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8|回复: 0

[其他] 姜夔“说西风消息”的词

[复制链接]

88

主题

89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2
发表于 2022-3-2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夔“说西风消息”的词
          姜清水
姜夔的“家国之忧”是贯穿其一生的抱负,他是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在生存边缘中挣扎,不断奋斗,荜路蓝蒌,锐意进取,不畏艰苦,科考不中,不回头,不以当局用否,仍然坚持自己的初衷,潜心作学问,一生“夔职”要求自己,“流落江湖不忘国”,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与其诸多作品皆能“可宝”的文化遗产。
   姜夔以倾诉黍离之悲”心声,铸就其“家国之忧”的艺术风骨,深刻揭示“大宋南渡”后的内在社会破败惨痛现象,如“零落江南不自由”,《忆王孙》大宋南渡犹如树与叶的分离,且“不自由”;“古城阴”,《一萼红》大宋具在阴暗之时;“池面冰胶,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沈”《一萼红》一片积重难返境地;“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都在空城”,《扬州慢》大宋的“名都”“佳处”已面目全非;“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齐天
乐》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等,皆可见姜夔黍离之悲”的艺术意象运用十分到位,印象深刻隽永。姜夔以细说来自外部的“西风消息”表象,表达“家国之忧”的艺术特征,努力告戒当局警觉“西风压倒东风”,做好防备,拯救大宋。姜夔运用的“黍离之悲”“说西风消息”这两种艺术意象,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姜夔的诗中也比比皆是,而且是两相同向,相辅相成,构建起了他随时可以点燃淑世情怀的伟岸,今以《姜夔“说西风消息”的词》为题,选择几首姜夔在这方面比较重要的词进行解读,只怕还是挂一漏万,就当是抛砖引玉的一块碎石子。
姜夔“说西风消息”艺术意象的命题,来源于姜夔的《惜红衣》词,全词如下: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
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余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姜夔此词受到追捧,评价很高,文坛一向认为是“怀古伤今”的佳作。不仅认为艺术上精湛,如说“对句工整”,“化典无痕”,“格韵高绝”,“清虚骚雅”,而且还有“托意哀丝”,“黍离之感”等评价,甚至有“他说出了一个在凄凉环境和凄凉心境中的落魄江湖词人的凄凉话”的说法。
姜夔这首《惜红衣》词就是在杭州见到杨万里归湖州时作,是运用黍离之悲”“说西风消息”这两种艺术意象的佳作。词人其在词序中交待“荷花盛丽”“数往来红香中”,由感而作,不仅在诉说时序变迁的凄凉环境,也叙述着自己的凄凉心境。由杭州归来,知前程渺茫,闲暇萧散起笔,继而引出愁思,借“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生活现象,暗示只有仔细琢磨,才能理解生活真谛,也提示“静思解惑”。至于什么困惑,词人接着说,西风若来,“红衣半狼藉”,此句有暗喻大宋国破意,若怕有人仍不明白,词人索性点明“维舟试望,故国渺天北”,此中天之痛也。“不共美人游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美人,不一定指美女。《诗经·简兮》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楚辞·离骚》曰: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都不美人指女子。苏轼《赤壁赋》中曰: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以美人寄托理想,亦非指女子而言。从《惜红衣》词意看,所指的美人应是姜夔的朋友或者是当时才子词的收拍“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更具意味。“三十六陂秋色”,形容水乡湖泊之多,指荷花生长地,也言大宋河山,一设问“甚时”,便觉收复失地,恢复大宋遥遥无期,词人伤感无尽。
西风,字面意义是指从西向东吹的风,也指秋风。又秋风衍生为金风,当时宋金对峙,故西风有喻金之意。
姜夔此词作于1187年夏季,是其四次回家乡科考未中,1185年秋离开鄱阳去长沙,姜夔这一次的外游,从此再也未回家乡鄱阳,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飘零客”名头。
姜夔在长沙与父同年任通判的萧德藻相逢,受萧德藻青睐,游历湖南一年整,萧德藻邀约到其新任湖州处。姜夔在汉阳姐家过了秋冬两季,岁暮踏雪载舟顺长江而下,1187年春到湖州,随后应萧德藻推荐去杭州见了杨万里,又应杨万里力举,去苏州谒见范成大。这一年,姜夔往来于湖州、杭州、苏州之间,与杨万里、范成大交往中,得到了他们的极力夸赞,如杨万里盛夸“钓璜英气横白蜺,咳唾珠玉皆新诗”“吐作春风百种花,吹散濒湖数峰雪”;范成大则大赞“鹅鹜声暗雪意豪,直前不惮夜行劳。更能櫜鞬尊裴度,千古人知李愬高。”细细品味杨万里与范成大对姜夔的夸赞,只怕不止是当时文坛巨儒对一个草根的期望,还有的是姜夔真才实学让他们心存折服。特别是杨万里的“吐作春风百种花,吹散濒湖数峰雪”,范成大的“更能櫜鞬尊裴度,千古人知李愬高”,这是说姜夔给南宋文坛带来了一股清新氛围,将会名垂千古。
姜夔也真是命运多舛,科考不中,朝中有人,又遇此时朝廷正在进行一场“裁汰冗滥”与“限制恩荫”的大变革运动。据史料记载单是一个临安府在此三年期间罢逐青吏三百多人,裁汰百司冗官七百多人,”从姜夔行迹考中也得知,杨万里与范成大对姜夔才华如此夸与赞,两个文垃巨头也让姜夔以后人脉平台升格,打下了一坚实的基础,给姜夔展示才艺有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可在眼下就没有让姜夔的生活带来什么转变,可以说困境未脱,甚至是从此他就“飘零江湖”了,没能让萧德藻所期盼才有所用的进入官方阶位,姜夔在湖州留去成了萧德藻左右为难的事,好在姜夔杭州、苏州归来,其一曲《姑苏怀古》声名远播,得到了萧德藻的侄女激赏,成了他与萧氏的媒人,萧德藻也只好坐实这场婚事,“亲情关照”天经地义,姜夔也又有家了,这才让姜夔在近都城的湖州继续作学问,有了一个顺理成章的理由。事实证明,姜夔有了杨万里、范成大的人脉平台,又临近都城杭州,其学问越发作大了,不仅在诗词方面有了风格成熟时期,在“温柔敦厚”道路上越走越远,达到了“反俗为雅”的最高境界,也完成了为作诗立法的《诗说》与为书立法的《续书谱》,两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学艺术理论巨著的脱稿,又向朝廷献上了其多年研究礼乐重大成果,《大乐议》《琴瑟考古图》《铙歌鼓吹曲十四首》,其在越地考察学习,作有具有国歌意义的《越九歌》,以及其受好友张平甫之托,完成了记实性文学《张循王遗事》一书,等等,这些都对姜夔后来名满天下,产生了促进作用。
姜夔《姑苏怀古》诗如下:
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
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
姜夔此诗的艺术评价在文坛甚高,此诗起句疏宕,不涉题旨欲抑先扬,写晚云悠闲、白鹭自适、星斗灿烂、山川依然,说景微妙,相形之下怅望苏台柳就流露出了一种苦涩的况味,怀古伤今之情纡徐委折,使人愀然动色。姜夔姑苏怀古这首诗里,昔日的愤懑和忧虑化作了淡淡的惆怅,仿佛若有所失或是其中蕴涵的历史沧桑感和某种个人情愫的积淀与之心境契合,景物的渲染与感慨的抒发相得益彰,物是人非的历史感更加厚重,此诗兴味深厚而笔致飘逸,具蕴藉空灵之美。如说首句一个字,归云的飞动之势可感,空灵雅致,显示出大自然正处在微妙的瞬息变幻之中。刹那间云消天开,诗人站在船上,俯视江中,只见江水澄澈,群星璀璨。在这静谧开阔的背景上,白鹭眠于沙滩,悠然自得。前句写动,后句写静,动静相形,充满画意。晚云悠闲,江水澄清,星斗灿烂,白鹭自适,此乃江山永恒之意。诗人蓄意刻画一个清幽的境界,是借不变的姑苏夜景暗寓变化的人事。
“鹭眠沙”一句,笔宕得极远。下联一转,“怅望”两字将全篇约束在“怀古”之思上,引入正题。此转看似突兀,实与上句脉络贯穿,极尽纵收开阖之致。“苏台柳”的形象,在宁静的夜色中依稀可见,竟使旅人愀然动色。姑苏台乃当年吴王夫差所筑之宫殿,奢侈、豪华,以供吴王淫乐。“今王既变鲧、禹之功,而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国语·吴语》)于是越国趁虚而入,“范蠡……击鼓兴师以随使者,至于姑苏之宫……遂灭吴。”吴王身死国灭,皆因逸豫忘身所致。诗人触景生情,他身处南宋末世,国势衰微之感油然而起。当时宋金对峙,南宋朝廷苟安半壁,以为已臻承平之世,高枕无忧,于是极园囿之乐,尽声色之娱。“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乃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此处“苏台柳”俨然是历史的见证。结句“曾与吴王扫落花”,道尽了千余年来“苏台”的沧桑,怀古伤今,饶有远韵。
姜夔此诗妙在碍而实通,放得开,收得拢。一起两句不着题旨,看似闲笔,却暗逗下文,让结句翻出深意。“空中荡漾最是词家妙诀。上意本可接入下意,却偏偏不入,而于其间传神写照,乃愈使下意栩栩欲动。”(刘熙载《艺概》)此诗正是达到了这样的境界。罗大经《鹤林玉露》说:“姜尧章学诗于萧千岩,琢句精工。有诗云: ‘……曾与吴王扫落花’杨诚斋喜诵之。”
姜夔此诗看似是清淡、冷俊的词组,如流水、落花、星影、
夜暗、低云、垂柳、眼鹭、小舟、行人等勾划出深沉的思绪,构成忧伤意象,但诗人心中就在流淌热血,一个大好的吴国怎么弄成这样?他以历史变迁,吴国灭亡之事警醒当局:柳枝收残局为时不远了。
姜夔在夏季到苏州谒范成大,到冬季才回湖州,途中过吴松时作有《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词一首,全词如下: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姜夔在《诗说》中说诗四大要素:大凡诗,自有气象、体面、血脉、韵度。”其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同理。从此词可知其所言与
实践一致。
   此词上片词写之境,是词人俯仰“天地”之境。首句“燕雁无心”,时值冬天,正是天空有燕雁南飞的时节。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京口》:“雁频辞蓟北。”《金陵道》:“北雁行行直。”《雁》:“南北路何长。”姜夔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此词。此词开拍则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有化用陆龟蒙诗意。陆龟蒙《秋赋有期因寄袭美》:“云似无心水似闲。”《和袭美新秋即事》:“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下句紧接无心写出大地之境:“太湖西畔随云去。”燕雁随着淡淡白云,沿着太湖西畔悠悠飞去。燕雁之远去,暗喻自己飘泊江湖之感,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随云去”无心,则又喻示大宋南渡“不自由”,诗人有心“随云去”,念江北故国意侧漏。宋陈郁《藏一话腴》云:白石“襟期洒落,如晋宋间人。语到意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张羽《白石道人传》亦曰其“体貌轻盈,望之若神仙中人。”但姜夔与晋宋名士实有不同,晋宋所谓名士实为优游卒岁的贵族,而姜夔一生布衣,又值南宋衰微之际,家国恨、身世愁,实非晋宋名士可比。故下文写出忧国伤时之念。太湖西畔一语,意境阔大遥远。太湖包孕吴越,“天水合为一”(陆龟蒙《初入太湖》)。此词意境实与天地同大也。“数峰清苦”,此句的数峰之清苦无可奈何反衬人之万千愁苦。拟人写山,“商略黄昏雨”,鲜此奇绝之笔。诗人的苦楚,也是国家的苦楚,天灾人祸不断,腥风血雨连绵,黄昏人归遇雨阻,心酸愁苦无法数。比之辛稼轩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虞美人》),是完全不同的况味和意境。天空有燕雁自由随云飞翔,地上大宋不自由随云零落,一动一静,一宽一窄,一大一小,天地之别。天地之境让诗人心境伤感万千。境景是情怀,情怀化境景,伤感着自己,也伤感着零落江南的大宋,也警示当局“黄昏雨”随时若来。
   接着下片词写之境,是词人俯仰“今古”之境。“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第四桥所在地是陆龟蒙的故乡。《吴郡图经续志》云:“陆龟蒙宅在松江上甫里。”松江即吴江。天随子为陆龟蒙之自号。天随语出《庄子·在宥》“神动而天随”,意即精神之动静皆随顺天然。陆龟蒙本有胸怀济世之志,其《村夜二首》云:“岂无致君术,尧舜不上下。岂无活国力,颇牧齐教化。”可是他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又不第,只好隐逸江湖。姜夔平生亦有家国之忧壮志,《昔游》诗云:“徘徊望神州,沉叹英雄寡。”《永遇乐》:“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但他亦举进士而不第,飘泊江湖一生。此陆、姜二人相似之一也。陆龟蒙精于《春秋》,其《甫里先生传》自述:“性野逸无羁检,好读古圣人书,探大籍识大义”,“贞元中,韩晋公尝著《春秋通例》,刻之于石”,“而颠倒漫漶翳塞,无一通者,殆将百年,人不敢指斥疵纇,先生恐疑误后学,乃著书摭而辨之。”姜夔则精于礼乐,曾于南宋庆元三年“进《大乐议》于朝”,时南渡已六七十载,乐典久已亡灭,姜夔对当时乐制包括乐器乐曲歌辞,提出全面批评与建树之构想,“书奏,诏付太常。”(《宋史·乐志六》)以布衣身份而对传统文化负有高度责任感,此二人又一相同也。姜夔以陆龟蒙自比,正是这种精神气质上的认同感,使姜夔有了“沉思只羡天随子,蓑笠寒江过一生”(《三高祠》诗),及“三生定是陆天随”(《除夜》诗)之语。“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即是这种认同感的体现,又是发出紧紧追随或是学习榜样的心声。
   吴松第四桥,其地仍在,天随子,其人则往矣。中间下“拟共”二字,便将仍在之故地与已往之古人与自己连结起来,泯没了古今时间之界限,物我两忘,相融相合。这是词人为打破古今局限寻求与古人的精神句诵而采取的特殊笔法。再如刘过《沁园春》之与东坡、乐天、林和靖交游,亦是有此一笔法体现。“古今”之境,古有陆龟蒙“胸怀济世志”,今有诗人“家国之忧”,两向相吸,感同身受,一脉相承,千古不变。以上写了天地自然、物象,古今人生、历史,笔笔翻出新意,结拍就更写出现了时代,笔力康健无限。“今何许”三字,语意丰富,涵盖深广。何许有何时、何处、为何、如何等多重含义。故“今何许”包含今是何世、世运至于何处、为何至此、如何面对等意。此是囊括宇宙、人生、历史、时代之一大反诘,是充满哲学反思意味一大反诘,也是天地、古今境况的统收。而其中重点,主要在“今”之一字。“凭栏怀古”,笔力雄劲,气象阔大。天与地、古与今,上下映照成文,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历史意蕴。应知此地古属吴越,吴越兴亡之殷鉴,曾引起晚唐陆龟蒙之无限感慨:“香径长洲尽棘丛,奢云艳雨只悲风。吴王事事须亡国,未必西施胜六宫。”(《吴宫怀古》)亦不能不引起姜夔之无限感慨:“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除夜》) 怀古正是为了伤今,“残柳参差舞,”柳本纤弱,那堪又残,故其舞也参差不齐,然而仍舞之不已。“舞”之一字执著有力,苍凉中寓含悲壮,悲壮中透露苍凉。“残柳参差舞”这一自然意象,实际上是南宋衰世的象征,隐然包含着虽已残破仍不甘灭亡的意味,“西风消息”正是这种警觉。这与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象征唐朝国运的不可挽回有同工之妙。而其作为自然意象之本身,则又补足“今何许”一大反诘之自然意蕴。结笔之意境,实为南宋国运之写照。返观数峰清苦二句,其意蕴正为结尾之伏笔。辛稼轩作《摸鱼儿》,结云:“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乃是与此同一意境。姜夔此词用“舞”字结穴,蕴含无限苍凉悲壮,较之更加伤感。
   善于提空描写,从虚处着笔,是姜夔词的一大特点。此词将身世之感、家国之恨融为一片,乃南宋爱国词中无价瑰宝。而身世家国皆以自然意象出之,自然意象在词中占优势,又将自然、人生、历史、时代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这首词无限感慨,全在虚处,正是“意愈切而词愈微”,这种写法,易形成自我抒写之形象与所写之意象间接开距离,造成朦胧之美感。此词声情之配合亦极精妙,上片首句首二字燕雁为叠韵,末句三四字黄昏为双声,下片同位句同位字第四又为叠韵,参差又为双声,分毫不爽,自然天成。双声叠韵之回环,妙用在于为此一尺幅短章增添了声情绵绵无尽之致,伤感随声律盘旋,让人回味不尽。姜夔的诗词就是这样,很注意声律相协,使诗词更具有优雅的韵味。
   姜夔从与范成大交往之后,“家国之忧”思想更浓,特别是他“合肥恋歌”唱到高潮,也是走向衰亡的1191年。他从1190年冬到合肥,用了整整一年时间,经过了久别重逢的喜悦,短暂分离的酸痛,突然变故的迷惘,四处寻找的限苦,终归无望的失落,以词诉说着这段令他一生缠绵悱恻的情事,最后未能成正果。在冬季带着满腹苦水直奔苏州找范成大,《暗香》《疏影》两词产生。
姜夔《暗香》《疏影》两词,在词坛评价达到了一定高度,“空前绝后,独有千古”“真为绝唱”“发二帝之幽愤,伤在位之人也”“无限情事,即寄其中”“无句非梅,无意不深”“托喻君国,感怀今昔”“读之使人神观飞越”等等。
姜夔《暗香》《疏影》两词,是其清刚婉丽艺术风格成熟时期的作品,较之其《扬州慢》词,又进一步,比之其大成之作《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词,略逊一筹。限于篇幅,此两词本文不展开,只围绕本题之意释读点滴。
姜夔此两词应该是咏梅的姐姐篇,《暗香》是引子,《疏影》是正文,相互映衬。《暗香》是梅的姿态,《疏影》是梅的精神。两词句句说梅花,而字字意却在家国之忧。
《暗香》词上篇借月色照梅开拍,拉开词笔空间,说梅花的香气入“瑶席”,使词人动心倾情。词的下篇则以国运“寂寂”,说梅花生活环境与状态,叹“片片吹尽”,最后一问更加奇巧,“几时见得”,字面是何时能再见,意却在“大宋繁华何日恢复”。这一问,使《疏影》出之有据。
姜夔的《暗香》《疏影》两词借以咏梅花之题,感概身世凄凉、时代悲痛、国运衰败,诉说着心中幽怨积愤,怀念大宋辉煌时期,企盼祖国恢复美好,意在若用“梅花精神”重整河山,体现了词人耿耿之心,切切之痛,殷殷之情。特别是《疏影》一词耐人寻味。姜夔用梅花女神绿衣童子之典说明梅花洁白如玉,招人喜爱,可是生不逢时,用自倚修竹之典说明梅花如佳人,强调梅花弱小之势。点出时代近黄昏,佳人也很无奈。由佳人无奈引出昭君出塞之典,用昭君想回家宁愿做弱小的梅花,联系到梅花妆之典,梅花妆是一个漂亮、美丽的世界。应该看重梅花妆给人们带的幸福和欢乐及美妙生活,由此就有金屋藏娇之典的出现,告知人们要珍惜那梅花盛开的时光,词人用笛声惊落梅典来说梅花的落尽,美好时光的流失,不能怪词人西风消息。姜夔此词六个典故串连紧密,犹如山泉流水顺畅,天空云飞无痕,尽情追思大宋繁华,诉说南渡后苍凉,希望“梅花精神”拯救河山
《疏影》词开拍,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一幅大宋“风雨飘摇零落”图画呈现在词面。接着一句“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说大宋客居近黄昏,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意象,深刻揭示大宋南渡无奈无助之辛酸。由此就有“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句,靖康之耻历历在目,二帝怀思江南江北的故国之情油然而生。归乡之志常在,不当皇帝愿为花,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词人说梅花妆曾经是皇宫时尚,独领风骚,“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应该重视,早做打算,“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理想与现实相去甚远,如是有了“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梅花精神未能拯救大宋,莫怪词人的吹“哨”声。词的收拍“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是一声叹息,大宋恢复荣光,那只有到史册中去看了。
姜夔在1193年前后完成《张循王遗事》一书,张循王裔孙张平甫为报答姜夔敢为杀岳飞集团成员之一张俊的励志立传,在萧德藻因病归乡,于1195年帮姜夔移居杭州,此后姜夔结识了时任朝请大夫、绍兴知府、浙江东路安抚使等官职的辛弃疾。姜夔与辛弃疾唱酬多次,大多是激励辛弃疾举旗北伐,收复失土,恢复大宋。如“今但借、秋风一塌,公歌我亦能书”,《汉宫春·次韵稼轩》,表示借辛弃疾秋风扫落叶之军势,将军指挥到那我就可以打到那;“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乌”,《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希望将军能给大宋带来黎明的曙光;“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北伐抗金,收复中原,是大宋人心所向,希求战鼓敲响。三篇酬唱围绕激励将军举旗北伐,犹如三通战鼓,催促着辛弃疾整装待发,也表达了词人自己对北伐抗金的坚定态度。据史料称,辛弃疾这时期也确有行动,如创建秋风亭,表示北伐决心,并多次遣谍至金,侦察其兵骑之数,屯戍之地,将帅之姓名,帑廪之位置等。并欲于沿边招募士丁以应敌。朝廷也积极备战。可是,由于时任相位的韩侂胄,为了消除“庆元党禁”对他个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未充分备战的情况下,于1206冒然发动了“开禧北伐”,致先有小胜,终归惨败,甚至到战后议和时,竟然是要献上韩侂胄的头颅。
这里围绕本题旨读一下姜夔的《洞仙歌》词,全词如下:
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
花中惯识,压架玲珑雪。乍见缃蕤间琅叶。
恨春将了,染额人归,留得个、袅袅垂香带月。
鹅儿真似酒,我爱幽芳,还比酴醿又娇绝。
自种古松根,待看黄龙,乱飞上、苍髯五鬣。
更老仙、添与笔端春,敢唤起桃花,问谁优劣。
夔此词因为“黄龙乱飞上”与“添与笔端春”两辞被误读,对全词的解读,也一直处于“冷淡”之境,问者甚少。“黄龙乱飞上”:读为“枝繁叶茂”,以树干形似。“添与笔端春”:读为妙笔生花,请求辛弃疾酬唱。如此解释,考量再三,无法进入姜夔此词的艺术世界。若把“黄龙乱飞上”理解为“胡马窥江,金兵入侵。”“黄龙“:宋时有名句,直捣黄龙,亦指金国。语出宋代.《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添与笔端春”理解为“希望辛弃疾出山,挥发大手笔,举旗北伐,给江山添彩。这样读来,只怕又是另一番天地,如此,才好读通全词,韵味彰显。
夔此词开拍介绍黄木香花,花中惯识,压架玲珑雪乍见缃蕤间琅叶。”花是老相识,满目压技梢如诗如雪。似黄玉无杂质。词人赞美黄木香花之意深远,有把黄木香喻江山美好之意。接着词人叹惜,恨春将了,染额人归,留得个、袅袅垂香带月。”恨春天将去,两额白发人归,难得再欣赏到此花,留下清香飘向天中月。这几句语言,词人伤春情怀显露,更在说“西风消息”。
    词人在下片起头,表示爱黄木香花。鹅儿真似酒,我爱幽芳,还比酴醿又娇绝。”这三句说黄木香花似酴醿,比酴醿花还丽,明确爱“江山”的理由。“自种古松根,待看黄龙,乱飞上、苍髯五鬣”三句,词人思维跳跃,笔锋婉转由爱黄木香花,想到爱江山,更爱大宋。“自种古松根”,大宋百余年来,根深蒂固似古松。可惜“待看黄龙,乱飞上”一个好端端的大宋国家,被胡马窥江,金兵入侵,古松变成了他家堂前屋后的盆栽,随意搬迁,任人宰割。这苍髯五鬣”四字用得清脆有声,苦痛万般,又是真情现实的直面观。若说“古松”象征大宋,“苍髯五鬣”就是暗指大宋当时国势,半壁江山,囯破之局,改颜换姓,成了人家庭院中的玩物。更有玩味的在收尾四句,“更老仙、添与笔端春,敢唤起桃花,问谁优劣”,辛弃疾比姜夔年长16岁,姜夔称辛弃疾更老仙”,是常礼,也是尊敬。“添与笔端春期盼辛弃疾能出山,拿出大手笔,举旗北伐,抗金复国,希望看到一个有百花齐放,可与桃花争春的大宋恢复,繁荣昌盛。
姜夔此词写得含蓄婉顺,落笔高雅,属其大成作品开端。先写到大宋美丽如花,根深如松,而后被胡马窥江”,落得个“苍髯五鬣”地步,这时的词人听说大将军辛弃疾又被起用,认为有了期盼与希望,在词中提出添与笔端春”,力求北伐抗金梦实现,希图大宋有一个美好的春天到来。
夔到了暮年,有过一次浙东游,这年是刚刚开禧北伐”之后,人们到了谈战色变的地步,不敢言及战事。姜夔就以文人之心,国民之职,叙述其所想所忧,一曲《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词,把他的清刚婉丽艺术风格推向了巅峰,日月同辉;也把他的“西风消息”文学意象刻在词坛,熠熠光辉;更把他家国之忧的淑世情怀燃烧千古,灼灼辉辉。
水调歌头·永嘉富览亭作
  日落爱山紫,沙涨省潮回。平生梦犹不到,一叶眇西来。欲讯桑田
成海,人世了无知者,鱼鸟两相推。天外玉笙杳,子晋只空台。
倚阑干,二三子,总仙才。尔歌《远游》章句,云气入吾杯。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处处长青苔。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
若说《扬州慢》是姜夔的成名之作,《暗香》《疏影》则是其风格成熟之作,那么这首《水调歌头》就是他成就最高的作品,真正达到了“野云孤飞,去留无迹”高度。
姜夔《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词中提到王子晋、王羲之、谢灵运三人。有子晋只空台”“不问王郎五马,颇忆谢生双屐句。很有意味的是此词中,姜夔竟然说是他喝酒时,有二三个仙才之“云气入吾杯”,尤其点到屈原的《远游》诗名,姜夔借屈原的《远游》诗的爱国主题,引出对谢灵运身世的回顾,此处用笔用情都十分到位。可见姜夔不仅是终身念念不忘屈原的“词章”,而且把屈原的“爱囯精神”吞在肚中,融化在血脉里,牢记于心,随感而发,与屈原反覆吟咏心愁凄而增悲”“求正气之所由”的主题,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羲之出身于名门望族琅琊王氏,王氏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就是指谢家事。王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王郎五马说的是王羲之在永嘉任职时,出行需五马驾车。
    姜夔酷爱《兰亭序》,家中藏有《兰亭序》不止四本,日日研习,并作有七个《兰亭序》考在。姜夔在词中说不问”王羲之,也就是说他此次对酷爱的《兰亭序》作者的事,可以不去过问,当然也就不是此词词旨所要说的“更要事
王子晋(一作乔),周灵王的儿子。王子晋从小就是个非常聪明而有胆识的孩子。在他十二、三岁的时候,正赶上连降大雨,洛邑附近的谷水和洛水合流,洪水漫过了堤岸,几乎要冲毁王宫。灵王着了急,一边忙命人运土堵水,一边决定挖洛堤放水。王子晋为了劝止周灵王不要决洛河之水,这样虽然会防止洪水冲决宫殿,但却会使洛阳百姓生灵涂炭,讲了一套“川不可壅”的大道理。他的谏言使他的父皇周灵王大为震怒,将他贬为庶人,他因此忧郁成疾,年仅16岁就死了,百姓感其恩德,就以平时的称呼“王子”而流传。
温州有王子晋吹笙台遗迹。姜夔这里在说有也是”的,无人念及。姜夔“台”,当指王子晋所筑起的“替百姓着想”的“思想高台”。
谢灵运(385--433)原名谢公义,字灵运又称谢客。他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谢灵运才能出众,认为自己应当参与时政机要,宋文帝对他“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他在朝不得志,好营园林,游山水,制作出一种“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的木屐,后人称之为“谢公屐”。姜夔所指“谢生双屐”,当是说谢灵运“人生足迹”。
永初三年,由于刘宋王朝对谢家始终怀有疑忌,谢灵运被降为永嘉太守。谢灵运自恃门第高贵,又才华横溢,非常高傲,曾说过,天下才共有一石,建安诗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余下一斗由自古以来及现在的闻名之人共分。他恃才傲物,自以为在政坛上应受到格外的器重,殊不料反遭朝廷排挤,被调离京城建康,在到永嘉留情山水,不理政事。
元嘉八年,宋文帝又让他出任临川内史,他还是不理政事,终日出游,被地方官员纠弹,要治他的罪。谢灵运不服,反把有关吏员扣押起来。他还赋诗一首:“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将刘宋王朝比作暴秦政权,并以张良、鲁仲连自比,暗示要像他们那样为被灭亡的故国复仇雪耻。这种行为和言论,加重了他的罪名,被判免死流放广州。可是刚到广州,朝廷的公文又到了,诬他又犯下了新的叛逆罪,命令将他就地正法。元嘉十年10月谢灵运在广州被处当街斩首,死时仅四十九岁。一代文豪犹如一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划过一道短暂而耀眼的光芒。
王子晋因直言、关心百姓而遭“贬”。谢灵运因才高、有复国志而遇“斩”。“关心百姓”与“有复国志”,这在大宋南渡后,剩下半壁江山时,是最需要的道德操守。姜夔在词中说“处处长青苔”,在指责当时政局:最需要的道德操守离得太远了,无人问津!
姜夔这首《水调歌头·富览亭永嘉作》词,通篇词是在警示当局莫忘“为民心”,莫失“复国志”。说南宋全然无“为民意”“复国志”,收拍仍然还说“东望赤城近,吾兴亦悠哉”,金占地赤城太近,“西风”将至,忧兴上头。真是:洒尽词人血,悠忧无尽头。
姜夔此词的委婉程度与用字水平达到了非一般的境界,蕰藉非常深沉,用字十分考究,一个“空”字与一个“颇忆”组辞,把词人的心声驻入在其中,给读者一个宽广空旷的想象空间。
纵观姜夔的一生,时运不命途多舛,与屈原“遭谗去职,屡被放逐”相差无几,屈原的“忧愁怨愤”艺术思维,在姜夔的作品中得以传承与发扬,屈原的“爱国情操”也在姜夔的诗词中得到完整体现,可见,姜夔受屈原的“影响”是非常大而持久的,可以说是伟大的“屈原精神”构建起了姜夔“心忧家国”思想的内核基础与核心灵魂,姜夔才有了“说西风消息”“念黍离之悲”“唱时代悲歌”贯穿一生的词心诗语,筑就了其一个大愁大忧的伟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9 19:39 , Processed in 0.0572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