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72|回复: 1

[散文] 文辞妙处感灯花

[复制链接]

6591

主题

6983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嘉宾

晋鲁豫诗词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5022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2-5-27 10: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辞妙处感灯花—-像愉先一样快乐生活   郭培明
          认识骆老师已经30多年了。我青少年时代的几个好友在学时是他的得意门生,所以很早就知道张坂中学有位名师叫骆愉。我们叫他“骆先”或者“汉瑜先”,“汉”应是家族辈份,在闽南话中,“先”是“老师、先生”的意思。如果没有记错,那时他常署的名字是“周瑜”的“瑜”,瑜是宝石,也形容玉的光泽,他的为人为师,颇具温润如玉的风范。和声悦色加上一副黑框眼镜,与他的儒雅气质倒很匹配。有几次随友人去他家拜访,丝毫没有拘束感,相反地,见他平易近人,风趣谈吐,牵山比海,无所不谈,时有金句,引来满堂喝彩。即使众人对谈论的话题存在争议,他也是平等与人理论,绝对不是让人敬而远之的那一类教师。从他家出来,总有种如沐春风的清爽与通透。那时他的收入微薄,支撑的却是整个家庭的开支,日子过得挺紧的,但是他从不在我们面前显露愁眉苦脸的悲观情绪。换成现在的词汇表述,他传达给后学的是满满的正能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强调的是知识传授、疑难解答。网络时代的师者,如果还是依靠课堂上单纯的“教”,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的要求了。远程教学、音视频网课,学生即使身居偏僻的山村海岛,也能共享到优质教育的资源。但是,当年那种融洽无间的师生关系,那种亦师亦友相处的愉快氛围,那种教书之外又育人的“润物细无声”,却是当下校园文化相对稀缺的元素。
      “愉”是愉快、愉悦的意思。上天赐给你光,你用它照亮自己的同时,也带给别人光明。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愉先退休多年,子女事业有成,物质生活上早已没有后顾之忧,他的华丽转身顺其自然。热心公益,成了晚年的另一份事业,除此之外,利用闲暇时间博览群书、创作诗词,垒筑精神高地,照样忙的不亦乐乎。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愉”更符合他现在的生存状态和内心追求。
         常言“厚积薄发”,愉先却是“早积晚发”。早年听愉师说过他在外地高校任教的弟弟,年纪轻轻就出版了专著,他的口气中,既为弟弟骄傲,也有几分羡慕。近几年他的创作处于才思奔涌的井喷时期,可以说是迎来久久期盼的文学创作的春天。我搜索浏览了他的部分作品,尽管是挂一漏万,能够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写作冲动和压抑不住的勃勃诗情。
         温陵自古胜地,历代名家辈出,诗人灿若星辰,有着“四海人文第一邦”美誉。近人苏大山先生曾广泛搜罗,经过严加剔抉,收录入集的就达九千余首,可惜付梓之前人已仙逝,书稿后来毁于文革。文化贵在传承,尽管时代不同了,旧体诗词日益淡出主流知识阶层的视线,虽然不同年龄段都还有铁杆粉丝的身影,毕竟无法重新拾回往昔的盛况,于是连一些具备功底的中老年诗家也不再耕耘扬长而去。据此,我坚信愉先对旧体诗词的喜欢绝不是赶时髦,而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我惊讶的是,一个整天书写英文字母、连做梦都念English的外语教师,玩起自己民族古老的手艺时,竟没任何的陌生感,或者说,因为具有过人的慧根悟性,他在旧体诗词创作上,从起步走向成熟的历练时间特别短暂。可以想象,退休对他来说,不外是换了新的频道,也许因为新,焕发出更大的兴致,吸引他倾注更多的心血。“教坛嗟退下,亦乐亦兼忧。喜是征衣脱,悲是职业休。棋牌无兴趣,家务难参酬。唯借诗书伴,逢迎日里悠。”愉先在《让诗花为生命润色》一文中透露了自己的心迹。“对诗词的爱好,却是对时光最好的挽留。我不想把退休的日子浪费在打牌扯谈中,电脑从头学,临屏击节勤。兴怀多撰试,灯下喜耕耘。”“我写诗大多是有感而发,诗兴来了,不管晨昏午夜,身边的小纸头,或信封报纸的空白处,都是我的诗笺。”你看,这哪里像是一位年已古稀的老人,无论是强烈的求知欲,还是精气神的投入程度,完全不亚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俨然站在时代潮头的C位。
         王阳明的学生问:“您说心外无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生自落,于我心何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到花时,花与你同归于寂。你看到此花时,花的颜色一时明艳起来,便知道此花不在你心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触景生情只是创作的表象,追究愉先这种近乎于痴迷的执着之因,我从他为百年老屋“谅织苑”纪念文集写的序言中找到答案。“谅织苑”是家族合力重新修建、共同供奉先辈的祖厝,是家国情怀、乡愁记忆的寄托之所。愉先认为,家对于每个人都是快乐的源泉,再苦也是温暖的,也因为有了这份感情,家族才能承先启后,发扬光大。在他的眼中,老屋是一部家族之书,封面是老一辈给的,内容是子孙自己写的,厚度是一代接一代添加的,精彩是每个成员共同创造出来的。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骆家走出不少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愉先的儿子骆钢、骆铁就是其中的代表。两兄弟从零开始,诚信待人,艰苦创业,创建了颇具实力的企业集团。企业命名为“德润”,本身就折射出传统文化对他的家庭巨大的影响力。他的家庭获得过全国“书香之家”、全省“最美家庭”殊荣,“家风如细雨,德润最清音。”我以为,好的家风胜过浩荡皇恩,孩子是他一生最好的作品,下一代的成功业绩,倒过来也激励他不用扬鞭自奋蹄,老当益壮,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我知识积累有限,于旧体诗词方面缺乏研究,平时多少阅读到一些,觉得有两种倾向不可忽视,一是孤芳自赏、愤世嫉俗,诗句文字充斥空虚感、孤独感;一是只重格律、缺乏新意,随行就市唱和四季歌,内容主题则多陈词滥调。贺拉斯在《诗艺》中言:“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必须按作者愿望左右读者的心灵。”好的诗词,讲究平仄的间隔、节拍的匀调。但是只有抑扬顿挫、起承转合还不够,还要有开阔的视野、深邃的思想。如愉先的《歌颂母亲》:“深情款款寄诗飞,节日千花献母闱。忆及柴门当日苦,怜轮白发古来稀。因思往事藏萱草,且看今朝舞彩衣。国泰民安圆绮梦,年华别样报家微。”拳拳之心力透纸背。再如他的自寿诗中,“舞剑未嫌筋骨老,弹琴却感岁时余。甘霖溢美飞虽秀,老骥扬蹄落却疏。何不观光邀鹤友,品红赏绿笑春渠。”乐观情怀充盈纸上。承接盛世,文采风流。歌吟新时代,畅抒亲友情。为师时桃李成阴,师德可风;作诗则工古文辞,穷经究史。而今,创作诗词已经成为愉先晚年的一种生活方式,难怪他越活越年轻、越老越快乐,浑身有着一股用不完的劲头,如果再减少些应景酬唱,让精力更聚焦一点,精彩大作将会源源不断。最后,我想借用泉州文坛前辈、诗词名家吴捷秋先生的一句诗点赞愉先:“绝唱高明翻古调,文辞妙处感灯花。”

作者简介:郭培明,泉州晚报原副总编 、东南早报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泉州市文联副主席、泉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31

主题

1万

帖子

2万

积分

超版

超版|现代分区副版

Rank: 8Rank: 8

积分
25196

优秀诗手超级版主活跃版主

发表于 2022-5-2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0 02:58 , Processed in 0.0481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