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多的词 发表于 2020-7-31 09:25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0 13:10
移石动云根,也不妨解释为,云飘过,石头若隐若现,似乎石头本身在移动一样。

正解。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09:35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08:26
需要考虑您那地方(是武夷山吗?)与贾岛地方的区别。人背后带着云团,即便有,也不会是普遍出现的。

并不需要落实得那么清楚。只想说明,云根是可以移的,或者说,人的走动也会干扰云团。

至于诗句,完全可以音译为:山间云雾扰扰,哪一处是你啊?(其实还是云深不知处那意思,表述有别耳)

可爱多的词 发表于 2020-7-31 09:37

杨湜 发表于 2020-7-30 13:10
前几年在别的论坛讨论过。而且我亲见过带云行走的人……但这年头,无图无真相。

我本有一组图,分峰为 ...

把飘过楼间的云说成楼为云根,这楼在吐烟?这眼花了?咋不说着火了?雇工同志。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0:00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08:26
需要考虑您那地方(是武夷山吗?)与贾岛地方的区别。人背后带着云团,即便有,也不会是普遍出现的。

我开篇说论诗无趣,就有指能会意而难言说。

不讲人能带动云气这种现象吧,则“移石动云根”就是你也理解到的“移石头移石头”那意思。
总不至于苦吟诗人贾岛其实想表达的只是“移石动云”四字,“根”是凑上去的韵字,不表义?:lol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0:10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0:00
我开篇说论诗无趣,就有指能会意而难言说。

不讲人能带动云气这种现象吧,则“移石动云根”就是你也理 ...

后来又想到,贾岛当时可能并无云根为石头的理解。他表达的应该是,云贴着石头在飘。所谓云根,在他,可能只是贴石之云意思。否则,移石动石头,就是笑话。贾岛不至于搞出这种笑话。将云根理解为石头,可能只是后人的理解,与贾岛此处并不一定相关。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0:41

可爱多的词 发表于 2020-7-31 09:37
把飘过楼间的云说成楼为云根,这楼在吐烟?这眼花了?咋不说着火了?雇工同志。

这样简单推理不行。杨兄探讨其实极有价值。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0:41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0:10
后来又想到,贾岛当时可能并无云根为石头的理解。他表达的应该是,云贴着石头在飘。所谓云根,在他,可能 ...

移石动云气
没有“人”介入的活,这也是个呆句。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0:44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0:41
移石动云气
没有“人”介入的活,这也是个呆句。

引入人,当然意境更妙。困难的是在于,这样一个人的引入,如何从八个句子中找出逻辑的可能。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0:54

本帖最后由 杨湜 于 2020-7-31 10:58 编辑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0:44
引入人,当然意境更妙。困难的是在于,这样一个人的引入,如何从八个句子中找出逻辑的可能。
否定“僧”为作者本人,一切的疑问都迎刃而解。

理由也很简单:一个和尚说要与隐士“幽期”归隐?都已经出家了,还不够隐?这是要还俗么?还俗还算幽期?等等。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0:58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0:54
否定“僧”为作者本人,一切的疑问都迎刃而解。

还看不出来这之间联系。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1:02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0:58
还看不出来这之间联系。

确定“僧”非“我”。然后试着梳理全诗,会有不同的认识。试试看。:lol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1:24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1:02
确定“僧”非“我”。然后试着梳理全诗,会有不同的认识。试试看。

僧不是我,也是我一直的理解。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1:36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1:24
僧不是我,也是我一直的理解。

僧非我,则过桥不必是我未遇而归,过桥主体换作“他”解,前后文理豁然贯通。是不?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1:51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1:36
僧非我,则过桥不必是我未遇而归,过桥主体换作“他”解,前后文理豁然贯通。是不?

难道都要落实吗?不可以都是造境吗?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2:13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1:51
难道都要落实吗?不可以都是造境吗?
要落实的,是文本。
境,是建立在合理的文本诠释之上的。不能脱离文本臆想。

贾岛本诗来说,“分”与“动”的把握,是比“推”与“敲”更基础的问题。前者关乎全局,后者只在细节。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2:31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2:13
要落实的,是文本。
境,是建立在合理的文本诠释之上的。不能脱离文本臆想。



这些我都赞同。唯一觉得需要多考虑的是移石一句。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2:32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2:13
要落实的,是文本。
境,是建立在合理的文本诠释之上的。不能脱离文本臆想。



其实主楼也就一个意思:要明白此诗中二联作者意图是在为李凝画像;李凝是“主”,鸟、僧、野色、云是“次”,它们只有关联到李凝才发挥作用,不能只作独立景物看待。

读诗,其实就是读出作者意图。有了这基础,然后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不然就只能算是鸡写、鸭讲,各是各的。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2:39

这可以两个层次。一个是文本的生产,一个是文本的审美判断。两者可以有关联,也可以各自独立。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2:46

本帖最后由 杨湜 于 2020-7-31 12:48 编辑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2:31
这些我都赞同。唯一觉得需要多考虑的是移石一句。
会意来说,就是人带动了(原先)附着在石上的云气。
字面上落实,“移”用本义,移植,将云之根从石上移植到人。
诗境上说,算是“云深不知处”的另一种表达。作者提醒读者,要意识到那云雾中有个李凝。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2:56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2:46
会意来说,就是人带动了(原先)附着在石上的云气。
字面上落实,“移”用本义,移植,将云之根从石上移 ...

杨兄执着精神可嘉,解释更独辟蹊径,但目前论证要说服人,恐怕还不足够。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3:02

本帖最后由 杨湜 于 2020-7-31 13:19 编辑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2:39
这可以两个层次。一个是文本的生产,一个是文本的审美判断。两者可以有关联,也可以各自独立。
有这种现象。把握整体、探究本意,必须关联;摘句欣赏,别有发挥,完全可以任意。

比如说,想用来骂小人或者抱怨自己处境或者反驳旁人批评,常用“魑魅(鬼)喜人过(guò,过错)”;但推究杜甫本意,则是“边地的人(魑魅)欢迎(喜)你(人,李白)去(过,guō,经过、造访)”。
这种落差是常有的。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3:05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2:56
杨兄执着精神可嘉,解释更独辟蹊径,但目前论证要说服人,恐怕还不足够。

嗯,是的。我主楼说了,倘有批评我的注家评家,把“分”“动”之“着力炼出处”(纪昀)先讲清楚。:lol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3:08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3:02
有这种现象。把握整体、探究本意,必须关联;摘句发挥,别有意图,完全可以任意。

比如说,想用来骂小 ...

摘句发挥,别有意图,那与刚刚说的两个层次没有关系。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3:11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3:08
摘句发挥,别有意图,那与刚刚说的两个层次没有关系。

改了下,“摘句欣赏,别有发挥”。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3:14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3:11
改了下,“摘句欣赏,别有发挥”。

基本意思都错,怎么发挥都不着调,这是肯定的。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3:39

本帖最后由 杨湜 于 2020-7-31 13:51 编辑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3:14
基本意思都错,怎么发挥都不着调,这是肯定的。
古人有太多好诗,反而被评坏、评歪了,尤其是白话时代以来,以鉴赏辞典为代表。辞典功大于过,要肯定,但瑜不掩瑕处实在也太多,没办法读:(。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6:41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3:39
古人有太多好诗,反而被评坏、评歪了,尤其是白话时代以来,以鉴赏辞典为代表。辞典功大于过,要肯定,但 ...

那都是些普及读物,许多都不值得认真对待。

杨湜 发表于 2020-7-31 19:43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7-31 16:41
那都是些普及读物,许多都不值得认真对待。

是啊,“普及读物”,定位准确。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8-2 07:56

建议。杨兄分析不妨写成论文发表。

杨湜 发表于 2020-8-2 11:22

石头不砸人 发表于 2020-8-2 07:56
建议。杨兄分析不妨写成论文发表。

论文的行文腔调与格式叫人抓狂。:lol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说说《题李凝幽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