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2|回复: 2

[其他]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复制链接]

10

主题

16

帖子

155

积分

论坛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155

论坛嘉宾

发表于 2020-10-3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告老还乡,重温往昔时光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作者:贺知章(唐)
       创作时间:公元744年
       创作地点:浙江绍兴
       标签:乡情

       公元744年,一队马车缓缓行进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通往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的官道上,这是朝廷重臣贺知章告老还乡的车队,他刚从礼部侍郎兼集贤院学士、秘书监的位置上退下来。
       坐在马车里的贺知章,已经86岁了,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属于非常罕见的高寿,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数十载,早已是见过了大风大浪,看惯了秋月春风,可随着故乡一点一点临近,贺知章的心里越发地紧张起来,他不时掀开车窗的窗帘一角,看着匆匆而过的沿途景色,竟有一种多年未见的感觉,上一次见到它们,应该是几十年前,刚从故乡出来打拼的时候……
       50年前,36岁的贺知章,高中状元,而且是浙江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状元,轰动一时。那时的他,春风得意,踌躇满志,满怀着憧憬,离开故乡,前往京城,开始了仕途生涯。
       贺知章是幸运的,首先,他生活在古代少有的盛世——开元盛世时期,前有贞观之治打下的基础,后面的安史之乱还未到来,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统治下,盛唐达到巅峰,文治武功,远播四海,成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老百姓的生活也较为安逸富足,杜甫曾有诗云:“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其次,他遇到了很多贵人,加上自己谨言慎行、张弛有度的处世方式,官运亨通,不断升迁,从太常博士,到太常少卿,又到礼部侍郎,并兼任集贤院学士、秘书监,一路青云直上,身居高位,深得玄宗和太子器重,风光无限。
       高官加高寿,一生顺遂,儿孙绕膝,妥妥的人生赢家。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寿命再高,也架不住“时光的背影如此悠悠”,弹指一挥间,数十载光阴转瞬即逝,年事已高的贺知章,身体已大不如前,生了一场大病,病中的他,恍然回到了故乡的青山绿水、街角巷陌间,可回过神来,只看见眼前的病榻,他感觉自己已时日无多,于是在病好之后,即刻向玄宗上书了告老还乡的奏折,想在有生之年里叶落归根。
       可他毕竟已经在长安生活了大半辈子,子孙后代、亲朋好友、同僚同乡,都在这里,自己也早已习惯了高门大院、宝马豪车,还有每日里出入朝堂、迎来送往的生活,自然是很多人都劝他留下来,可他心意已决,执意要回到那个已经没有了亲友的故乡去,任谁也劝不住。最后没办法,玄宗临别赐诗,太子率百官送行,在家人的搀扶下,他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登上了回乡的马车……
        “大人,已到村口,是否即刻进去?”此时马车慢慢停下,随从在马车外问道。
        “这么快就到了?”贺知章收起思绪,感觉还没有酝酿好情绪,近乡情怯,他用微微颤抖的手掀开门帘,一眼就看到了村口的牌坊,50年前,就是在这里,他拜别了父母,开始了北漂生涯,他内心一阵悸动,欲走下马车,车夫见状,赶紧将车身稍稍倾斜,将他扶下来。贺知章慢慢地走到牌坊前,抚摸着上面雕刻的图案和文字,感觉仍是那么地活灵活现、苍劲有力,一如几十年前,只是增添了些许的磨损和微微的残破,多了沧桑感。他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父母那不舍的目光,听到了他们的殷殷嘱托,不知不觉间,泪水模糊了双眼。
       此时,靠近村口的人家门前,已经有人注意到了贺知章,他们用探询的目光地打量着这位气度不凡、衣着考究的老者,眼中尽是怯意和防备,这一切,似是一道无形的屏障,将贺知章和故乡生生地隔开,虽然青山未改,绿水长流,可物是人非,身份相异,再也没有当年街坊邻里熟悉亲密的感觉了。
       倒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孩子,没有大人那么多的顾虑,他走到贺知章跟前,好奇地望着他,笑着问到:“这位老爷爷,您从哪儿来呀?“
       “我从哪儿来?”就这么一句简单的问话,却把贺知章给问住了,他也在心中问着自己。该怎么回答呢,从长安来?那只是自己实现理想的地方,从这个小村来?可已经没有一个熟悉的人。看着孩子纯真无邪的期盼眼神,他想了想,说道:“我呀,从很远的地方来。“
       这话也没错,不管是长安还是故乡,都离他很远——长安,是路程的距离远;故乡,是人心的距离远。
       故乡,是他的成长之地,也是他寒窗苦读的厚积薄发之地,父母在此养育了他,儿时的小伙伴,陪伴了他快乐的童年,街坊邻里的叔伯姨婶,也曾经看着他长大,给过他很多关怀,而他一生的荣耀,却留在了他乡,当耄耋之年的他回到故乡,已经没有人认识他了。
       千般滋味,涌上贺知章的心头,他含着眼泪,吟出了这首著名的乡情诗——《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白话诗词:
       早年离开家乡,老去时才回来,乡音未改,两鬓已斑白。
       乡里的孩童看着我,却不认识我,把我当做了他乡之客,笑着问道:“这位老爷爷,您从哪儿来呀?”

       贺知章在故乡安顿了下来,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期间又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二首·其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不久之后,他便在故乡的怀抱中溘然长逝。
       搜索了一下,对“故乡”是这样解释的:“父母长期居住的地方,儿女或许从小在此地成长,或许是过年过节时能回去聚会的场所,或许仅仅是履历表中填写的一个陌生的地理位置,它能承载的内涵很丰富,例如,文化渊源、家族历史、割不断理还乱的浓情、盘根错节的亲戚关系等维系中国人一生的文化传承。”
       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是这样开始记事的:在一个小山村或者小乡镇,由祖辈亲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着,度过生命最初的那几年;到了上学的年龄,被父母接回到城里;每年的春节和暑假,兴高采烈地回到乡下玩耍一段时间;而后随着祖辈亲人的搬迁或离世,回去的频率越来越低,直至多年不去,以至于已经想不起上一次回去是什么时候了。
       故乡,是每一个人认知世界的初始之地,此处的青山绿树、小桥流水、村舍楼台、集市街巷,都与别处相似,但在每一个人心里,却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有着深深的依恋之情。可人要慢慢长大,要远走他乡,求学就业,谋求发展,不可能老是待在故乡,越成长,就离故乡越远,这便成了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情结,也许在某个繁忙时段的间隙,又或许是午夜梦醒的寂静时分,记忆深处的乡愁被唤醒,魂牵梦萦的情境浮现于眼前,于是呆呆地愣上好长一段时间,或者久久不能入眠。
       如今,虽然有便捷的交通设施和条件,让回乡的路程不再遥远,可心灵上的距离,却是无法逾越。当我们踏上去往远方的路,融入到异乡的生活节奏中,便是和故乡的生活状态作了告别,儿时的种种,只能在记忆中回味,到后来,便成了“相见不相识”。
       若干年后,我们所在的异乡,又将是下一代孩子们的故乡,乡愁的情愫,就在一代代人追寻梦想的旅途中,重复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南塔北湖边,郴江夜雨声,苏岭绿残满地殇,裕后石街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6128

帖子

1万

积分

核心管理员

论坛管理员|绝句专栏首席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3494

特别贡献论坛管理员敬业首席

发表于 2020-10-3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话部分,是原创,还是转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16

帖子

155

积分

论坛嘉宾

Rank: 6Rank: 6

积分
155

论坛嘉宾

 楼主| 发表于 2020-10-4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穆青 发表于 2020-10-3 16:51
白话部分,是原创,还是转载?

自己写的,就是译文而已,感谢捧场~~~~
南塔北湖边,郴江夜雨声,苏岭绿残满地殇,裕后石街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20 00:52 , Processed in 0.0696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