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20|回复: 0

[其他] 姜夔“含蓄蕴藉”最深远的词

[复制链接]

88

主题

89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2
发表于 2022-3-29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夔“含蓄蕴藉”最深远的词
              姜清水
   姜夔词既不同于婉约词的偏于阴柔,又不同于豪放词的过于阳刚,而是走上了刚柔并济的“清刚、雅致”一路。其词面呈现“冰冷、清凉”一色,读出来的就是热烈情操与可点燃淑世情怀。他的词以洗练空明的语言,清新刚健的笔调,来写他低回不尽的心境,抒发对国家兴亡之感。其词如深潭静水,微风吹过即起涟漪,但也不复有长江大河的滔滔气概了。
姜夔诗词艺术风格以“含蓄蕴藉”而著称,张炎《词源》以“清空”“骚雅”作为姜夔词的风格及艺术特色的总评,得到了后世多数人的赞同。姜夔最“含蓄蕴藉”的词,一直难以确定,经过认真考量,当是《暗香》《疏影》与《水调歌头·永嘉富览亭作》三词莫属。《暗香》《疏影》两词,在词坛影响颇大,有很多专家学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水调歌头·永嘉富览亭作》词,由于含蓄”风格过于浓烈,解读者甚少。其实《暗香》《疏影》两词则是姜夔艺术风格成熟的作品,他的最好最佳作品当是《水调歌头·永嘉富览亭作》词。
《暗香》《疏影》两词,由于对其所反映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文学界存在着分歧,因而曾经有两种不同的评价。南宋的张炎在《词源》中,认为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绝唱”;清代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却反对说“白石《暗香》和《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又说“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还说“白石以诗入调,门经浅狭。”存在这两种分歧的关键原因,是两首词虽然都似是咏物词,但绝不是单纯的咏物之作,有十分浓烈的“含蓄蕴藉”韵味。词中虽刻画了梅花,便更多的地方,却写了由梅花引起的联想与意蕴。这两种观点影响非常大,特别是王国维的评论,一直被学界推荐和认可。
《暗香》《疏影》两词是姜夔的自度曲。暗香、疏影:出自梅妻鹤子之名的林逋《梅花》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诗说梅花的影子横斜池中,显水清明浅而见底,散发着暗香飘动,月色都被比得暗淡无光。
                     
  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奴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暗香》写出了词人自己所处环境和心情上的巨大变迁,以及大宋国运和南渡现状。从旧时自己在梅香月影下吹笛,玉人摘花的欢乐写起,陡然转折到自己而今渐老,甚至连嗅到梅香,看到月影,也引起一种生疏的感觉。接下下片里,他刻画了玉人离别以后的孤独,想到古人还能折梅寄远,但现在因为路遥雪积,却不可能这样做,只能以今天独自在梅花下寂寞苦忆昔日的梅花下的欢愉了。可是梅花不久也要飘零,无论是花还是人,几时才能重见呢?结尾表达了诗人无从决绝的缠绵情绪,表达了对大宋半壁江山的担忧,也把自己与合肥恋人“恋不成家”的状况,归罪于国运不好。
  姜夔在1186年年底从汉阳出发,遵照与父亲同年萧德藻的约定,赶往湖州两人相见。1187年春,萧德藻让姜夔与杨万里见面,经杨万里介绍认识范成大。范成大在1987年左右养病在家,1188年左右曾起任福州知府。1191年春,姜夔在合肥与恋人相会后因赴巢湖与杨万里见面,未见着又返因合肥时,合肥恋人不知去向,姜夔四处寻找合肥恋人无望,写下《摸鱼儿》《夜宵吟》等词,发泄心中的愁苦后,彻底对合肥恋人失去联系,没有信心,到冬天从合肥赶往苏州到范成大处诉苦,休养精神时,居留近一个月,范成大拿出纸来,要姜夔写两首新词。范成大家有凌宵园,园中有梅花。冬雪天,梅花开启,给姜夔注入了新词内容。《词谱》把姜夔这则《暗香》词列为正体,《疏影》词收入《词律》与《词谱》中,后来追随者甚多,影响也颇广,和此两词韵者也最为显著,如吴文英、张炎等等。
  姜夔此词的上篇在写:以往的月色,没有几次照我,我喜欢在梅花边吹笛,意欲唤来美人与我欣赏梅花,如今的何逊已老了,得意词作都忘记了,今日梅花的香味入胸怀,又不得不叫我动笔。姜夔在说“我与何逊一样很喜欢梅花。”这里的瑶席,就是姜夔的胸怀,由梅花的香味入胸怀而引发写词之兴。
  《暗香》词的上篇要注意几个关键词:①月色:起拍就设问,月色有几次照我。月色与我的关系弄明白了,此词就好理解了。我当指词人,月色就有多种解释,如晚上的时间,有月亮的时候,当然也能有指没有太阳,没有阳光的时候。若能如此,对读懂全词当然有很大帮助。
  ②梅边吹笛:李白有《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诗,诗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句。词人曾在《夜行船》词中用此典说不敢吹笛,怕惊落梅花,也担心萧氏回绝婚事。这里用梅边吹笛对收拍中的“吹尽”之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③何逊渐老:何逊爱梅,到了一定的痴迷程度,千里之外专程为了看自己手植之梅花,让人当作玩笑谈论的故事流传,就这么一个何逊又非常有“词笔”,写的诗也以让人叫好,留有《咏春风》、《早梅》等诗。词人以何逊自比后自谦说而今渐老。词人这里用何逊之典说明姜夔的爱梅程度之高,由此又引出,闻到了梅花散发出的香味就忍不住要作词之意。用何逊之典为安排“瑶席”铺路。
  至此看出姜夔的《暗香》词上篇围绕爱梅,闻到梅花香味而有词兴展开。因有“月色”而读出“没有太阳”的时候,因“渐老”而读出凄凉之意。
  姜夔的《暗香》词下篇在写:大宋朝之国,正是宁静无生机的时候,我这种“阴暗”之感,“凄凉”之意,无法与人沟通,更使我有“寒冷”之愁,有雪夜之冷,连我浇愁的酒杯也知我心痛而哭泣,红萼无言以对但长相忆,记得那携手同游的地方,千树梅花倒影在西湖冰凉的水中,又见到一片片被西风吹尽,我好想见到梅花,何年何月才能见呢!
  上篇词的月色,没有太阳的时候在下篇词中得到了延续,成了“雪夜”。上篇的“渐老”之感在下篇成了“叹寄与路遥”,无人知晓凄凉、无奈,更加凄凉,更加无奈。词人用浇愁的酒杯理解词人的凄凉与无奈而哭泣,来渲染词人百般的凄凉与无奈,真乃神笔。
  《暗香》全词围绕梅花而写:梅边吹笛,犹如爱梅人手拿长长的玉笛在那梅园竹旁对着梅花吹起《梅花落》词的人与花竹之图画,美不胜收,顺延梅花散发《暗香》盛开到一片片吹尽这路描述爱梅之人热情爱梅。因梅香而助词兴,因愁而忆梅相慰,因梅吹尽而难舍,到想再见。写梅的盛衰时代。
  此词除写梅之外,还可以读出:①词人从赏梅、惜梅、恋梅的时间是月夜,没有阳光的时候,写到雪夜。从“凉”写到“冷”。暗喻大宋暗无天日。②词人的凄凉,无奈的心态:词人从“渐老”写到无人知晓词人的凄凉与无奈,借酒浇愁,那酒杯就理解词人的心态被感动而哭泣。③词人思人:此词中有“唤起玉人”和“红萼无言”句,使读者想到词人在思念合肥恋人。玉人是美人,词人在此用玉人,有提醒读者梅边吹玉笛惊落梅花之意。红萼是红梅的一种,拟人化用梅花能忆,有指美人之意。这样读者自然会想到词人孤寂、凄凉、无奈之时思念美人很是自然,再加上“携手”语。此词思人之意则明。④词人叹国运:词中有“江国”与“西湖”两词,江国宁静,西湖冰凉,
  让读者联想到词人叹南宋无生机,死水一池。结句用“吹尽”“几时”乃是词人留恋与不舍且无奈的心态体现。预测国运必“尽”也。如果读者认为姜夔此词叹国运有牵强,不太明了时,那么再读一下《疏影》词,就会更明朗些。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疏影》先从正面描绘梅花。写梅花冷艳和孤芳自赏的性格。接着,他的联想飞跃到了远嫁匈奴的王昭君身上。郑文焯说词人:“盖伤心二帝蒙尘,诸后妃相从北辕,沦落胡地,帮以昭君托喻。”词人籍咏梅暗喻宋徽宗,钦宗二帝被虏北行之事,含国家兴旺之悲。词不从正面着笔,仅于虚处传神。将人生飘零的失意,国事日非的感慨,与物象结合起来,语意含蓄蕴藉清香灵动,真可谓“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姜夔《疏影》词开拍三句是一幅凄美的花鸟画,一枝很长时间无人问津的梅枝上有几朵似玉的白梅,一只小鸟落在梅花旁,欲与梅花同舟共济度黄昏,这是一幅全景大宋南渡现实版“摇摇欲坠”的血色图画。接着后三句说梅花与小鸟的关系及可怜状。犹如异乡遇故人,本应亲热,可苔枝摇摇欲坠,无人问津,只有翠禽关顾,时近黄昏,两相无言依竹。弱小、无助,可怜状呈现在字间。词人认为还不够惨。上篇词再用昭君出塞之典加重惨状,可怜样。用昭君不习惯北方生活,暗忆江南江北,想带上佩环月夜中归来,化作眼前梅花,虽弱小,可怜,孤独,总比生活在胡沙之地要好而结尾。
  下篇词,姜夔用梅花妆之典起拍,说梅花欲来装扮这世界,不要象春风残忍不管梅花死活,要尽早安排金屋藏之。用金屋藏娇之典表示爱惜意。接着词人写“还教一片随波去”,说历史的车轮不可阻拦,梅花落尽是自然之景,无法挽回,不能怪罪我词人,玉笛吹时代哀音,词人唱无奈悲歌,此词的结句很有韵味,“等凭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这就是说词人依然怀旧,对梅花落尽,“随波去”不舍,而且也很无奈,要重新看到梅花烂漫开放,暗指大宋再度繁荣昌盛不可能。闻到那幽香,要到那历史教科书中去寻了。
  读此《疏影》词要注意如下几个关键问题:
  1、六个典故的内含
  姜夔此词用梅花女神,绿衣童子之典说明梅花洁白如玉,招人喜爱,可是生不逢时,用自倚修竹之典说明梅花如佳人,强调梅花弱小之势。点出时代近黄昏,佳人也很无奈。由佳人无奈引出昭君出塞之典,交待无奈的人多种多样。用昭君想回家宁愿做弱小的梅花,联系到梅花妆之典,梅花妆是令人耳目一新,是一个漂亮、美丽的世界。应该看重梅花妆给人们带的幸福和欢乐及美妙生活,由此就有金屋藏娇之典的出现,告知人们要珍惜那梅花盛开的时光,时光流去,词人用笛声惊落梅典来说梅花的落尽,美好时光的流失,不能怪我说“西风消息”唱无奈悲歌。姜夔此词六个典故事串连紧密,犹如流水顺畅。
  2、昭君的暗忆:词中有“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句,昭君作为一名宫女代替公主出塞和亲有百般无奈,千般苦楚和辛酸,但配“暗忆江南江北”只怕不合。不是她没有如此胸怀,而是说她与身份不相符,她可以忆皇宫、皇上、皇后、娘娘们、宫女们及出生地、故乡、家乡山水与父母、兄弟姐妹、亲友、儿时初恋等人和地方,“江南江北”只怕是“大”了些。姜夔在此词中赋于昭君如此胸怀,当是姜夔的词旨意蕴所在。
  3、胡沙、江南江北、深宫旧事、安排金屋四辞的组成,不得不叫人想到靖康之耻,及此词希望北宋二帝回来主政之事。胡沙乃是胡人居住的北方沙漠之地。北宋二帝被俘押解到胡地北方。徽宗赵佶北行途中曾作词《眼儿媚》一首,词中有“春梦绕胡沙”句,字面当然是说昭君,可不得不让读者想着在说北宋二帝被俘到胡地。
  江南江北:忆江南江北当是二帝的胸怀。徽宗《眼儿媚》词中有“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如上所说昭君“忆江南江北”在情不在理,所以读者也会想此胸怀当是帝王之胸怀。
  深宫旧事:姜夔此处字面是说梅花妆典,可读来就能叫人想到那离宫吊月的靖康之耻事。二帝被俘,宫女被赶,可谓深宫大事,谁能忘怀不记得呢!
  安排金屋:一般都认为娶妻当用此典,姜夔这里用安排金屋,以示隆重,对梅花归来的重视,希望二帝能回来主政,也许比现今要好。基于上面三个辞的关系,这时也应该是对二帝的灵魂,精神归来给予重视、欢迎、怀恋、情绪集于辞间。体现词人对北宋的倦恋、怀念。虽然靖康之耻发生在1127年,姜夔作此词时已隔64年之久,而且二帝早已不在人世,但姜夔对南宋的失望,和对北宋怀念情结永记心怀。
 《暗香》《疏影》两词被视为绝唱、佳品、名篇,冠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名。读姜夔此两词应注意1、《暗香》、《疏影》是姐妹篇。两词可以独立成章,若一块读更能品出些味来。《暗香》词主要是从爱梅、赏梅角度切入,沿梅花盛开到吹尽主线叙述词人对梅花的喜爱,到了闻香起笔的程度,描写词人对梅花的爱惜,怀恋之情,感叹自己凄凉心态,与唱无奈悲歌的环境,可以读出词人对大宋的热爱与追思,又流露出词人对靖康之耻事的惋惜情绪,叹大宋国破江山碎。《疏影》词则是从刻画梅花风姿、品质、命运入题,经心构思利用六个典,围绕梅花的神韵叙述南宋社会的无奈和预测南宋国运消亡过程,在词中也流露出词人对南宋的期盼和对北宋时代的怀念之情。
  词人的一支玉笛在《暗香》词中“不管清寒与攀摘”,《疏影》词中点明梅花吹尽有人怪词人吹哀音唱悲歌,两篇一脉相承。《暗香》词中结句“几时见得”,是有怀念,还想见之意,《疏影》词的结句是“已入小窗横幅”,告知他人,不可能见到之意,一篇比一篇深沉。
  4、《暗香》、《疏影》词牌名与词的关系:暗香是梅花的力、贡献、热能。能使词人闻香起笔,以人一种新感觉,让人喜欢和热爱。梅花的香味温和而存耐力,不刺鼻不伤脑,人人都可以接受,熟悉后舍不得放,叫人依依不舍,恋恋不忘。疏影是梅花的形、风姿、形态,白如玉、洁而雅,小且巧的身姿,给人一种可以亲近的姿态,让人怜惜的神化。梅花的形态美妙,能叫人过目不忘,不耀眼不伤情,总是那么弱小而赋有魅力,是大家的好朋友,天天想见,时时想拥。
  暗香、疏影不是词人赋于梅花的力与形,而是梅花自身的本质体现,词人只是给予了称赞。姜夔《暗香》词是从梅花暗香下笔,说梅花的贡献,而《疏影》词则是从梅花的疏影上入题,说梅花的风姿,把梅花这种善于贡献,暗中给力,小巧玲珑、洁身如玉、不求名、不追利的品质呈献给读者,应该是告知人们:梅花的精神是人类所要吸取的。应该说暗香疏影是一种文化境界,其包含着中华传统文学、道德等方面的许多内含。人类都有梅花这种品质,世界将是一片光明。做人也就要象梅花那样树立疏影的形象,追求暗香的境界。
  5、《疏影》词中六典与梅花的关系
  (1)翠禽是化用梅花神与赵师雄相会之典。这里把梅花神化,烘托梅花形态美丽,暗喻大宋江山美丽如画。
  (2)自倚修竹是化用杜甫佳人倚修竹之典,是说梅花如佳人不如修竹之势大,挺拔。喻梅花小巧玲珑之弱势,喻南宋国势衰弱。
  (3)昭君:是汉代宫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美的象征,这里化用美女之典是说梅花漂亮如美女。
  (4)梅花妆是说梅花能给人们带来美丽和幸福欢乐的生活,一种精神寄托。
  (5)金屋藏娇是提醒人们要珍惜梅花、爱怜梅花。企盼用梅花精神重整河山,希望引起重视。
  (6)玉龙哀曲是化用李白诗中笛声惊落梅花意,这里用来有两层意:一是说词人是在吹哀音唱悲歌,二是说梅花吹尽是西风使然,是自然规律,是南宋内在因素使国运如梅花片片吹尽,不能怪词人的玉笛吹哀音唱悲歌。
  如上六典,字字与梅花关系密切,而且顺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姜夔的这两篇咏梅词,无论艺术水平、语言构思、用辞运典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词人姜夔借咏梅这题,感概身世凄凉、时代悲痛、国运衰败,意语深沉,体现了词人耿耿之心,切切之痛,殷殷之情。
           水调歌头·永嘉富览亭作
   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
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
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
姜夔在宋宁宗开禧二年游处州括苍烟雨楼,写了《虞美人》词,这首《水调歌头·永嘉富览亭作》该是游览处州后来到温州,因作者是从处州(丽水)坐船顺瓯江而下,所以说“一叶眇西来”。“眇”字是辽远,高远的意思,意为从高远的西边坐船来到永嘉。
  开头写了在郭公山上看到的傍晚景色。“日落爱山紫,沙
涨省潮回”,日落时分,瓯江边上,那紫黛色的群山多么招人喜爱。看到江中沙洲逐渐上涨增高,不断扩展,才突然醒悟潮水退了。“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二句,说平时想到永嘉来走走看看,此次如愿乘一叶小船顺瓯江而来了。“欲讯桑田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词人想探索一下桑田沧海变迁的道理,可是人世间竟没有一个知道。是否是海里的鱼儿与陆上的鸟儿相互争斗推移的结果?时局变化如此之大,也如眼前沧海良田变迁,时势如此多变,又是什么原因呢?也许这“桑田成海”是词人对祖国北方一片大好河山沦为金人铁路蹄之下,所发的喟叹。感到世道乱糟糟,一切美好的都没有了。“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王子晋也登仙了,他那玉笙吹奏出来的凤凰鸣唱的绝妙音乐已在那渺远的天外,早也听不到了。只在温州的城南方尚留下一座空空的吹笙台。《永嘉县志·名胜志》说:“吹台山在城南二十里,上有王子晋吹笙台。”词人感到偏安江南的南宋王朝,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双重压力下,已经摇摇欲坠,行将分崩离析,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留下的只有彷徨无措,空虚苦闷。
词下片开始“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三句,说词人他们这次在永嘉同游的几位朋友,倚着富览亭栏干远眺。这些朋友都是了不起的有才华的人,都是“仙才”,如才子诗人叶适、处州太守赵仲和等永嘉诗人。词人接着说屈原的《楚辞•远游》精神鼓午着我,不仅追念屈原,也抒发企盼大宋怀归之情,深度体现词人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怀。”你们歌吟着《楚辞》中的《远游》句子,而江上的云雾飘入我的怀抱。《楚辞•远游》中有“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王逸注:“哀众嫉妬,迫胁贤也。”姜夔是说自己带着恨悲宗国将亡而君不悟,思欲求仙不死以观国事”的思想情绪来浙东游。“不问王郎五马”,词人说我没有兴趣去打听王羲之的五马坊的古迹。王郎,指王羲之。五马,是封建时代太守的礼仪,太守出行时有五马载车。传说王羲之在永嘉当太守时,庭前列五马,马上装有绣鞍金勒,以便出行时,立即可用。这里用“不问”王羲之,自有比王羲之更为重要的事“问”。紧接着一句“颇忆谢生双屐”。谢生,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在温州当太守,常游赏山水,游山时著一种特制的带齿木屐,上山时拔去前齿,下山时拔去后齿。当时人们把这种木屐叫做谢屐。词人说很想念谢灵运的那双木屐。作者用了“不问”与“颇忆”,表达了不羡慕王羲之为官的威仪,而要学习谢灵运徜徉于山水之间的那种感情。“处处长青苔”,谢灵运不在了,那些山路长久没有人走了,都长出青苔了。词的结尾说:“东望赤城处,吾兴亦悠哉。”站在富览亭远望赤城,我的情绪也变得紧张而忧愁起来了。赤城,山名,在天台北,当时被金占领,在说富览亭离赤城很近,担心金国夜里起兵,很快就到这里了。
姜夔抓住温州的一些人文景物、历史遗址,用委婉曲折的笔调,化景物为情思,把含蓄与自然结合在一起,把纪游、怀古、感时、抒情溶合在一起,写得清新俊逸,优思深远,意境非常优美。
姜夔《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词中,提到王羲之、王子晋、谢灵运三人。有“子晋只空台”“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句。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 ,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异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王羲之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 ,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说王谢两家地位高。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
姜夔酷爱《兰亭序》,家中藏有《兰亭序》四本,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应该说,姜夔是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在此词中就用了“不问”两个字。
  谢灵运,原名谢公义,字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文学家,诗人。祖籍陈郡阳夏。祖父谢玄,晋车骑将军;父谢瑍,不慧;其母刘氏为王羲之外孙女。他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山水诗的诗人。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东晋时,他18岁袭封康乐公,刘氏南宋朝建立后,按例被降为康乐侯,故又称“谢康乐”。谢灵运因是名公子孙,才能出众,认为自己应当参与时政机要,但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在朝不得志,曾外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  
永初三年,由于刘宋王朝对谢家始终怀有疑忌,谢灵运被降为永嘉太守。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非常高傲,曾说,天下才共有一石,建安诗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来及现在的闻名之人共分。他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所以在郡心情烦闷,不理政务,一味纵情山水。平日写写诗文,以宣泄胸中块垒。一年后,称疾辞官。
   刘宋文帝元嘉八年 ,宋文帝又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但他还是不理政事,终日出游,被地方官员纠弹,要治他的罪。谢灵运不服,反把有关吏员扣押起来。他还赋诗一首:“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将刘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权,并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暗示要像他们那样为被灭亡的故国复仇雪耻。这种行为和言论,加重了他的罪名,被判免死流放广州。可是刚到广州,朝廷的公文又到了,诬他又犯下了新的叛逆罪,命令将他就地正法。元嘉十年十月谢灵运在广州被处当街斩首,死时年仅四十九岁。
王子晋,周灵王的儿子。王子晋从小就是个非常聪明而有胆识的孩子。据说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正赶上连降大雨,洛邑附近的谷水和洛水合流,洪水漫过了堤岸,几乎要冲毁王宫。灵王着了急,忙命人运土堵水,王子晋为了劝止周灵王不要决洛河之水,这样虽然会防止洪水冲决宫殿,但却会使洛阳百姓生灵涂炭. 讲了一套“川不可壅”的大道理。他的谏言使他的父皇周灵王大为震怒,将他贬为庶人,他因此忧郁成疾,仅16岁就死了,百姓感其恩德,就以平时的称呼“王子”而流传。
王子晋因直言、关心百姓而遭“贬”。谢灵运因才高、有复国志而遇“斩”。“关心百姓”与“有复国志”,这在南宋时是最需要的道德操守。姜夔在词中说“处处长青苔”,在指责当时政局:最需要的道德操守离得太远了!
姜夔词的开拍“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句,是告知:不要对朝庭抱什么幻想,也不要以朝庭用否而决定人生价值。江山是我们的,要珍爱其壮观与美丽,沦海桑田,时序变迁,天生我才要善用。姜夔在词收拍用“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南宋时赤城为金的地域。赤城山在浙江台州天台西北。
姜夔的浙东游,不仅仅是留下了这首“记游”词,也留下了值得赵仲和、叶适等人“激赏”到折节程度的才华和足以让世人称颂的那一颗忧国忧民的心。
  从姜以上三首词中,不难体会到他一颗“流落江湖不忘国”的赤诚之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9 17:20 , Processed in 0.05567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