续率军进至长沙城外与清军激战。太平军中原为矿工的战士用炸药轰倒南门城墙中魁星楼一段前锋猛冲而入但被清军堵住杀退。十月十九日夜洪秀全下令解围。

当地居民传言:萧朝贵误以为天心阁为城南门楼初到时便向这里猛扑清军才赶紧将南门关闭。

当萧王初围攻时,清军提督鲍起豹闻城南善化县城隍神灵验,急将神像抬至天心阁上,日夜祈祷求佑。太平军解围离开后,致奏请清皇加封这城隍神为“定湘王”。而城北长沙县城隍神被封为“左伯侯”。当时攻击太平军之铁铸大炮,称为“红毛大将军”,清末民初尚设置在天心阁旁。

萧王牺牲后,葬在老龙潭附近,但不久即被清军挖出戮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3-28 21:26 , Processed in 0.0490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