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30|回复: 0

[其他] 姜夔“主张抗金”的词

[复制链接]

88

主题

89

帖子

27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72
发表于 2022-3-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姜夔“主张抗金”的词
             姜清水
南宋(11271279年),中国历史上的正统朝代,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建庙称帝,延续宋统,国号,史称南宋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后,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幸免于难,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公元1138年,宋室迁都临安府。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此后,金国几度南下都未能消灭南宋,南宋数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双方逐渐形成对峙局面。于是,南宋主战的“还我河山”“收复失地”与议和的“议和求安”“画界而治”两派的斗争激烈。姜夔生活在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时期,他的主战声音一直被忽视,今借其与辛弃疾词酬唱的《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汉宫春·次韵稼轩《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四首词窥探一斑。
姜夔与辛弃疾相识于1203年左右,这时的姜夔离开湖州,在张平甫的帮助下已移居杭州多年。这年暮春,姜夔得到一束漂亮好看的鲜艳黄木香花,甚是欢喜,赶忙插进书房中之中上的花瓶,观赏良久,待冷静后考虑再三,心中有了一些想法,快速用笔挥墨写就了一首《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词,自己品赏了一番,自觉满意,踱步回身,用手到花瓶中取下花朵,直奔辛弃疾官邸。姜夔在词结集时保留了该词,让读者可欣赏到其原作。姜夔《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全词如下:
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
花中惯识,压架玲珑雪。乍见缃蕤间琅叶。恨春将了,染额人归,留得个、袅袅垂香带月。
    鹅儿真似酒,我爱幽芳,还比酴醿又娇绝。自种古松根,待看黄龙,乱飞上、苍髯五鬣。更老仙、添与笔端春,敢唤起桃花,问谁优劣。
夔此词因为“黄龙乱飞上”与“添与笔端春”两辞被误读,对全词的解读,也一直处于“冷淡”之境,问者甚少。“黄龙乱飞上”:读为“枝繁叶茂”,以树干形似。“添与笔端春”:读为妙笔生花,请求辛弃疾酬唱。如此解释,考量再三,无法进入姜夔此词的艺术世界。若把“黄龙乱飞上”理解为“胡马窥江,金兵入侵。”“黄龙“:宋时有名句,直捣黄龙,亦指金国。语出宋代.《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添与笔端春”理解为“希望辛弃疾出山,挥发大手笔,举旗北伐,给江山添彩。这样读来,只怕又是另一番天地,如此,才好读通全词,韵味彰显。
夔此词开拍介绍黄木香花,花中惯识,压架玲珑雪乍见缃蕤间琅叶。”花是老相识,满目压技梢如诗如雪。似黄玉无杂质。词人赞美黄木香花之意深远。接着词人叹惜,恨春将了,染额人归,留得个、袅袅垂香带月。”恨春天将去,两额白发人归,难得再欣赏到此花,留下清香飘向天中月。这几句语言,词人伤春情怀显露。
    词人在下片起头,表示爱黄木香花。鹅儿真似酒,我爱幽芳,还比酴醿又娇绝。”这三句说黄木香花似酴醿,比酴醿花还丽,明确爱的理由。自种古松根,待看黄龙,乱飞上、苍髯五鬣”三句,词人思维跳跃,笔锋婉转由爱黄木香花,想到更爱江山,说大好江山“自种古松根”,大宋百余年来,根深蒂固似古松。可惜“待看黄龙,乱飞上”一个好端端的江山,被胡马窥江,金兵入侵,古松变成了他家堂前屋后的盆栽,随意搬迁,任人宰割。这苍髯五鬣”四字用得清脆有声,苦痛万般,又是真情现实的直面观。若说“古松”象征大宋,“苍髯五鬣”就是暗指大宋当时国势,半壁江山,囯破之局。更有玩味的在收尾四句,“更老仙、添与笔端春,敢唤起桃花,问谁优劣”,辛弃疾比姜夔年长16岁,姜夔称辛弃疾更老仙”,是常礼,也是尊敬。“添与笔端春期盼辛弃疾能出山,举旗北伐,抗金复国,希望看到一个有百花齐放,可与桃花争春的大宋恢复,繁荣昌盛。
姜夔此词写得含蓄婉顺,落笔高雅。先写到大宋美丽如
花,根深如松,而后被胡马窥江”,落得个“苍髯五鬣”地步,这时的词人听说大将军辛弃疾又被起用,认为有了期盼与希望,在词中提出添与笔端春”,力求北伐抗金梦实现,希图大宋有一个美好的春天到来。
汉宫春·次韵稼轩蓬莱阁
一顾倾吴。苎萝人不见,烟杳重湖。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
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小丛解唱,倩松风、为我吹竽。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鸟。
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已六十四岁的辛弃疾被任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年迈的辛弃疾精神为之一振。辛弃疾姜夔绍兴一叙。姜夔此词是为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而作的和词。辛弃疾原词主旨是借吴越之争题,发心中愤慨,论人间沧桑,议南宋被西风”“变灭”的局势,也流露出辛弃疾当时对朝庭的不满和难以改变现实时悲凉情绪。
姜夔这首词是就吴越时美女西施之事展开,开篇就是一句:一顾倾吴。苎萝人不见,烟杳重湖。把美人计的主角西施一顾,致使吴国倾覆事实点破,接着说美女西施如今不见了,只留眼前生养美女西施的鉴湖水面上的烟雾。姜夔就此发表议论,说当时事如对弈,此亦天乎。大夫仙去,笑人间、千古须臾。吴越之争,犹如一场下棋游戏,把你死我活的战场说成是游戏,这是姜夔为下文埋下伏笔。游戏并非天意,而是人为。文种大夫被杀,岂是功带来的罪。可笑人世间,千年不过是顷刻之间变化。姜夔此刻笔端一转,说我好似游戏疲倦了,夜中泛一舟图个清闲,然而耳边觉得有人呼我。世间就是这样,逝者已逝去,活者就有责任活。无法清闲下来,责任使然。姜夔用水鸟相呼喻世间不平静,有责任的人不能清闲,仍然要前行有倦客,扁舟夜泛,犹疑水鸟相呼”三句,即是对前面的总结,又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下片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下片开始仍借古迹述事,进一步宣发议论与感慨。秦山对楼自绿,怕越王故垒,时下樵苏”三句,说绍兴有名的秦山,对着蓬莱阁杂草丛生呈绿色,越王的故营盘,当下已经是夫关顾打草维持生机的地方。接着一笔字,可这笑无法笑出来,是苦笑,笑得很不痛快。只今倚阑一笑,然则非欤。仔细想来,吴越之争当然不是一场游戏。小丛解唱,倩松风、为我吹竽”,虽然这时辛大将军热情招待姜夔,派小丛为了解除他的忧伤给他唱歌,并请来山林之中的松风伴奏,有美妙的乐曲,这应是人生快事。按说辛弃疾这么高的规格接待姜夔,应该是姜高兴的事,可是姜夔就是高兴不起来。据考辛弃疾喜欢乐曲与演唱,他有府上乐队与演艺人员,常常把他们带到身边。姜夔所说:小丛解唱”,当是此事的一个印证。
姜夔千里迢迢从杭州赶来绍兴,当然不只是为听音乐,那为什么而来呢?姜夔此词的收拍点明心中所期盼的大事更坐待,千岩月落,城头眇眇啼鸟。我姜夔活在世间都有水鸟相呼,责任所在,你辛大将军责任重大,用音乐、美味招待我并非我所愿,我姜夔所期盼的是希望你辛大将军领军北伐,我在黑夜里等待你带来大宋朝的黎明时刻,让我听到城头百鸟争鸣。
辛弃疾原词以吴越之争论人间冷暖,世间沧桑,云雨变化在倾刻,称赞范蠡与西施隐居的生活快乐,冷观吴越霸业的消亡,有强烈的归隐思想。姜夔的词紧贴吴越之争典故,点明西施起到了一顾倾吴的作用,历史人物不在,故事存留,活着的人要有责任。姜夔以自己还有水鸟相呼,责任在身,力劝辛弃疾要为国家做事,激励辛弃疾举旗北伐,收复失地,为大宋朝带来百鸟争鸣的黎明。
汉宫春·次韵稼轩
云曰归欤。纵垂天曳曳,终反衡庐。扬州十年一梦,免仰差殊。秦碑越殿,悔旧游、作计全疏。分付与、高怀老尹,管弦丝竹宁无。
    知公爱山入剡,若南寻李白,问讯何如。年年雁飞波上,愁亦关予。临皋领客,向月边、携酒携鲈。今但借、秋风一榻,公歌我亦能书。
姜夔此词仍是在绍兴与辛弃疾唱酬的。辛弃疾此时“归隐之意仍旧强烈,姜夔以兄弟谈心式的语调仍然力劝辛弃疾为北伐抗金举旗。开拍云曰归欤。纵垂天曳曳,终反衡庐”,说归隐这件事啊,其实是注定的。像鹏鸟,就算展翅飞得再高再远,在天上飞腾万里,还是会回到它的旧巢。垂天曳曳”,取自《庄子·逍遥游》: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接着化用杜牧《遣怀》十年一觉扬州梦 ”意,说流光过隙,光阴很快,“扬州十年一梦,免仰差殊”,合眼闭眼、俯仰瞬息间整个世界都不同了。秦碑越殿,悔旧游、作计全疏”,三句说秦时碑、越时殿,顷刻便成古老的记忆。时间过得这样快,我很后悔与过去交往的朋友日渐疏离,日子也过得很不像样。旧游”,指过去的朋友或交游地方,也可以指过去的行为、游历经历。悔旧游、作计全疏,也就是后悔自己将过去的光阴闲度朋友疏远了,人生计划也都落了空。说这样的话,是为了后面两句做铺垫。正因自己先前的日子过得不像样,所以现在才想要分付与、高怀老尹高怀老尹即指辛弃疾,说他是情怀高远的人。彼时辛弃疾刚到绍兴府就任,可称之为府尹,年岁也大了些,所以用老尹来指代。而分付与有一种托付的愿望,要把国家前途都交由辛弃疾,有寄予厚望的意思。
词的下片从夸赞辛弃疾开始,知公爱山入剡,若南寻李白,问讯何如”。“爱山入剡”语,化用李白的《秋下荆门》诗,“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句,意在说辛弃疾“不为鲈鱼”而“入剡”,是为国家安定而来绍兴任职的,是为了释放建功立业的抱负,潜台词当然还有夸辛弃疾具有李白的才华与胸怀。“年年雁飞波上,愁亦关予”,这两句说每一年,大雁从水上来来往往飞过,南来北往,自由来回,你辛弃疾却也与北方南渡遗民一样,回不了自己的家乡。这一份愁苦,我亦能感受,忧甚愁多。后面一句临皋领客,向月边、携酒携鲈”,明显是苏轼说大宋繁荣时事。苏轼在黄州的时候,常常带领一群朋友去赤壁游玩。作《后赤壁赋》的那晚,他和两个朋友在回住处临皋亭的路上游兴忽起,想去夜游赤壁。朋友家正好有一尾鲜鱼,可惜没有酒。于是他跑回家问夫人,果然夫人藏了酒以备他不时之需。于是大伙儿提了酒和鱼,兴高采烈地去玩了。这里词人想告诉辛弃疾大宋有过繁荣昌盛时期,不仅是一种追思,也是一种提示,只有大宋恢复以前的样子,才有好日子过。于是,词人的收拍就来得自然,今但借、秋风一榻,公歌我亦能书”。
姜夔收拍中的“秋风”,指的是辛弃疾到绍兴上任之后建的秋风亭姜夔“次韵”的辛弃疾词,即是辛弃疾在秋风亭时所作的《汉宫春》。姜夔理解了辛弃疾建的秋风亭意,是想借秋风扫落叶之势,举旗北伐,横扫金兵。今但借、秋风一榻,公歌我亦能书。一腔赤诚,一派豪情满志,在说只要辛大将军发号施令,举旗北伐,你指挥到那,我亦打到打,仍然是激励将军主张抗金的一片赤诚心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1204辛弃疾晋见宋宁宗,认为金国必乱必亡,被加为宝谟阁待制、提举佑神观,并奉朝请。不久后,出知镇江府,获赐金带。辛弃疾知镇江府时,登临北固,感叹对自己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这篇传唱千古之作。不久后,在一些谏官的攻击下,辛弃疾被降为朝散大夫、提举冲佑观,又被差知绍兴府、两浙东路安抚使,但他推辞不就职。之后,他还被进拜为宝文阁待制,又进为龙图阁待制、知江陵府。朝廷令辛弃疾赶赴行在奏事,试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再次辞免。   
姜夔《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词,辛弃1204年任镇江知府时的酬唱。词的上片,由楼前风景起兴,引出抗金英雄辛弃疾独当一面、统率千军万马的高大形象。下片赞扬辛弃疾富有才略,出师必胜,结尾含蕴丰富,摇曳生姿,意境悠远,有幽隽秀雅之致。全词多次使用典故,借古人古事以颂辛弃,通过赞扬辛弃来寄寓自己心系国家兴亡,拥护北伐大业的政治热情。
姜夔的《永遇乐》系为次和辛弃永遇乐·京口北固怀古》原韵而作。辛弃疾的词借登览怀古,寄寓个人献身复国的雄心,姜夔词呼应原韵,以古人古事激励抗金老将的御敌壮志,颂扬其爱国风节。
词的上片,由北固楼前风景起,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三句,言江山没有什么变化,而往古英雄已经作古。言外之意是,当前国家急需英雄以御外侮、以图中兴。这个意思与辛疾的词开头略同,但写法与意境各异其趣。辛疾的词起三句出语豪壮,不重写景,直呼古人,以见本怀。姜词这里却用对仗十分工整的对偶句写出此间的情境。云鬲迷楼,写望不见江北云雾遮隔的扬州:苔封很石,点明北望所在之地的北固山。很石为刘备孙权共商抗曹大计之处。点出英雄遗迹,自有它的深刻涵意。姜夔十分注意不蹈辛弃疾的词的老路。在情景交融的含蓄境界中别饶雄浑隽永的韵味。接下来三句: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这里拿辛弃疾南来归宋与孙权一纸八字信说事。“数骑秋烟辛弃疾率领数十人从金占区归宋南。一篙寒汐”,说孙权给曹操写了一封八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一信退曹兵。“千古空来去”,说这两件事都乃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词人盛赞辛弃疾的军事才能,夸辛弃疾可与孙权并肩,都是大英雄。接下来词人笔锋放缓,使君心在,苍厓绿嶂,苦被北门留住”,此三句说辛弃疾长期罢官闲居,本已热爱上了青崖绿嶂的田园生活,但政局的变化,国家的需要,使得他被委派到京口这个北疆门户来坐镇,无法遂其隐居之了。这里既赞颂了辛弃疾的高风亮节,又隐隐约约地表示了对他长期被投降派顽固势力排斥打击的不平。上片末二句北门留住而来,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描写辛弃疾在镇江练兵备战的赫赫军威。有尊中酒差可饮”,反用东晋桓温京口酒可饮,箕可用,兵可使的话,说辛弃疾有管兵权,而无用兵权。南宋用兵权在皇帝手中,这里切地切人又切事,可谓融化不涩,体认点题大旗尽绣熊虎”,以军旗之图案暗示辛弃疾部下将士的勇武,和这位主帅本人的治军有方。
词的下三句进一步热烈的推崇、赞颂辛弃疾,把他比为致力北伐大业、为国事鞠躬尽瘁的伟大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认为南宋要收复中原,非辛弃疾莫属。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以诸葛亮来比拟辛弃疾,三国刘备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孔明鞠躬尽瘁辅佐刘备成就蜀汉大业。如今辛弃疾犹如诸葛再世,来临京口,定能以雄才大略完成恢复中原的重任。数语便酬”,突出了辛弃疾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与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中所云:但令小试出绪余,青史英豪可雄跨用意略同。这三句赞语,并非溢美之辞,而是南宋有识之士对辛弃疾的公论。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辛弃疾的才德堪与古代最杰出的将相比肩,如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云: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刘宰《贺辛待制知镇江》云:某官卷怀盖世之气,如圯下子房;剂量济时之策,若隆中诸葛。姜夔这种坚信辛弃疾有惊人胆略才干、能使北伐成功的褒扬之辞,与辛弃疾原词下片借古讽今、反对无准备的北伐的那三句遥相呼应,深得唱和之旨。接写京口战略地位的重要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三句,又把笔墨移到京口的远景上来。东晋桓温拜征西大将军,北讨苻秦,以及后来刘裕北伐中原之时,京口地区都是兵员和战略物资的重要集中地,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通过对这个古今战略要地的形势进行描绘,突出了辛弃疾对北伐的方略与路线稳操胜券。这与辛弃疾词同位句望中犹记,风火扬州路”,再次呼应,互相辉映。这里姜夔略加描绘,说北固楼外广宇旷远幽深,大江岸隐约可见,历史上大军收复中原的路线呈现眼前,言外之意是辛弃疾于此了然心目。再写中原人民跷盼恢复中原生聚,神京蓍老,南望长淮金鼓”,这三句直抒胸臆,把笔触转入北伐这个时代的最大课题上来说明收复中原、统一南北是大宋人心所向。收拍化用桓温北征看到他早年手种杨柳而感慨无限的故事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收复国土,看看江山还是原来大宋的模样吗!这里既写出辛弃疾对中原故乡的牵系关怀和急于挥师北进的愿望,也表达了姜夔辛弃疾马到成功的殷殷期盼。
姜夔这首词,刻意效法辛弃疾豪放,但又能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是一篇不失自己特色的佳作。全词情感激昂,笔力雄健,气宇恢宏,体现出了词人主张抗金支持激励北伐的爱国热情。
姜夔词的结尾大多含蕴丰富,摇曳生姿,意境悠远,有幽隽秀雅之致,仙味十分浓烈,不易读懂,词旨难以领会,特别是他中晚期的词,这种风格饶有韵味。他与辛弃疾酬唱的这四首词尤为突出。于是,姜夔这几首词的“主张抗金”意愿,常常被人忽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9 18:14 , Processed in 0.0509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