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96|回复: 1

[理论] 《对联平仄篇法“马蹄韵”新铨》〔最新稿〕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316

帖子

2228

积分

版主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228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2-3-19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孙逐明 于 2022-3-21 09:38 编辑

  《对联平仄篇法“马蹄韵”新铨》〔最新稿〕
  湖南益阳孙则鸣

  近体诗和宋词元曲都有平仄句法和篇法之分,且法则各异。从历代文献资料来看,对联也有不同于句法的平仄篇法。现将明代至今的五家主要要学说简介于下。
  〔一〕李开先的“李氏规则”
  明代楹联大家李开先《中麓山人拙对》是较早的个人楹联专集,其作品单边句脚多为一平一仄交替。此式应源于律诗,明代长联多有采用,清代也有不少联例。李开先本人并没有论述句脚平仄规则,余德泉教授视其作品后称之为“李氏规则”。
  〔二〕朱恂叔的“朱氏规则”
  清末同治年间,吴恭亨《对联话•卷七》载:“忆予垂龆时,请业于朱恂叔先生,研究作联法。问句法多少有定乎?曰:‘无定。昌黎言之,高下长短皆宜,即为联界示色身也。’又问:‘数句层累而下,亦如作诗之平仄相间否?’曰:‘非也。一联即长至十句,出幅前九句落脚皆平声,后一句落脚仄声,对幅反是,此其别也。’”这是古代第一个介绍对联句脚平仄的学者,其法上联末句落仄声,前面都是平声,下联则反之。余德泉称之为“朱氏规则”。
  〔三〕蔡东藩的“蔡氏规则”
  1934年,上海会文堂新记书局出版了蔡东藩的《对联作法》,其“谐音篇”第一次全面介绍了各种长短联句脚平仄规则,可称之为“蔡氏规则”。其要点于下:
  1、三句以下的短联规则
  蔡氏用例举法展示了三句以下的短联规则:一句联上片仄、下片平;二句联上片平仄、下片仄平;三句联上片平平仄、下片仄仄平。
  2、四句以上〔含四句〕的长联规则
  “谐音篇”云:“凡句与句相迭,句分而意相连属,或二句或三句乃尽者,谓之节。”又云:“长联必有节奏。即如以四句为一联,亦多分两节。起二句为一节,末二句为一节;或起三句为一节,末句总束为一节。”也就是说,长联可根据句意分割成一句节、两句节和三句节,等价于单句联、两句联和三句联。所有长联都是这三种基本句节的拼合。
  〔四〕余德泉的“余氏规则”
  1997年,余德泉在《对联格律·对联谱》 中系统地介绍了对联平仄运用的基本规则“马蹄韵”,包括平仄句法和平仄篇法,其总规则是“平平仄仄递换”。“其所以叫马蹄韵,在于其规律正像马之行步,后脚总是踏着前脚脚印走,每个脚印都要踏两次。”余氏的对联篇法有正格与变格之分,如下表所示:

  每边句数  上联正格    上联变格
  一 句  仄  
  两 句  平仄        仄仄
  三 句  平平仄       平仄仄
  四 句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五 句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
  六 句  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七 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
  八 句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余氏还对五句以上的长联作了补充规定,包括全合式、段合式、间破式、段合间破式和变格式。本书把余氏的平仄篇法规则称之为“余氏规则”。
  〔五〕刘太品的“刘氏规则”
  中国楹联学会刘太品的《对联写作入门》 〔2016〕论述了对联平仄篇法:短联兼容朱氏规则、李氏规则和余氏规则,长联则沿袭蔡东藩分节拼合法。可称之为“刘氏规则”。
  个人认为,合理的马蹄韵规则至少应当满足四个要求:
  第一、普适性。马蹄韵规则必须普适于所有长短对联;
  第二、系统性。长短对联规则不能各自为政,必须于个性中含有共性;
  第三、互补性。中外古今成熟的格律体系均有律格和拗格之分;且后者是前者不可或缺的补充。马蹄韵也应如此。
  第四、实用性。马蹄韵属于工具性质的实用理论,创作实践是实用理论的试金石,据历史经验,在合理样本中的吻合率必须在85%以上。
  2008年,时习之先生研究马蹄韵时,统计了梁章钜《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剩话》,梁恭辰《楹联四话》和吴恭亨《对联话》所收录的6300多副对联,这些对联上起五代末,下至民国初,有名有姓的对联作者近一千人,几乎包括了民国初期以前的所有对联名家,应该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到2018年8月,时先生的统计样本已达15755副,蒙他将此资料〔后面简称《样本》〕提供给了我。
  我博采众家之长,借鉴近体粘对规则,针对《样本》作了穷尽性的统计归纳,演绎出了一套新的马蹄韵规则,于2018年11月写作了《对联“马蹄韵”新铨——“马蹄逗拼合法”》,发布在中国楹联论坛里。之后我在《诗词赋联形式通论》〔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2020年版,下面简称《通论》〕里有所修正,本文是再次修正稿。
  因“马蹄韵”一词简明生动,能体显四句联平仄格式的某些特点,故本人继续沿用“马蹄韵”之名,泛指所有长短对联的句脚平仄规则。          
    一、正格马蹄韵的基本韵式

  平仄组合方式若还原到最底层就只有“平仄相反”与“平仄相同”,前者近体篇法谓之“相对”,后者谓之“相粘”,合称“粘对”。粘对是反义词,失对即相粘,失粘即相对。
  从声调抑扬角度看,相对包含“扬抑格”〔平仄〕和“抑扬格”〔仄平〕两式,可合称“双格”;相粘包括“扬扬格”〔平平〕和“抑抑格”〔仄仄〕两式,可合称“单格”。据我的研究,相粘就是音乐旋律和汉诗声律中的“顶针格”,请参见《通论》相关章节。
  万变不离其宗,所有马蹄韵平仄格式,无非是相对与相粘的组合方式不同而已。只要对合理样本的所有粘对组合方式作穷尽性的统计归纳,就可演绎出合理的马蹄韵规则来。
  〔一〕单句韵中的马蹄韵基本大法
  从对联发展史可知,单句联出现最早,依次发展为两句联、三句联、四句联乃至各种长联。《样本》15755副对联中,单句联就有4708副,约占三分之一。显然,如果所有长短联的马蹄韵具有共性,就必然隐藏在单句联之中——这就是本人研究马蹄韵的逻辑起点,也是大家理解马蹄韵奥秘的总钥匙。单句联粘对格式统计总表如下:
  1、单句联4078副,上仄联4652副,占98.8%,上平联56副,占1.2%  2、上仄下平〔相对、抑扬格〕为律格,4652副,占上仄联的99.8%
    上仄下仄〔相粘、抑抑格〕为拗格,8副,占上仄联的0.2%
  3、上平下仄〔相对,扬抑格〕为律格,54副,占上平联的96.5%
    上平下平〔相粘,扬扬格〕为拗格,2副,赞上平联的3.5%

  马蹄韵的总规则包含两方面,一是上下片句脚的平仄关系,二是片内句脚的平仄关系。这一组数据体现了所有长短联马蹄韵两种总规则的共性。体现在三点:
  第一、上仄联98%以上,占有绝对优势;上平联不到2%。所有长短联都是如此,故本书只研究上仄联,上平联可类推。
  第二、双片平仄相对占有绝对优势,可见“平仄相对”是马蹄韵双片之间的基本大法;双片平仄相粘虽然少,但也是不可或缺的补充形式——这也是所有长短联的共性。
  第三、从书写角度看,对联是二维的空间艺术,但马蹄韵的声韵效果必须诉诸听觉,上下片在听觉中却是一维的语音链,故单句联等价于一个特殊的“双句韵”——因此,单片之内的基本大法也只可能是“平仄相对”。这是有统计数据支撑的:

  单边句数    总数量  上片平仄尾  比例
  两句联     4048副  3778副  93.33%
  三句联     3445副  3273副  94.98%
  四句联     1772副  1685副  95.1%
  五句联     866副   829副  95.72%
  六句联     391副   370副  94.63%
  七句联     208副   197副  94.71%
  八句联     110副   105副  95.45%
  九句以上长联  143副   137副  95.8%

  由此可证,长短对联的基本大法都是“平仄相对”。此法的直接源头自然是近体:除了首句入韵的句脚上下俱平之外,其余都是上仄下平;且此规则的严苛远远超过了平仄句法。
  近体诗句脚有如此严苛的基本大法,是有学理支撑的。诗歌韵式就相当于音乐的调式,它是诗歌旋律美的组织基础。正如朱光潜所说:“韵的最大功用在把涣散的声音联络贯串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曲调。它好比贯珠的串子,在中国诗里这串子尤不可少。”  韦勒克和沃伦的《文学理论》也认为:“它以信号显示一行诗的终结,或者以信号表示自己是诗节模式的组织者,有时甚至是唯一的组织者。”
  韵式的组织功能主要是通过句脚上发音相同或相近的语音要素“前后呼应”来完成的。汉语古诗的呼应要素以韵母为主,以平仄声调为辅;二者相结合可以形成“富韵”。
  近体前的古诗不讲究平仄,其组织功能完全依赖韵脚。近体诗韵〔联〕内两个律句之间增加了新的呼应形式——仄脚与平脚的“两两呼应”,这就是马蹄韵的原型。
  同平同仄的韵脚之间的呼应,类似于烽火台上“同一式”的“烽烟”依次传递信息。而韵内马蹄韵是抑扬式或扬抑式的两两相呼,类似于烽火台上与台下“回音壁”式的呼应。
  马蹄韵不采取韵脚式的“平呼平”或“仄呼仄”是有内在原因的。因为古仄声下分上去入,近代平声内含阴平阳平,同平或同仄的“同一性”是很微弱的,只能依附于韵脚充当配角,而“抑扬相呼”的呼应功能就明显胜过了“同声相呼”了。此外,诗韵的功能是“组织”旋律。对联不押韵了,只能利用平仄进行“组织”。这就是为什么不押韵却仍然称之为马蹄“韵”的缘由。
  〔二〕诗歌形式发展的两大方法
  自古以来,我国诗歌形式从简到繁的发展,常常采用两种最简单也最方便的方法:
  1、叠加法,即同种形式叠加而变成新形式。叠加法很多。如我国最早的歌谣是两言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两言叠加就可变成诗经式四言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此外,近体绝句叠加为律诗,律诗叠加为排律,都是大家很熟悉的叠加法例子。
  2、拼合法,是把两种或多种形式拼合起来,各自沿用原有法度。如宋词长短句,是以五七言律句为基础,由一至七言的长短律句拼合而成。
  对联从近体式的单句联发展为两句联再到四句联,渐次发展为三十多句的长联。它们的马蹄韵都不是叠加法,而是拼合法。下面我们分别讨论律格马蹄韵和拗格马蹄韵的拼合法。
  〔三〕单句韵拼合成律格双句韵
  律格单句联有两种形态,一是“上仄下平”式,二是“上平下仄”式;把这两种听觉中的“双片语音链”拼合在一起,就能形成两种律式两句联,一为上仄式,二为上平式。〔按:下面用“-”表示相粘,用“ˇ”表示相对。据韵脚的平仄可分为仄脚韵和平脚韵两种;标注中●和▲表韵脚〕:
  1、上仄式。如彭元瑞《关帝庙联》:

  平ˇ仄,┑相  兵法读春秋○,必有文事▲;
  仄ˇ平。┘对  官箴严月旦△,无作神羞●。
    
  2、上平式。如廷鏴《壶天阁联》:

  仄ˇ平,┑相  登此山一半△,已是壶天●;
  平ˇ仄。┘对  造绝顶千重○,尚多福地▲。

  〔三〕律格双句联拼合成律格四句联
  四句韵包含两个两句一步的马步,分别称之为前马步和后马步。单句韵和三句韵的前马步是残缺马步。
  律格两句联在听觉中的“双片语音链”有两种:1、上仄式:仄ˇ平-平ˇ仄。2、上平式:平ˇ仄-仄ˇ平。把它们拼合在一起,就可形成两种律格四句联。
  1、上仄式,如梁章钜《挽长龄联》:

  仄ˇ平-平ˇ仄; 出将入相△,垂五十年○,功比汾阳○,寿同潞国▲;
  平ˇ仄-仄ˇ平。 扫穴犁庭○,越三万△里,昔追定远△,今媲章佳●。

  2、上平式,如尤侗《对联》:

  平ˇ仄-仄ˇ平; 世界小梨园○,率帝王师相为傀儡△,二十四史△,演成一部传奇●; 
  仄ˇ平-平ˇ仄。 佛门大养济△,收鳏寡孤独为丘尼○,亿万千人○,遍受十方供奉▲。

  〔四〕单句联与律格两句联拼合成律格三句联
  1、上仄式。是上平式单句联与上仄式律格两句联的拼合,如程恩泽《赠郑祖琛联》:

  平-平ˇ仄; 玉敦主诗盟○,正东阁梅开○,墨花全湿▲;
  仄-仄ˇ平。 筿骖迎使节△,适西山云起△,甘雨重来●。

  2、上平式。是上仄式单句联与上平式律格两句联的拼合,如《万寿联》:

  仄-仄ˇ平; 五百里采△,五百里卫△,外包有截之区●;
  平-平ˇ仄。 八千岁春○,八千岁秋○,上祝无疆之算▲。

  〔五〕拗格马蹄韵也是同样的方法拼合起来的。
  1、拗格单句联有两式,“上仄下仄”式和“上平下平”式,可以拼合成两种拗格两句联。:
  ①.上仄式。如沈某《石门洞联》:

  仄-仄; 似洞非洞△,适成仙洞▲;
  平-平。 无门有门○,是为佛门●。

  ②.上平式。如张廷济《对联》:

  平-平 槐花黄○,举子忙●;
  仄-仄 文选烂△,秀才半▲。

  2、拗格两句联拼合成拗格四句联。
  ①.上仄式。如王泽山《赠杨挺生联》:

  平-平ˇ仄-仄; 著书已近十万言○,具文武才○,上马杀贼△,下马作露布▲;
  仄-仄ˇ平-平。 仕宦不过二千石△,为风月主△,左手持鳌○,右手执酒杯●。

  ②.上平式。按:理论中有此式,但《样本》中无实例。

  仄-仄ˇ平-平,
  平-平ˇ仄-仄。

  3、单句联与拗格两句联拼合成拗格三句联。
  ①.上仄式。如林昌彝《端州道署西斋联》:

  平ˇ仄-仄; 不惜簿领贤劳○,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仄ˇ平-平。 且得琴书乐趣△,数弓之地○,兼种名花●。

  ②.上平式。如刘祖煚《挽张之洞联》:

  仄ˇ平-平; 公生于世△,斯文有传○,学者有师●;
  平ˇ仄-仄。 人之云亡○,泰山其颓△,梁木其坏▲。

  据上可推衍出律拗正格基本韵各四种。律式正格基本韵是双句韵“平仄”、三句韵“平平仄”和四句韵“仄平平仄”,拗式正格基本韵是双句韵“仄仄”、三句韵“平仄仄”和四句韵“平平仄仄”;再各自加上无律拗之分的单句韵共四式。它们是长短联马蹄韵的基础。
  上面的推衍是不是合乎事实,是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证明的。

  二、基本韵式的变格规则

  古典诗歌的平仄句法既有律拗之分,还有正变之别,对联马蹄韵也应如此。
  对联平仄篇法之所以命名为马蹄韵,是其平仄格式与马走路规律有些相似之故。但纯粹根据马走路来推论马蹄韵格式却是行不通的。因为马走路方式不止一种,细分十多种,粗分也有五种;其中三种可以对应三种平仄格式,如下:
  1、“快步”。这是一种对角线走法,若先提左蹄,四蹄的顺序是:左前蹄右后蹄;右前蹄左后蹄。把左右对应平仄,则有左右右左=仄平平仄。对应余氏正格。
  2、“慢步”。四蹄顺序是:左后蹄、左前蹄、右后蹄、右前蹄。则有左左右右=平平仄仄。对应余氏变格。
  3、“袭步”。四蹄顺序是:左后蹄、右后蹄,左前蹄、右前蹄。则有左右左右=平仄平仄,对应李氏法则。  
  这三种格式中既有拗格,又有律正格与变格。单凭马步规律是无法判别其归属的,只能结合数据统计进行归纳演绎。单句韵统计前面已做过,其余三种基本韵统计数据于下:
      
  5、附注:律韵和拗韵的平仄格式各占一半。这种格局可以避免律拗分野的不确定性。
  
  据上述统计数据可知:
  第一、各种基本韵里律式平仄尾与拗式仄仄尾各占一半;律韵吻合率全都超过了93%。足以证明上节的律拗分野是正确的;
  第二、律正格“仄平平仄”和“平平仄”在律韵内部吻合率也最高。足以证明上节的正格演绎也是正确的。
  第三、律正格的平仄组合规律与近体粘对正格完全相同。其区别仅在于近体粘对对象是诗句的“节点”〔主要是第二字〕,而马蹄韵的粘对对象是“句脚”;
  第四、马步内部平仄相对〔即抑扬格或扬抑格〕是律韵的基本原则,而平仄相粘〔即扬扬格或抑抑格〕是拗韵的基本原则。此原则在后马步上最为重要。
  第五、余氏正格在律韵排名第一是有内在原因的:两个马步都符合基本大法“平仄相对”,且抑扬格和扬抑格俱全,其抑扬之美达到了极致。李氏法则两个马步也符合“平仄相对”,只是前后抑扬格式雷同,抑扬之美稍逊,故分别称之为律正格1和律正格2。
  第六、律式马蹄韵的正格和变格均能在近体粘对正变格里找到相应的形式。且李氏法则“平仄平仄”正好是近体使用率较高的“折腰体”,故称之为律正格2。
  第七、相对与相粘在马蹄韵中的地位不同。相对〔抑扬〕是律韵的基本大法,是律韵与拗韵的分水岭。相粘的主要作用是加强“抑扬” 之美的多样性。唯有四句韵余氏正格里马步之间的相粘,可以使得前后马步的抑扬次序相反;若脱离这个前提,有无相粘就无关宏旨了。例如李氏正格“平ˇ仄ˇ平ˇ仄”句句相对,无一句相粘,却仍属律韵就是明证。
  之所以马蹄韵的律拗区分主要取决于韵尾和联尾,是声律的艺术性质决定的。因为所有空间艺术〔如美术与雕塑〕的形式美是可以不考虑时间作静态分析的;而声律美属于转瞬即逝的听觉艺术,每个声律单元的艺术特色都必须完全读完后才能一次性欣赏;如诗歌的韵式,读到第一个韵脚时根本不知道已押了韵,非得读完第二个韵脚才能察知押上了韵。因此所有声律单元的尾部是最紧要之处。马蹄韵韵尾和联尾的重要性,就不难理解了。

  马蹄韵马步之间的相粘又叫顶针格,不是“平顶平”就是“仄顶仄”。清代林昌彝早就提出了类似主张:“凡平音煞句者,顶句亦以平音;仄音煞句者,顶句亦以仄音,照此类推,音节无不调叶。” 惜此论论太片面;因为并非句句都要顶针,只有律正格四句韵两个马步之间才需要顶针。我于2018年10月在中国楹联论坛发表《对联“马蹄韵”新铨——“马蹄韵逗拼合法”》初稿时,丑时先生曾在跟贴中指出:“马蹄韵与近体诗的‘粘对’相通,胡静怡老师早就有了说法。”沿着他的指引,我百度到了如下信息:“今人著名楹联家胡静怡先生还认为,律诗中的粘对与楹联的马蹄韵,有一脉相通之处。它们都是要求‘平顶平,仄顶仄’的,只不过律诗的粘对着眼中于句中的第二字,而楹联的马蹄韵则着眼于句脚。” 可惜胡老师未能把这一正确主张贯穿到底,以至于与完备的马蹄韵规则失之交臂。此外,蔡东藩的《对联做法》和刘太品的《对联写作入门》,是刘太品先生于2020年帮我审核《通论》初稿时提供给我的,本拟用附录的形式作为补充,可考虑到这种写法不系统,这才按时间顺序重写。对此我在《通论》里已有说明,并再次感谢刘太品先生对我的帮助。

  三、长联马蹄韵拼合法 
 
  四句以下的马蹄韵,是从单句联开始,一层一层地利用“双片语音链”拼合而成。五句以上的长联同样也是拼合法,不过不是双片语音链的拼合,而是四种基本马蹄韵相拼。
  这种利用短联拼合成长联的方法,清末蔡东藩早就有了清醒的认识:他的长联“分节法”,就类似于“马蹄韵拼合法”,他的单句节、两句节和三句节,就类似于本人的单句韵、双句韵和三句韵,仅仅缺少一个四句节〔韵〕而已。

  〔一〕长联“分节法”与“近距离对称”
  长联马蹄韵必须采用短节拼合的形式,是有深刻心理学原理支配的。《通论》节奏篇已经从心理学角度证明了:由于音乐节奏旋律美和诗歌声律美都是转瞬即逝的,因此音乐和诗歌的形式结构里有个共同规律,两个声律单元的对称距离不能太远,都只能在“四个单元”之内;我们称之为声律单元的“近距离对称”。  此规律普遍存在于音乐和诗歌形式的各个分支之中:1、音乐轻重节拍里,两个强拍的最大距离是“四拍”。2、诗歌常轨韵式中,两个韵脚的最大距离是“四句”。超过“四句”者被称之为“遥韵”,偶被运用就被诗论家批评其“韵脚记不住而感觉不到押了韵”;3、西方轻重律诗歌正轨音步只有两音节音步和三音节音,两个重音的最大距离是“四个音节”;四音节音步因其重音距离超过了“四个音节”而不能独立成篇,只能作为替代性辅助音步。
  这种现象是有原因的。因为音乐和诗歌声律都是转瞬即逝的听觉艺术,声律要素周期性重复造成心理预期是声律美形成的基础。而对声律要素重复出现的感知是离不开记忆的。曹日昌在《普通心理学》“节奏知觉”一节里指出:“在节奏知觉中,刺激物的呈现速度不宜太快或太慢,也就是说,刺激物之间的间隔不宜太短或太长。”一旦间隔距离超过四个单元,人的记忆力有限而记不住,就会丧失声律要素的周期性感知 。
  音义对称是对联的基本要素,而声律美的欣赏离不开吟诵朗读;可联句一旦超过“四句”,读到第下片时上片的平仄模式早就记不清了,也就无声律对称美可言了,声律对称的文体形式也就毫无意义。显然,要想感受双片的声律对称美,唯有采用分段来回比对欣赏的方式不可,且每段不能超过四句。——这就是长联马蹄韵非得分节的根本原因。

  〔二〕长联马蹄韵拼合法的具体法则
  长联马蹄韵拼合法的具体法则如下:
  第一、五句以上的长联须分割为四种基本韵。其边界要与语义吻合,可从三方面考察:1、四句以下的复句〔必有分号、句号、疑问号或惊叹号〕就是一韵;2、五句以上的复句须根据语义继续下分;3、自对式对偶句的边界是分韵的重要参考。少数边界两可者难免,可能会影响律拗归属,但长联内部并不忌拗韵,两可的取舍并不会影响整体的律拗性质。
  第二、单句韵只能处于联首,且须与四句韵相邻;若与双句、三句韵相邻就要合并为三句韵、四句韵;两个两句韵相邻也须合为四句韵。
  第三、联尾马蹄韵是区分律拗联的凭据,全为律韵即为律格联,有拗韵即为拗格联。律联内部允许个别拗韵。
  第四、联首单句韵无律拗之分,但此韵往往双片相对,此时就相当于律韵。
  〔三〕长联马蹄韵的体式
  长联马蹄韵的体式可从三方面考察:
  1、根据联尾基本韵的律拗分体。两片联尾俱为律韵者为律体马蹄韵,俱为拗韵者为全拗体马蹄韵,拗韵与律韵各半者为半拗体马蹄韵。
  2、律式韵的内部,根据律韵和拗韵的搭配关系继续分体。全部是拗韵者为全律体马蹄韵;混有少量拗韵者为混律体马蹄韵。
  3、根据平脚韵和仄脚韵的搭配关系分体。单片内部只有仄脚韵或平脚韵者称为平仄分押体;仄脚韵与平脚韵杂用者称为平仄通押体。——正轨短联的韵脚上片必仄而下片必平,属于平仄分押体;五句以上的长联就有分押体与通押体之分了。
  4、根据基本马蹄句数组合关系分体。如“二三式五句联”“三二式五句联”之类。据此规定,每一种长联的品类是固定的。具体说:
  ①.五句联3式:三二式、二三式、一四式;
  ②.六句联3式:四二式、三三式、二四式;
  ③.七句联4式:四三式、三四式、二三二式、一四二式;
  ④.八句联6式:四四式,三三二式、三二三式、二四二式,二三三式、一四三式;
  ⑤.九句联8式:四三二式、四二三式、三四二式、三二四式、三三三式、二四三式、二三四式、一四四式。
  余可类推。

  四、长联马蹄韵体式分析

  韵式是有节奏功能的。长联的句数组合体式很有限,而句脚平仄样式却多很多。这就使得平仄雷同的长联,很可能有多种句数组合体式,其马步节奏特色也各异。以七句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为例,就有四种句数组合体式:
  〔一〕三四式。以钟启祥《挽曾国荃联》为例,此为平仄分押全律体马蹄韵:

  伟业炳寰区○,钧衡倚任三朝○,节钺宣猷十省▲/,想当日擒渠扫穴△,再造河山○,湘楚毓奇英○,一代勋名垂竹帛▲;
  散材邀赏识△,沪渎供差八月△,铃辕侍教六年●/,愧此番筦榷持筹○,莫酬涓滴△,台星惊敛耀△,数行涕泪洒梅花●。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四三式。以丁乃文《挽曾纪泽联》为例,此为平仄分押混律体马蹄韵:

  忆当时胜地遨游○,元武湖边○,清凉山下△,良有以也▲/,转瞬二十年○,纵然分判高卑○,畿辅重逢仍话旧▲;
  痛今日大星遽落△,湘江月冷△,海淀风凄○,逝者如斯●/,惊传三千里△,际此耗闻中外△,史官记事溯从前●。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二三二式。以韩兆鸿《挽张之洞联》为例,此为平仄通押混律体马蹄韵:

  此身系天下安危○,通经达权●/,奠东南半壁△,遥遥旷代△,绝少斯才●/,故应于曾胡李左以还,别开世界▲;
  所学得纯儒宗派△,包今统古▲/,铸新旧一炉○,脉脉传心○,有谁私淑▲/,惟愿与燕冀吴楚之士△,同哭春风●。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四〕一四二式。以左宗棠《挽罗泽南联》为例,此为平仄通押全律体马蹄韵:

  率生徒数十人转战而来●/,克廿余城○,杀百万贼△,是谊友△,是忠臣●/,独有千秋○,罗山不死▲/;
  报国家二百载养士之泽▲/,提三尺剑△,著等身书○,亦醇儒○,亦良将▲/,又弱一个△,湘水无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采用马蹄韵拼合法创作长联,虽增添了一定的写作难度,却能使得长联的马步节奏变得十分丰富,极大地增强了长联的表现力。
  下面以最长的三十一句联《挽所欢联》〔黄人〕为例,展示特长联马蹄韵拼合法的风貌。此为“一四二四四二三四三四式平仄通押混律联”:

  鸳鸯待阙廿三年●/,绝艳眷惊才○,问眼底乌衣马粪△,龌龊儿郎○,谁堪檠架▲/?奈氤氲使者处△,未注定正式姻缘●/。雾鬓风鬟○,乍谢牧羊憔悴▲;绣襦甲帐△,又临跨虎危疑●/。明月易奔○,小星难赋△,十斛珠聚作六州铁△,谁实为之●/?例诸钟建负我△,宁畏鸩鸟微言●/?网取西施赠人○,原出鸱夷左计△,矫情成薄幸▲/。猛回首前尘○,半霎绿叶绯桃○,钿盟都误△,更累卿赍志而终●/。豪如牡丹王○,烈如芙蓉神○,痴如茶花女▲/,欲界魔宫○,种种悲凉历史△,印遍脑筋○,怎一个愁字了得▲/;
  鹣鲽忘形五百日▲/,感恩兼知己△,较世间熨体画眉○,寻常伉俪△,尤觉绸缪●/。在专制社会中○,算略遂自由目的▲/。拗莲捣麝△,但拚并命迦陵○;善病工愁○,忍听断肠杜宇▲/。红霞偷嚼▲,绛雪无灵○,七香车送入四禅天○,嗟何及矣▲/。从古旷代丰姿○,断不双修福慧▲/。奚况书呆寒乞△,岂宜永占温柔○,暂别即长离●/。最伤心通替△,重看朱樱翠黛△,玉色犹生○,尚向我含颦若语▲/。始以横塘曲△,继以上云乐△,乱以华山畿●/,笙朝笛夜△,喁喁美满名辞○,荡为血泪△,剩几声魂兮归来●。
  〔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
  〔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平仄平〕

  如此长的长联,除了中间一个拗格三句韵之外,其余全是律韵,且大都是正格。可见绝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而为之。其余长联莫不如此。

  五、九句以上特长联的马蹄韵结构统计

  我们对《样本》九句以上143副特长联马蹄韵作了穷尽性的标注和统计归纳〔已发布在中国楹联论坛《联话清谈》中〕,用以比较长联马蹄韵与短联的共性。其统计数据如下:
  一、  律联和拗联的统计表
  长联共143副
    
    全律联77副,混律联58副。共135副,占94.4%  
    全拗联3副,半拗联5副,共8副,占5.6%
          
  二、基本马蹄韵的统计表

      
  根据上表,可有如下几个结论:
  第一、143副长联中,律联135副,占总数94.4%;拗联8副只占5.6%;其中半律半拗有5副之多,占拗联的一大半。可见律联占有绝对优势。
  第二、除去36个单句韵〔平韵与仄韵各18个〕之外,其余1052个韵式中,律韵896个,占总数85.2%;拗韵156个只占14.8%。可见律韵同样占有绝对优势。
  第三、律式基本韵的正变格排名,与短联完全相同。拗式基本韵中,唯四句韵的排名略有差异,这应当是拗韵个数太少,概率偏移所致,
  第四、平仄通押体135联,占总数94.4%,平仄分押体8联,只占5.6%。前者居多,有利于单片之内马蹄韵的多样性。
  由此可见,长联马蹄韵基本规律与短联一脉相承,充分证明了马蹄韵拼合法的合理性。。
  以上数据还证明了:古代对联与近体诗一样,对于平仄篇法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平仄句法。而现代对联作者却随意处理句脚平仄,是对联创作的大倒退,唯有恢复传统古貌,才能促使对联创作和理论研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六、马步边界的虚拟性


  长联马蹄韵是根据句意分割的,而韵内的马步却是虚拟的程式化格式。这与近体律句的音步虚拟性相似,请参看《通论》相关章节。单句联和两句联不存在边界虚拟,而四句联有前后马步,三句联是一个残缺马步加一个两句马步,它们的边界就存在虚拟性。律正格四句联的两个马步的平仄都相对,它们最能体现马步边界的虚拟性。
  〔一〕律正格三句联。因律韵韵末两句平仄相对,其马步结构应为“一二式”;即 “平/平仄”和“仄/仄平”。其语义结构却有四种情况:
  1、“一二式”语义结构。如《仲氏祠联》: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2、“二一式”语义结构。如卞士云《五咏堂联》:

  光禄诗○,文节书○/,大府来时开胜境▲;
  王公冕△,将军画△/,名山何日得重游●。

  3、“一一一式”语义结构。如田金楠《烈妇张李氏牌坊联》:

  饮鸩无言○/,式闾无私○/,所天无恨▲;
  崧梁不圯△/,茹澧不竭△/,此石不磨●。

  4、语义关系糊不清。如梁章钜《芝南山馆联》:

  历中外廿年身○,宦海扁舟○,万顷惊涛神尚悚▲;
  就高低数弓地△,儒宫环堵△,三竿晓日梦初醒●。〔〕

  除了第一种语义结构与马步边界相吻合之外,其余全不吻合。
  〔二〕律正格四句联。其马步结构应当是二二式,即“平仄/仄平”和“仄平/平仄”。其意义结构也有四式:
   1、“二二式”语义结构。如梁清标《龙兴寺东院联》:

  为定慧△,为声闻○/,布金地于祗园○,六通朗彻▲;
  或净名○,或缘觉△/,转法轮于鹿苑△,五蕴圆明●。

  2、“三一式”语义结构,如吴恭亨《代挽田金楠母联》:

  却之馌△,乐之羹○,仉之机○/,德并可见▲;
  徐有刍○,范有史△,刘有传△/,曜当无穷●。

  3、“一三式”语义结构,如王式通《挽沈同芳联》:

  就一生科目婚宦而论△/,殊似随园○,福分让前贤○,未买名山还损寿▲;
  是廿年文章道义之交○/,初逢燕市△,悲怀思往事△,重逢春梦了无痕●。

  4、语义结构模糊的体式。如林寿图《挽周介农联》:

  闽州耆旧△,东越儒林○,杖履叨陪○,班同子弟▲;
  迁史循良○,汉书廉孝△,赉却笃稹鳎煅芏铩瘛

  除了第一种语义结构与马步边界相吻合之外,其余全不吻合。
  反过来,要使律变格的“平平平仄”和“仄仄平仄”符合蔡东藩的分节主张,前者语义结构应当是“平/平平仄”,后者应当是“仄仄平/仄”。然而实际作品却有不少反例:
  〔三〕律变格“平平平仄”
  1、二二式语义结构,如邓廷桢《贡院精白堂联》:

  函关东○,玉关西○/,萃两省人文○,手提珊网▲;
  使星内△,台星外△/,合一时宗匠△,心澈冰壶●。

  2、三一式语义结构,如彭元瑞《宁寿宫灯联》:

  北戒拱论都○,河得真源○,淮得真源○/,九如咸颂川方至▲;
  后车勤觐岳△,岱犹望幸△,嵩犹望幸△/,万寿宜歌山有台●。

  〔四〕律式变格“仄仄平仄”
  1、二二式语义结构,如《嘲苏州师范传习所联》:

  传习所△,栖流所△/,日夜两班○,各得其所▲;
  王胜之○,章式之○/,宾兴一款△,分而食之●。

  2、一三式语义结构,如魏谦升《花神月老祠联》:

  廿四风吹开红萼△/,悟蜂媒蝶使△,总是因缘○,香国无边花有主▲;
  一百年系定赤绳○/,愿秾李夭桃○,都成眷属△,情天不老月长圆●。

  按照蔡东藩的分节法,上述格式都是不合格的马蹄韵。
  我们从正反两面证明了:马蹄韵内部的马步完全是为了便于安排平仄的虚拟格式,与语义结构毫不相干。蔡东藩已认识到长联是短句节拼合而成,却过于执着于句节与句意结构的同步性,没有察觉到四句韵内部马步边界的虚拟性,错误地把四句联平仄格式细分为 “二二式”“三一式”和“一三式”。且其句节中遗漏了“四句节”,从而不能走向成熟。
  理解了马步结构的虚拟性,可以使得马蹄韵的法则变得即合理又简单。

  七、拗体马蹄韵的妙用

  虽然古人的创作以马蹄韵律联为主,但并非拗联一无是处。为了实现某些特殊的修辞效果,有几种拗联形式很受联家们欢迎,它们就是重言复唱式的联尾同字对。
  重言复唱是《诗经》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又称“叠咏体”和“反复格”。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所谓联尾同字对,是联尾采用了“反复”修辞格的对联,同样也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采用了同字对,必然会形成拗联。常见的形式有:
  〔一〕  句尾齐言同字对。如《关帝庙联》: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二〕  句尾长短句同字对。如但明伦的《保赤堂联》:

  随地遘艰危○,藐是诸孤○,更何望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回天敷惠泽△,谁非人子△,敢或忘饮之食之○,教之诲之●。

  〔三〕句首同字对。重复的字眼不是句脚,而是句中或句首。此体也喜欢仄仄脚和平平脚以加强“反复”的修辞效果。
  1、齐言句首同字对如金安清的《钱武肃王庙联》:  

  十四州一剑霜寒○,辟门天子△,闭门节使▲;
  三五夜群婓玉艳△,陌上花开○,江上潮来●。

  2、长短句句首同字对如王泽山的《赠杨挺生联》:  

  著书已近十万言○,具文武才○,上马杀贼△,下马作露布▲;
  仕宦不过二千石△,为风月主△,左手持鳌○,右手执酒杯●。

  〔四〕联尾同字对的变体。当联尾倒数第二三句出现了上仄仄下平平的同字对时,受联脚必须上仄下平的制约,也就形成了仄仄尾和平平尾的拗体马蹄韵。如《挽陈其美联》:  

  英雄生在浙△,英灵瘞在浙△,浙省河山堪不朽▲;
  伟业立于申○,伟体丧于申○,申江天地实同悲●。

  〔五〕押韵对。有的对联句尾押韵,由于平仄不通押,就容易形成拗格马蹄韵。
  1、有的韵脚本身就是句尾的同字。如《福州南门外茶亭联》:

  山好好△,水好好△,开门一笑无烦恼▲;
  来匆匆○,去匆匆○,下马相逢各西东●。

  2、有的只是句脚押韵,但不同字。如梁章钜的《藤花吟馆联》:  

  有客醉△,无客睡△,福简简吁可愧▲;
  长歌粗○,短歌疏○,诗平平聊自娱●。

  我考察了对联样本中的拗格马蹄韵作品,属于上述妙用拗格者比例很大。以1772副四句联为例,上联为“平平仄仄”的拗格联有40副,其中妙用拗格者就达29副之多,超过了三分之二。如果把这种妙用拗格者也视为合律的马蹄韵,那么整体吻合率将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这也证明了马蹄韵在对联声律体系中的重要性之一斑。

  八、骈赋是马蹄韵之根


  六朝骈赋在古典声律理论的发展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朱光潜在其《诗学》第十一章“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道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里精辟地指出:“中国诗走上‘律’的路,最大的影响是‘赋’。”“在律诗方面和在赋方面一样,意义的排偶也先于声音的对仗。……”“陆机的《文赋》、鲍照的《芜城赋》之类都是大体已用平仄对称的声调,至于诗则谢灵运和鲍照诸人虽已用全篇排偶的写法,而对于声音则只计较句尾一字平仄,句内尚无有意求平仄对称的痕迹。”  
  律诗是对联的主要源头,赋对律诗在音义对仗方面的直接影响,自然也间接影响到对联中去了。事实证明,大部分的骈赋,每一个段落就相当于马蹄韵拼合法的长联单片。以庾信的《哀江南赋》为例,其马蹄韵式的平仄结构如下:

  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华阳奔命△,有去无归●/。中兴道销○,穷于甲戌△。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天道周星○,物极不反▲/。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桥羁旅△。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
  点评:此赋一共31个马蹄韵。除开段首有一个单句韵之外,正格四句韵16个,变格四句韵5个,拗格四句韵4个。正格两句韵4个,拗格两句韵2个。——律格马蹄韵共24个,占80%,拗格马蹄韵6个,只占20%。
  又如初唐骆宾王的《滕王阁序》,其马蹄韵的律化程度更高: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乎●/!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点评:全篇一共43个马蹄韵,除开段首两个单句韵之外,正格四句韵29个;变格四句韵2个,拗格四句韵3个,正格三句韵一个,正格两句韵5个。律韵共38个,占总数92.7%,律韵只有3个,只占7.3%。
  这种骈赋的句脚格局,与长联的单片马蹄韵结构毫无二致。如果给每一段骈赋配上句脚平仄相对的新段落,就会变成典型的长联;反之,把长联的单片独立成文,就会类似于骈赋,只是片内的骈偶程度较低而已。
  可见,长联的马蹄韵结构直接脱胎于骈赋。

  九、马蹄韵与“五朵金花”

  《通论》已经论证了古典诗词的节奏、韵式、以及平仄句法,无一不受“五朵金花” 里的五条基本原理支配。汉诗的声律系统遵守了易学中的三同构,即:两种极性的同构、五种相互关系的同构,以及八种原型结构的同构。马蹄韵也不例外,试简要论之。

  〔一〕马蹄韵的双边逻辑出入互补
  五朵金花指出:古今中外格律诗的节奏和韵式普遍遵守五种对称方式,我们称之为“对称五范式”,即:1、“连续对称式〔aaaa〕;2、交叉对称式〔abab〕;3、随转对称式〔aabb〕;4、包孕对称式〔abba〕;5、混合对称式〔以上四式的混合运用〕。我们还在“破缺原理”里指出:任何一致性逻辑的形式体系一定会产生对称性自发破缺,采用双边逻辑出入互补,就可以填缺补漏,建立完备的超对称体系。近体诗的律句和拗句就是两种对称范式相互补充而成,可参见《通论》相关章节。对联马蹄韵也不例外,试分析如下。
  1、律韵的对称范式:①.包孕对称式:律正格1“平仄|仄平”;②.交叉对称式:律正格2“平仄|平仄”。二者的共性是:马步内部为平仄相对的反对称——这是律格马蹄韵的基本性质。
  2、拗韵的对称范式:①.随转对称式:拗正格1“平平|仄仄”;②.连续对称式:拗正格2“仄仄|仄仄”。二者的共性是:马步内部是平仄相粘的正对称——这是拗格马蹄韵的基本性质。
  律格变式和拗格变式都是混合对称式。如律格变式“平平平仄”是包孕对称式与连续对称式的混用,拗格变式“仄平仄仄”是交叉对称式与连续对称式的混用,余可类推。
  对称五范式实际只有四种对称模式,但它们只能生成正格,不能生成变格;四种对称模式和成混合对称式,就能生成变格,这就是“四个太少、五个太多”的五行极致原理。

  〔二〕马蹄韵的递归结构
  《周易》先天八卦背后是二进制的数学结构:把“阴”和“阳”等价于二进制的“0”和“1”,则有一加一等于十、十加十等于百、百加百等于千、千加千等于万的“加一倍法”递归模式,就相当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先天八卦递归结构:
   

  马蹄韵的结构也是“加一倍法”的递归结构,如下所示:
  
      
]

  简要说明:
  第一次两分,根据后马步的对称模式生成了律格和拗格四句韵。律格后马步“AB”是反对称属阴,拗格后马步“AA”是正对称属阳。
  第二次两分,根据前后马步的对称模式生成了两种律格四句韵和两种拗格四句韵。
  1、律韵包括“包孕对称式”〔ab|ba〕和“交叉对称式”〔ab|ab〕,其共性是马步内部是反对称属阴。其个性是:“ab|ba”马步之间〔外部〕是反对称属阴,“ab|ab”马步之间是正对称属阳。
  2.拗韵包括“随转对称式”〔aa|bb〕和“连续对称式〔aa|aa〕,其共性是马步内部是正对称属阳。其个性是“aa|bb”马步之间是反对称属阴;“aa|aa”马步之间是正对称属阳。
  第三次两分。继续根据韵脚的平仄生成了八种马蹄韵〔即八种原型结构〕。仄脚句下抑为阴,平脚句上扬为阳。
  八种原型结构再按照混合对称式就可以生成出其余八种变式,系统的马蹄韵模式就完备了。
  由此可见,对联的马蹄韵与诗句的律拗一样,完全遵守了两个极性的同构、五种相互关系的同构,以及八种原型结构的同构,是典型的“加一倍法”的八卦递归系统。由此可见,中国特有的天人合一思想可谓无处不在。

  十、马蹄韵的简要法则


  大道至简。下面是实用性马蹄韵简要法则。
  〔一〕总则
  1、马蹄韵的基本韵式有四个:单句韵、双句韵、三句韵和四句韵。
  2、四句内的短联本身就是一个基本韵,五句以上的长联是由四种基本韵拼合而成。
  〔二〕细则
  1、基本马蹄韵细则
  ①.四句韵由两个马步组成,马步的边界是虚拟的。马步内部相对〔抑扬格或扬抑格〕,是律格的典型特征;马步内部相粘〔抑抑格或扬扬格〕,是拗格的典型特征。尤以后马步最重要。
  ②.四句韵总口诀:一二不论,三四分明。
  律格口诀:三四平仄相反,一二宜反可不拘。
  拗格口诀:三四平仄相同,一二宜同可不拘。
  ③.律格四句韵的公式:△△平仄,或△△仄平
  拗格四句韵的公式:△△仄仄,或△△平平
  ④.四句韵缺省首句即为三句韵,缺省前马步就是双句韵。单句韵无律拗之分。
  2、长联马蹄韵细则
  ①.双片联尾全为律韵者为律联,有拗韵者即为拗格联。
  ②.分割基本韵式的标准是语义的疏密。
  ③.单句韵只允许处在联首,且相邻者必须是四句韵;若为两句韵或三句韵,即与单句韵合并为三句韵或四句韵;两个双句韵必须合并为四句韵。
  ④.律联内部可允许少量拗韵,当然宜少不宜多。
  ⑤.相邻马步的抑扬格式以相反为佳。
  3、上下片相应的句脚原则上须平仄相对,但除联尾之外其余允许个别失对。

  马蹄韵的法则就这么简单,这就是简单原理在对联篇法里的具体表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5

主题

1万

帖子

4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论坛督导|《驻站诗人》执行主任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0093

论坛管理员《驻站诗人》副主任论坛督导

发表于 2022-3-20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孙兄作学问的状态,值得欣赏。至于话题或文章观点、角度,更期待有一二行家出“水”,与之辩辩,亦一议趣。各持一见,若能议在点上,而非飘离或跑偏,不亦悦乎?

此类话题,我鲜少涉猎,作一纯粹的“读者”,读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4 18:49 , Processed in 0.0624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