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07|回复: 0

[散文] 真想你,志杰大哥

[复制链接]

58

主题

122

帖子

1213

积分

版主

散文特区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13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2-9-1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孟小清 于 2022-9-2 20:29 编辑

                                                   

                                       真想你,志杰大哥
      
   
      蒋公志杰,辽宁北宁人,葫芦岛市文联原副主席兼作协主席,辽宁省作协理事。著有电视剧剧本《袁崇焕》、《远东阴谋》、《葫芦岛大遣返》等;有历史题材长篇小说《袁崇焕》等传世。       21世纪初,笔者担任中共葫芦岛市委宣传部文教科科长,当时蒋志杰先生供职于市文联,既为专业作家,又是不驻会的副主席。因其长我7岁,而其为人又很随和,见面总是未语先笑,毫无著名作家的气派和架子,我便以“蒋大哥”呼之,他则称我为“常老弟”。我呼他为“哥”,是因为他居高不傲,给人以“情动于中”的亲和感;而他称我为“弟”,则让我很有面子,令我的虚荣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因为他是名气很大的专业作家,在省内乃至国内文坛的名声影响不小,堪称“岛宝级”的文学“名片”。
       在我任职市委宣传部文教科长期间,也许是我和蒋大哥各自的“清高”和“内敛”之故,我们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感情特别亲密的兄弟 ,但这并不表明我们之间关系“疏淡”,他内里的真诚和实在,是我真真切切体会到的,给我以较深印象,较大好感,让我对其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尊敬。由于彼此同在“文口”,我与其偶尔在一些“口内”的相关会议上碰面,并得以在会前会后的闲暇时段聊上几句,虽然话语不多,但颇能聊得来,很是对心。在某些会议上,每当主持人要求与会者须作高质量的发言时,每每是我还没打好腹稿,他已侃侃而谈,而且谈得很在“点”上。这就是“老姜”的功力所在。一次,他在我们共同参与的会议上的发言,得到了包括主持会议的领导在内的与会者相当热烈的掌声,我对他的认真准备和精彩发挥,特别是对他的超凡见地,高度赞赏,很是欣羡。会后,我和他开玩笑,“建议”他投笔从“仕”,力争做“大官”,他二话不说,在我肩部“猛”击一掌,我故作疼痛状,他则哈哈一乐,然后相互挥手作别。
       我和蒋大哥的“亲近”,还有一个彼此名字上的原因。我名字中的“志英”,与蒋大哥名字中的“志杰”虽然差了一个字,但基本同义。从我的角度说,颇有“惺惺相惜”之感。有次,我用他和我的名字“撰联”,戏称其“‘蒋’已成‘杰’”,且赫赫盛誉;哂笑自己“‘常’犹未‘英’”,竟籍籍无名。他听罢只微微一笑,说:“净扯!”后来,我的职级由正科晋到了副县,也成为某“联”的副主席,彼此的“距离”感为“零”,“亲近”感就更强了。虽然平时各忙各事,不常联系,但一见面就不免谐虐几句,既生情趣,又觉开心。如果加以“总结”,我们之间友谊关系的建立,则不仅是由于文化、文艺、文学的原因,更是与性格、性情、性气有关。一言以蔽之,是两心无隔。
       在我即将调离市委宣传部文教科之前,有一次蒋大哥来部里办事,事后到文教科小坐。是日天气炎热,我以居住在南方的亲戚寄来的品级较高的绿茶款待他,他品了以后,连声称赞“好茶,好茶”。我顺口诙谐道:“只有好人来了,才有好茶招待。大哥你信不?”“我信,我信。”他赶忙接了一句,唯恐失去我的“信任”。他离去时,我很真诚的“留饭”,他却没有给我面子。正如一些同事和熟人所言,“蒋志杰很少请人吃饭”,当然,他也轻易不接受别人的吃请。在他将要出门之际,我却一把把门关上,复又请他坐下,然后向他提出了一个久萦我心、不吐不快的问题:“大哥,有个问题,我还未考虑成熟,不知该不该和你说?”他忙道:“咱哥俩还有啥不能说的。你尽管说就是!”我见他直视我的目光充满着坦荡与真诚,遂对其直而言之:“大哥,我觉得,你在今后的创作中,应该适度改变‘厚古薄今’的状况,适当多关注现实生活!”也许是我言而由衷,一片善意,他沉思有顷,缓缓道:“老弟言之有理,在创作上,我对历史题材的兴趣的确比对现实题材浓厚得多。这事我要认真考虑一下。”事后,我不免为自己出言的“孟浪”而后悔,担心他表面接受我的意见,内心却暗生“恨意”。时间证明,我的担心纯属多余,蒋大哥对我仍一如既往,毫无“异样”,可见其人是一个很宽厚的长者。
       从题材的角度说,蒋大哥是一位古今兼擅的作家。 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电视连续剧《袁崇焕》可谓红极一时;现代题材的电视连续剧《远东阴谋》也有着很高的收视率。此外,其他古典、现代题材的作品,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关注与好评。按说,取得了如此显著成绩的著名作家,尾巴偶尔“翘一翘”,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蒋大哥却从来也不“翘尾”,总是低调做人,谨慎“夹尾”,习惯“沉默”,更不屑于在人前炫耀自己创作上的“辉煌”,以此显示自己的“超凡”和多么了不起。我想,用古人所谓的“动静有时”和“大音希声”,来形容蒋大哥的“莫言”,并无不妥之处。
       他退休后,我与他曾见过几次面,但都未及开怀畅叙。在简短的交谈中,知其与夫人赵继琴大姐都在京帮助女儿照看孩子。只是偶得闲暇时,才回来呆几天。而在我退休后的数年中,我几乎再未能与蒋大哥谋面。因为,我也在步其“后尘”,和老妻共同致力于外孙的“管带”工作,任务光荣而繁重,平素很难分身。有时,葫籍的文朋诗友邀约相聚,才偶有机会出去会会“旧雨”,聊解相思。忽一日,本家一位和赵继琴大姐稔熟的家嫂,突然发来信息,言及“蒋志杰去世了”!噩耗初闻,颇感震惊,殊为惋惜!以前从未听说蒋大哥身体有恙,而且心态一贯平和,可谓深谙养身之道,怎么一下子说走就走了呢?今晨,我的亦师亦友的“旧雨”,市文联原副主席、与蒋大哥同籍贯的北宁老乡傅万河先生,给我发来信息,进一步证实了蒋大哥离世的“确讯”:蒋公殁于8月22日3时许,享年74岁。作为曾经的一个部门的同事,特别是作为同一籍贯的北宁乡党,他对蒋大哥的故去殊感悲伤,十分痛惜,并特撰情深意挚之长联以悼之,我读罢泪眼朦胧,唏嘘不已……
       蒋志杰先生走了,到天国开辟新的事业去了!他的离去,令我的感伤之心、怀故之情久难平息!他赠送我的长篇历史小说《袁崇焕》,仍然静静的立在我的书橱里,而他的人,却已不见踪影。尽管云海苍茫,人已难觅,可是,他的音容笑貌,风范德慧,将长留我的脑海,不会离我而去,我将像他在世时那样,继续忠实于我们的“友谊”,让它长存我心,成为永恒! 志杰大哥去了,其德其艺,都挺招人想的!在即将结束本文之际,吟得七言绝句一首,以寄哀思,以遣悲怀:蒋公已矣赴瑶台,昔日同仁深觉哀。惟愿西行君更健,众仙队里展雄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0 17:02 , Processed in 0.0894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