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散文] 应县木塔:千年榫卯间的时光独白

[复制链接]

1306

主题

1万

回帖

3万

积分

超版

超版|西南诗词首席

积分
33519

敬业首席优秀会员超級版主

发表于 2025-4-14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应县木塔:千年榫卯间的时光独白

      朔北的风掠过雁门关,裹挟着塞外的沙砾与千年的梵音,在应县老城的街巷间游走。我循着风的方向抬头望去,一座木塔正以六十七米的孤绝之姿,刺破青空。那是佛宫寺的释迦塔,一座用三千吨红松木编织的史诗,在晋北的黄土高原上,以榫卯为笔,斗拱为墨,写就一部无言的建筑《华严经》。

      晨光初绽时,塔影斜斜地切开薄雾。五层六檐的八角塔身,像一尊凝固的巨莲,每一层檐角垂悬的铁马风铃,正被春风撞出细碎的清响。辽代的匠人们将五十四种斗拱化作五十四种修辞——华拱如弓,昂嘴似戟,那些层层叠叠的木构件,既是承重的筋骨,亦是飞动的修辞。梁思成曾在此失语良久,最终在测绘笔记里写下:“斗拱如凤斯飞,每一朵都是木构建筑的可能性宣言。”此刻,阳光穿透檐下蜂窝般的斗拱群,将斑驳的光影烙在斑驳的砖地上,仿佛九百年前凿斧斫木的回声,仍在与二十一世纪的游人秘语。

      沿木梯盘旋而上,松脂的沉香与时光的霉味在鼻腔里交织。暗层的斜撑如隐士藏锋,用三角形的沉默托举起明层的空旷;明层的佛像低眉含笑,朱砂点染的衣袂间沉淀着契丹皇室的虔诚。在第三层倾斜的立柱旁,我触摸到1926年军阀混战时嵌入木纹的弹痕——炮弹的暴烈与斗拱的柔韧在此角力,最终后者以榫卯的弹性将杀伐消解为年轮。当手指抚过明代隔扇门上残缺的菱花纹,突然懂得为何林徽因会为被拆除的泥墙痛心疾首:那些消失的斜戗与夹泥,本是木塔与地震对话的语言。

      登临塔刹之侧,方圆百里的山河在脚下舒展。当年辽太后萧挞里在此眺望西京大同的烽烟时,是否预见这座塔会成为比王朝更恒久的坐标?金戈铁马湮灭于史册,唯有塔内两颗佛牙舍利依旧在琉璃函中散发微光,让战火与香火在时空的褶皱里达成微妙的和解。风起时,整座木塔发出轻微的嗡鸣,那是华北落叶松在与榆木对话——前者以刚性撑起塔的脊梁,后者用韧性织就斗拱的羽衣。两种木材的唱和,恰似契丹骑兵的烈性与汉人工匠的缜密,在榫卯的咬合中熔铸成超越族群的智慧。

      暮色浸染塔身时,一群麻燕归巢,在斗拱间织出灵动的五线谱。这些与木塔共生的精灵,竟懂得避开倾斜最甚的东北角,只在完好的西南檐下衔泥筑巢。文物保护者架设的监测仪在暗处闪烁红光,与檐角剥落的彩绘形成荒诞的互文——科技试图破解的,正是古人早已参透的力学玄机。当我仰望塔刹上十米高的铁铸相轮,突然想起田和尚在落成典礼上的泪眼:这位辽代总匠或许早知,真正的不朽从不在金漆彩绘的浮华里,而在斗拱与地震博弈时细微的形变中。

      离塔时,月光正为木塔镀上一层青铜色的包浆。景区外的仿古街上,《黑神话:悟空》的巨幅海报与木塔剪影并列,游戏中的虚拟斗拱与现实的木质飞檐在游客的镜头里重叠。这座拒绝铁钉的塔,终究以另一种形式钉住了时光——当电子屏幕前的少年为虚拟古塔惊叹时,真实的斗拱正在夜色中继续着已持续千年的缓慢舞蹈。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诗词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GMT+8, 2025-5-6 01:26 , Processed in 0.0765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