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51|回复: 9

[其他] 说说李白的“三百杯”

[复制链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9-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欧德绪 于 2020-9-3 21:18 编辑

说说李白的“三百杯”——兼论夸饰有度
    诗人豪饮,谁最厉害?这个题目恐怕是交给最顶尖的考古学家、史学家来做,也难有令人信服的结论。那么多诗人,生活在不同的朝代,喝着不同的酒,怎么一比高下呢?唯一聊可作比的,是诗人留下的诗句,是他们自夸的酒量有多大。
    那谁是诗中豪饮之最呢?是诗仙兼酒仙李白吗?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一首《将进酒》,将他的酒量昭告于天下。在李白的诗作中四次提到“三百杯”这个数。在《襄阳歌》中他唱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是宣称活着一天便要吃三百杯酒。在《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中又说:“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这可能是白天未饮晚上补喝。在《月下独酌四首》中,李白又吟咏:“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看来,跟愁相比三百杯的酒还不算多。“三百杯”作为李白的酒量招牌,后来就成为豪饮尽兴的典故,经常出现在后人诗句中。如宋朝的几位名诗人就都用到此典。黄庭坚有“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陆游有“晚途豪气未低摧,一饮犹能三百杯。”辛弃疾有“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有一位叫宋伯仁的,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计算李白一辈子能喝多少酒:“李白日斟三百盏,醉时宁记脱朝靴。一千八十万杯酒,百岁消磨未是多。”那么,这个招牌是不是李白的最高量呢?还不是。“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赠段七娘》)“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夜别张五》)在太白全集中,李白自夸的最高量是“千杯”与“千觞”。
    与李白一样,杜甫也好杯中之物。但尽管老杜诗名与李白齐,但酒量却相去甚远。“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赠卫八处士》)十觞,这是老杜自称没醉的量。觞作为酒器,就是一种酒杯,如果这杯子足够大,十觞酒也不算少,但跟李白的三百杯怎么比呢?老杜自夸酒量还有一处:“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羌村》)这一斗酒,据学者考证,有现时四斤之量,这跟十大杯似乎差不多。老杜自己的量有限,但诗中写人豪饮却是不输李白的。他的《饮中八仙歌》广为传颂,只是李白作为其中一仙,排名并不靠前。“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在老杜笔下,号称三百杯的李白,一斗就醉了。而明明白白在数量上胜过李白的有“汝阳三斗始朝天”“焦遂五斗方卓然”。更有一位,酒量之大,无法言说:“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这左相,就是左丞相李适之,“如长鲸吸百川”,那酒量胜过以杯斗计数者就太多了。在老杜诗中,这才是首席。
     但是,老杜笔下的首席以百川为量,还不是豪饮之最。老杜之后,诗中饮酒以海为量的大有人在。如宋代朱叔大“茶鼎快烹泉窦月,酒杯低吸海门潮”,宋代黄庶“海为一杯酒,地为一领席”, 元代崔斌“夕阳不尽登临意,倒泻沧溟入酒杯”,明代朱朴“长歌未尽登临兴,欲挽沧溟入酒杯”,清代周凯“漫夸酒量宽如海,敢把沧溟当酒杯”等等。那么,豪饮之最是不是就在这些海量之中呢?答案依然不是。其实,最厉害的人,还是在唐代。有四位诗友,都是跟李杜几乎同时的人,一起联句做诗,比一比谁最能说大话。四人每人一句,联起来的诗如下:“高歌阆风步瀛洲,燂鹏爚鲲餐未休。四方上下无外头,一啜顿涸沧溟流。”译成白话,第一人是说“我在天上唱歌,在仙山散步”——自吹本事大;第二人说“我正把背脊长几千里的鲲鹏煮来吃”——自吹胃口大;第三人说“我顶天立地,在我之外再没有别的空间啦”——自吹形体大;第四人说“我喝一口酒,就把大海喝个底朝天”——自吹酒量大。做这第四句的人名叫张荐,是朝中一位史官,能诗善文,但诗作多亡佚,仅有三首被收入《全唐诗》。一口就把大海喝干,诗中豪饮的首席之誉,谁还能跟张荐去争呢?
    诗中豪饮,李白难以争先,这未免让人有些失望。但是,读诗比酒量,实在只是趣味解诗的游戏,对李白“三百杯”的解读还是要从夸张手法的运用上去领略其妙处。夸张的手法,刘勰《文心雕龙》称之为“夸饰”。刘勰指出,夸饰自古就有,《诗经》中形容山高有“嵩嵩维岳,骏极于天”,形容河窄,就说“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小船)”,《尚书》中形容水势浩大有“浩浩滔天”,形容战争残酷有“血流漂杵”。用夸饰的手法,能使被描述的事物特点更鲜明突出,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淋漓尽致。李白无疑是运用夸饰手法的高手,只要看一看他那些几乎人人都能脱口而出的名句,哪一句没有夸饰的成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诗歌雄奇飘逸的风格、旷达不羁的情怀、豪放壮阔的气势,跟他善用夸饰手法是分不开的。在这方面,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桂冠无人能够觊觎。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还提出了夸饰的规则“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这是对夸张手法的一个度的限制。夸张之妙,恰恰在于虽是夸大变形的修饰,却能让人感到并不失真——夸饰之下,事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得以更充分更真实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注意夸饰有度。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非越夸大越好,夸张也有一个分寸拿捏与是否得体的问题。“燕山雪花大如席”是李白的名句,鲁迅说若改成“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对于极少有雪的广州而言,“大如席”无疑是夸饰过度了。同理,如果觉得“燕山雪花大如席”还不够夸张,改作“燕山雪花大如天”,也会成笑话。大如天的雪花,燕山如何盛得下。再来看李白“三百杯”夸饰之妙。为什么李白不说“三十杯”,也不说“三千杯”,更不说“三万杯”等更为夸张的量呢?这就是由诗中语境所决定的。李白的“三百杯”是一个尽兴的量。这不是一个实数,而是夸张地泛指很多杯的约略之数。从泛指多的角度而言,它跟“三千杯”、“三万杯”并无区别。用“三百杯”来表达喝酒须尽兴,要喝就喝个痛快那样的豪爽与放旷的情怀,已是非常有力。不用“三十杯”,因为这个量很难说有多少夸张的成分,不足以充分表现其豪情。不用“千”与“万”,这便是一个微妙的分寸。不说“千”,因为“千杯绿酒何辞醉”,那是大醉之量,而非尽兴之量;不说“万”,那明显是大言,是狂言。所以,以“百”为量,较平常之“十”为多,这是尽兴所需;较“千”“万”为少,这是夸不失“真”之妙。而“三百杯”与“三千杯”还可以从语音的角度作比较,前者是平仄平,诵读效果也好于后者的三连平。
    或许会有疑问,李白不是也用“三千丈”吗,为什么这里偏不宜“三千杯”呢?除了上面说到的“三百杯”是豪饮尽兴的夸饰,而不是只求一醉的大言,更有语境不同的原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里的“三千”与其说是形容白发之长,还不如说就是形容诗人愁绪之长。愁绪之长无可丈量,“百”“千”“万”皆不足以比拟,因此用“千”就是泛言其长,而从格律上讲,此处必须用一个平声字,这便非“千”不可了。或还有疑,“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不是夸张过头了呢?此处语境却又是非“千杯”不可。一是“千杯”与“半句”形成对比,数量上需要足够的落差,方才表现有力。二是“千杯”对“半句”,在格律上是“平平”对“仄仄”,“百”与“万”都是仄声,不如“千”字妥帖。更主要的是从句意来看,这不是劝饮之语,而是诉说知已相逢,喝再多的酒也不够,说再多的话也不会完的一种心情,所谓“千杯万盏”,不过是心情表达而已。
    最后,再说说张荐的大话是否得体。在四位友人比赛吹牛的语境中,张荐再怎么夸大其辞都不为过。但是从诗歌抒情言志的角度来看,四人的联言诗只是吹牛的文字游戏,其中的夸张是为夸张而夸张,与抒情言志无关。这样的吹牛文字与李白的诗歌实在是无从比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9-3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重啦,请版主帮忙删去重帖吧。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18

帖子

1968

积分

常管

诗词理论常务管理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8

栏目管理员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0-9-4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田园风 于 2020-9-4 06:41 编辑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李白一首《将进酒》,将他的酒量昭告于天下。在李白的诗作中四次提到“三百杯”这个数。在《襄阳歌》中他唱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是宣称活着一天便要吃三百杯酒。在《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中又说:“中宵出饮三百杯。明朝归揖二千石。”这可能是白天未饮晚上补喝。在《月下独酌四首》中,李白又吟咏:“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看来,跟愁相比三百杯的酒还不算多。“三百杯”作为李白的酒量招牌,后来就成为豪饮尽兴的典故,经常出现在后人诗句中。

如宋朝的几位名诗人就都用到此典。黄庭坚有“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陆游有“晚途豪气未低摧,一饮犹能三百杯。”辛弃疾有“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有一位叫宋伯仁的,还专门写了一首诗,计算李白一辈子能喝多少酒:“李白日斟三百盏,醉时宁记脱朝靴。一千八十万杯酒,百岁消磨未是多。”那么,这个招牌是不是李白的最高量呢?还不是。“千杯绿酒何辞醉,一面红妆恼杀人。”(《赠段七娘》)“龙泉解锦带,为尔倾千觞。”(《夜别张五》)在太白全集中,李白自夸的最高量是“千杯”与“千觞”

——论述一个(诗)话题,引用古例诗例,如数家珍。既饱眼福,亦见力证,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718

帖子

1968

积分

常管

诗词理论常务管理员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68

栏目管理员优秀会员

发表于 2020-9-4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还提出了夸饰的规则“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这是对夸张手法的一个度的限制。

夸张之妙,恰恰在于虽是夸大变形的修饰,却能让人感到并不失真——夸饰之下,事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得以更充分更真实的表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得注意夸饰有度。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非越夸大越好,夸张也有一个分寸拿捏与是否得体的问题。“燕山雪花大如席”是李白的名句,鲁迅说若改成“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变成笑话了。

对于极少有雪的广州而言,“大如席”无疑是夸饰过度了。同理,如果觉得“燕山雪花大如席”还不够夸张,改作“燕山雪花大如天”,也会成笑话。大如天的雪花,燕山如何盛得下。再来看李白“三百杯”夸饰之妙。为什么李白不说“三十杯”,也不说“三千杯”,更不说“三万杯”等更为夸张的量呢?

这就是由诗中语境所决定的。


——篇有所持,观点明晰,且能深入浅出,有条而不紊,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9-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田园风 发表于 2020-9-4 06:40
在《文心雕龙》中,刘勰还提出了夸饰的规则“夸而有节,饰而不诬”。这是对夸张手法的一个度的限制。

夸 ...

谢谢田园风版主鼓励。请您多指点。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59

帖子

4796

积分

核心管理员

督导|律诗专栏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796

特别贡献论坛管理员敬业首席

发表于 2020-10-30 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3718

帖子

9777

积分

版主

齐鲁岱岳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777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0-11-16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顾野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97

帖子

2305

积分

论坛嘉宾

诗词理论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230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1-2-1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4

主题

3718

帖子

9777

积分

版主

齐鲁岱岳诗社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777

栏目版主

发表于 2021-2-15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3-29 08:59 , Processed in 0.04775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