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55|回复: 3

[原创] 谈谈长词的抒情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445

帖子

18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2
发表于 2022-7-8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是诗人王良忠公开出版<疏韵长词>一书时所写的序言,全文如下:
         谈谈长词的抒情

             王良忠(湖南)

词,是一种抒情的文体,是一种富于灵性的活的诗卷。填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纪录抒发情感的过程。什么是抒发情感呢?即诗家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喜、怒、哀、乐等主观感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加以表现与抒发的写作技法。其目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引起他人共鸣。
在诗词创作中什么文体最利于淋漓尽致地抒发情感呢?我个人认为那就是长词了。长词有些什么特点呢?一是字数多,容量大,适合于铺排叙述,有利于表现重大题材,或者抒发细腻的情感。二是具有散文诗或赋的特点,形散神不散。填长词在行文时就象纺线捻绳一样,通篇衔接转折自然。其中领格字的作用特别突出。三是境界高远,取材视野开阔,表现手法也更多样化,表现风格也更有特色。
    翻开经典宋词排行榜,据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著的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宋词排行榜》,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衡定宋词中的经典名篇。将所设定的选本、互联网页、评点、研究论文和唱和五个指标的每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出结论:最优秀的宋词大多是长词。这就告诉我们,下功夫探索长词的填写技巧,是诗词创作上极有价值的努力方向。当然,创作长词是一项很艰苦的工作,要探讨与学习的知识很多。借此《疏韵长词》公开出版之际,我仅以长词抒情为题,谈点个人的浅见。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例如:2011年9月19日词作者的母亲病逝。作者极为悲痛,当晚填词《满江红·哭母(1)》。整首词几乎都是直接抒情。现附原作如下:

   满江红·哭母(1)         
痛哭沾襟,肝胆裂,泣风哽咽。
阴阳别,心头滴血,万思俱绝。
慈母由斯长谢世,苍天含泪连阴月!
母去矣,懿训犹醍醐,标天阙。

人憔悴,愁千结,仙驾鹤,不停歇。
定勿忘母志,期望殷切。
魂魄升登西母处,银瞻天上盈圆缺。
哭亡母,一夜鬓披霜,悲怀烈!

    在词中,“痛哭沾襟,肝胆裂,泣风哽咽。”“阴阳别,心头滴血,万思俱绝。”还有“哭亡母,一夜鬓披霜,悲怀烈!”等等,都直接抒发了作者悲痛欲绝的心情。如果不采用直接抒发的方式,那就无法展示作者当时痛哭流涕、呼天喊地的悲痛场景。这没有任何间隔,也无需多加修饰的抒情,也许更感人肺腑、触动灵魂。也许更真实更生动地反映了作者与亲生母亲阴阳隔绝的“那一刻”,作者他那思念母亲、离别母亲、悼念母亲的惙怛伤悴、痛心伤臆的情形,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他当时抱头痛哭、悲伤憔悴的容态。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直接抒情,也离不开形象的描写,如:“泪沾襟,肝胆裂,”“心头滴血”
“苍天含泪连阴月!”“一夜鬓披霜”等。

    又例如:我的继母陈金兰于2022年1月16日在台湾高雄不幸逝世,享年95岁。噩耗传到长沙,我悲痛万分,痛哭流涕。后填词《满江红·哭母(2)》:

      满江红·哭母(2)

噩耗苍凉,纷纷雪,伤心哽噎;
泪如雨,双眸滴血,孤鸿声绝。
慈训诤言铭后辈,婉容神态浮江月。
聚虽少,谈笑眼前存,亲情热。

湘水哭,台海咽;儿憔悴,连天阙。
痛悼行云泣,直至声竭。
万状哀思羁旅苦,千般孝道贫儿节。
母仙逝,从此隔阴阳,肝肠裂。

     在词中,“痛悼行云泣,直至声竭。”“万状哀思羁旅苦,千般孝道贫儿节。”这都是当时悲痛悼念与心路情感的真实记录与吐露。
兩次哭母,同一个词牌,同一个韵脚,从时间上说虽相差11年之久,但发自同一个儿子的心间。这两次填词,都是直接抒情。因为象这种题材,不直接了当地抒发情感似乎就不能完整地尽情表达当事人此时此刻的沉痛心态与悲伤情绪。  


    当然,填词除了直接抒情。更多的是间接抒情。所谓间接抒情,就是把情感的抒发与叙事、描写或议论结合起来。借助叙事、写人、状物、绘景,或是应用典故等多种形式作为抒情的“媒介”。这样的抒情含蓄而隽永、雅致而生趣。


    人的情感,都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天马行空、豪放不羈的。无论是何种情感,都得有所借助、有所依托。或借景、或借物、或借人、或借事,或借典,在诗词中结合着叙述、描写、议论去抒发,这样才能感人至深、产生“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与“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联想与意境。


   一、借景抒情
抒情同描写景物相融合,这就是借景抒情,或者说是描写抒情。或者触景生情、或者寄情于景,这样可以使情与景紧密结合,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在我原创的长词中,借景抒情的内容最多,大约占了三分之一强。如《浣溪沙慢·山溪水》、 《三部乐·金水溪》、《玉漏迟 · 江南春早》、《水调歌头·洞庭湖》、《满庭芳·长沙桔子洲》、
《采绿吟·金都山水洲》、《忆旧游·荷香月湖》、《春从天上来 · 春登岳麓山》、《浪淘沙慢·山村冬曲》,等等。


例如我在三峡水库修建前游览三峡的一首《沁园春·三峡首游》,上片是这样写的:

长江咽喉,三峡胜景,神女导游。/开篇领总,点明位置,借用神话,引人入胜。
望耸然峻岭,巍峨造就; 悬乎峭壁,伟岸风流。/一个领格字“望”,用耸然与悬乎的对偶,写出峻岭之奇、峭壁之妙。
众志成城, 一絲不苟,神圣初心不遗羞。/夹叙夹议的手法,融情于山水,使山水赋予生命与灵魂。
迎欢语,且隨波漂荡,逐浪遐悠。/把个人置身大自然之中,迎语与赞叹乃至一切,都隨波逐流。

这首词把抒情与叙述、描写、议论结合在一起,一边描写壮丽景色,一边抒发议论,一边舒放情感。是将景与情直接焊接在一起,
情与景直接交织,纠缠在一起。人是活动在景物中的,我就直接把情放在景物之上了。在上片描写两岸的崇山峻岭时,
凝就了“望耸然峻岭,巍峨造就; 悬乎峭壁,伟岸风流。”的诗句,发出了“众志成城, 一絲不苟,神圣初心不遗羞。”的感慨!
又在下片描写奔腾咆哮的江水时,吟诵了“看沉渣泛起,泥沙有怨;凌波聚散,浊浪无愁。”的叙录,又有“江水咆哮,为民吶喊,
一泻千山谁敢收?嗟夫也,此江山壮丽,寓意沉浮。”的慨叹与叙情。

    在填词中借景抒情,这是一种常用技法。我们应对此技法有轻车熟路的运用。如作者的《八六子 · 天涯海角忆旧》,
在描写景色之后,就联想个人遭遇的情感纠葛,发出了:“叹金瑜,贞媛拒收佞谀。”的感叹!这样的诗句很容易使人对爱情
与婚姻产生联想,天涯海角有海枯石烂的景点,在这里读一读“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的古诗名句,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呢?你的爱情与婚姻,是象金与玉一样高尚、纯洁么?作者虽克勤克俭 ,也奋发上进 ,
但却遭遇分手的悲剧。所以作者感慨:一位贞洁贤淑的女子对于以美言奉承讨好、以金钱诱惑来说那是会严加拒绝的!不为物欲
横流淹没,不被铜臭社会绊倒 ,追求的是“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理想境界。

    又例如:《念奴娇·秋雨咏》一词,作者在作了“凉风细雨,正温柔舒适,夜夜甜梦。”与“渺渺茫茫,淅淅沥沥,轻语轻声弄”
的秋景作了细致描写以后,便自然而然地对秋雨产了“千般恭顺,似情人撒欢宠。”的温存情感。从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秋雨的
衷情与偏爱。但在结尾处,作者话锋一转,有“富贵荣华,顺从天意,当晓时旋踵”的点评与议论。这便有了“别言无奈,几多花落成冢?”
的感伤与叹息。为什么呢?这是发人深省的一笔,秋雨对某些人来说也许充满了爱,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却留下了愁。这就象鲜花一样,
秋雨来了,天气凉了,形成“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的局面。


二、借物抒情
由于对某种事物的感慨而生情,这在填词中体现为借物抒情。或者托物寓意,或者咏物寄志,或者状物抒情,这都属于借物抒情的笔调。

例如《塞翁吟·落叶忆》:“落叶悲寒雪,最后一片难逃。”“梦远去,苦霜浇。奈何借风飘。”通过落叶的遭遇,来表达倒霉人在落莫时陷入
一种无可奈何的境地。象落叶一般,你挣扎、怒吼、怨恨,也都无际于事,最终难逃化作春泥的命运。

又例如《双双燕·咏燕》,上片描写了燕子翱翔春回大地的情景,下片触景叙情,借燕抒情:“如赋。翩翩翠羽。拂大地泥香,半和梅雨。
落花风软,戏逐乱红飞舞。陶醉漪涟浪语。伴堤柳、携莺穿絮。”借物抒情,就是要通过托物、状物、咏物的笔法,来表达作者的某种见解/
某种寓意/某种情结。比如这咏燕,就是透过燕子来表述人要‘顺势而为’(象燕回春野一样);要‘专一爱家’(象燕爱“蹈常如故”一样);
要懂得‘平常就是快乐’(象燕子“伴堤柳、携莺穿絮”那样欢快生活。)


我是这样理解的,借物抒情,当然要把“物”写深写透,写出形象,写出灵魂,这样你抒发的情就真实而充分且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长词咏物,
更要把“物”的铺叙写好。我们始终要明白:借物抒情,是由于对某种事物的感慨而生情。如果这个“物”写得不到位、不形象、不鲜活,那么她
就无法承受起托物寓意/咏物寄志/状物抒情的“重任”。例如下面这首长词,以山茶花为依托,表达了作者钟情爱美的高尚追求。但这种“情”是
经得起风吹雨打的、是海枯石烂的。爱美是人的天性。但作者追求的这种“美”是象山茶花一样心灵美的绽放,是诚实而坚励的美。作者的意境,
且看原词吧。《玉女摇仙佩·山茶花赋》:
“凌寒吐艳,历暑含苞,碧叶千重摇翠。秀色芬芳,鲜红胜火,洁白玉雕姝丽。更有鹅黄媚。恰如仙子笑,西施情恣。俏姿态、纷葩异蕊,皆是争奇斗艳沈魅。
山茶最多情,壮丽妖娆,风光旖旎。

今摘一枝品赏,染透清风,弄影云裳天际。骚客吟评,怀春宁耐,更显仙娥心美。独有梅班配。实难得、忍受朱明横炽。又鹤雪、昭彰洁志,推襟送抱,万般坚励。
歌钦佩。倾情笃尚珍灵卉。”

在作者的《长调疏韵》中,借物抒情的作品还有一些,例如:《暗香疏影 · 红枫传情 》、《古香慢&#8226;春雨咏》、《念奴娇·秋雨咏》、
《满庭芳·赏菊》、《暗香·落梅悟 》、《齐天乐&#8226;芦荻》、《石州慢·梨花如雪》、《氐州第一 &#8226;劝蝉》   等等,这些长词都是借助状物来寄托情感的。这样的长词,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是其主要特色。


三、借事抒情

借事抒情,就是在填词中叙述某个事件时,于字里行间渗透着诗家的某种思想感情。用这种手法来创作诗词的也有很多,诗作如:王维的《送别》、
《相思》,李白的《送友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杜牧的《夜泊秦淮》,等等。
词作也有一些,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壮词以寄之》、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袁去华《瑞鹤仙·郊原初过雨》等等。

借事抒情的关键是情要与事合,即通过对某个事件的描写,塑造一种意境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一种或多种感情。 借事抒情同样可以提高文字文采和
强化作者的内心感情,提升意境的广度、深度与高度。

借事抒情的“事”当然要选择,必须选择那些有积极意义、有意蕴深度的典型事例或事件。而对一些浅薄、俗鄙、丑恶、奸邪、血腥的事则尽量
不去“借用”。即使你秉持批判与申张正义的态度,也应慎重着笔,

例如《念奴娇· 悼念三大巨星陨落》:三大巨星陨落,这是中国1976年发生的大事。在这一年,亿万中国人民都处在极大悲痛之中。这首词要写
这件事,肯定要颂扬三大伟人的丰功伟绩,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沉痛悼念之情。我在词中是这样表述的:“赤县正蒸蒸日上,忽报三星同坠。亿众悲声,
苍穹飞泪,盟誓承遗志。丰碑诗史,国民心上深垒。”

再说借事抒情的“事”,除了这个事本身的意蕴以外,还得重视这个事的叙述角度与抒情融合。例如《绣停针·红旗渠赞》,描写的事是指修建红旗渠。
这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正是国内连续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国外反华势力卡我们脖子的困难时期。河南省林县县委在面临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
的情况下,靠着全县干部群众的坚强团结,无私无畏,迎难而上,带领勤劳勇敢的林县人民,苦战十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在太行山
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结束了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建成,历时10年。
总投工3740.2万个,干渠、支渠和斗渠总长度1520多公里,削平了1250个山头,打通了211个隧道,挖土石方1818万立方米。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对予这样一件事,可以有许多着笔角度,表现当地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力与领导力,或者表现当地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或者表现
当地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集乡财力、物力办大事,等等。作者在创作时对红旗渠的开凿建成经过分析,最终确认这是当地党组织顺应民意,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的伟大工项成果。于是,在上片即以:“壮举也,碧水跨千山,直达林县”为开篇,统领全词。接着上片描写了修建红旗渠的艰难困苦,
下片则揭示了红旗渠十年苦战修建成功的根本原因,以及作者对红旗渠赞颂的抒情着力点。词的下片是这样展开的“参横北斗转,共党树伟力,独开时谚。
重整河山,匡改地天,惊世巨功流绚。旱灾期盼,作使命、声声呼唤。顺应民愿,放歌党旗耀灿。”具体请看《绣停针·红旗渠赞》。


四、借人抒情

诗家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写人物,把自己对人物的赞美、爱慕、钦佩、关怀、崇敬,或者鄙视、怨恨、质疑、咒骂等等,凝聚于笔端,洒落于句间,以
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借人抒情,也可称为形象抒情。

采用借人抒情的笔调来填词,作者创造的长词有《采桑子慢·赞以身许党》、《满江红·祭杨幺起义军诸将士》、《水调歌头·战友情深》、《满庭芳·两面书绅》、
《紫玉箫·寄汀上白沙影》、《念奴娇·悼念周总理》、《大椿·达观安命》、《忆旧游·船家小妹》、《六州歌头&#8226;毛泽东颂》、《六州歌头&#8226;悼念祖父》,
以及《念奴娇·给中国第一奸臣画像》,等等。这些作品看似写某人,实则是作者借人抒情,表达某种情怀、渲染某种情志、塑造某种情境、歌颂某种情操、
鞭挞某种情怨。

且看《六州歌头&#8226;毛泽东颂 》:  “圣明至伟,当属润芝公。为大众,生与共,帝王中,几人同?载载民歌颂。依湘赣,圆心梦。镰斧动,新忠勇,斗财东。
文市举旗,星火燎原纵,朗照苍穹。忆长征抗日,救国救工农。赤县长空,战旗红!

九州波涌,无私奉,翔巨凤,乘东风。同苦痛,官限俸,扫贫穷,树新风。苦斗风云拥,豪情弄,播葱茏。快速动,高峰耸,立新功。两弹双星,水稻杂交种,处处双丰。
政通人和好,干部要三同。服务推崇!

  歌颂毛泽东的诗词很多,在现代中国的心目中,毛主席成了广大人民群众无限敬仰的圣人与神仙。所以词一开篇就说:“圣明至伟,当属润芝公。”接着:
“为大众,生与共,帝王中,几人同?”意思是说,在漫长的历史大河中,有几位帝王能与毛泽东这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谋自由的伟大领袖相比拟呢?
这种提问式的直接抒情,非常有力,非常强烈。这是这首借人抒情长词的议论焦点,也是这首借人抒情长词的抒发重点。更是这首借人抒情长词的作者对所
写的人产生了无限敬仰与无限爱载,且一齐涌上了笔端的集中表现。

借助议论来抒情,这是写人或写事时常用的笔法。透过直接提问的手法,也更清晰地表达了作者对所借之人的强烈情感与热切认知。接下去,从“依湘赣,圆心梦”
到“赤县长空,战旗红!”整个上片描写了毛泽东缔造新中国的伟大功绩。而下片,从“九州波涌,无私奉”到“政通人和好,干部要三同。服务推崇!”
描写毛泽东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对在无产阶级在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发展经济和科技、强国强军、共同富裕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通读全词可以看出:作者用
非常饱含感情的语言和实事求是的白描手法来表现人物形象,而把自己对所写人物的赞美、敬仰与爱载,都化为朴实无华的言语,凝结在字里行间。

五、借典抒情
在填词人中流传这样一句话:“苏词伤律,秦词伤典”。意思是说苏轼的词多不协律,故不能歌。秦观词虽然清丽,因为用典故较少而少了华贵。女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论》中批评少游词:“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意思是词不借用典故,那就少了一种富贵态。在情致深邃的小词中,如果加上两三则典故,就像给贫家女戴起凤冠霞帔,显得雍容华贵些。借典抒情,不仅可以拓宽词的境界,而且可以增强词的思想内容,进一步丰富读者的想象。  
&#58853;&#58853;词在初登文坛时,带着民歌的质朴气息,写景抒情直抒胸臆,用典较少,清新活泼。入宋以后,词人常以用典作为扩大词的内容、增强词的表现力的重要手段,并逐渐趋向典雅庄重,用典也就越来越多。特别是长词,有的在一篇之中连用七八个、十几个典故或成句;还有的词在一句之中便包含着两三个典故。如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九十五字中用典十二处,其中“曦发北风凉”一句就连用二典。如果光看字面,“在寒冷的北风中晾干头发”原是个很平常的句子。知其典故,情况就大不同了。
&#58853;&#58853;典故用得好,能使作品简洁含蓄,余韵盎然。典故用得不好,便会把作品弄得生涩晦暗,枯燥乏味。关键在于要出自内容,感情的需要,从内心呕出;而不是有意堆砌,以典故遮掩内容的单薄。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很爱用典故,常常一连使用数典,有时也难免堆砌。但总体上说,辛词大多数用典用得圆转与贴切。现代填词用典少了,但用典抒情这种技巧不能丢了。
&#58853;&#58853;
    词的用典,就是把历史故事、历史名人、名诗、名书、名歌等凝炼成新的诗句融会在词作中,以此来影射时事或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例如本人在《沁园春·推赞句容》这首词中,上片借景抒情,下片则是借典抒情。下片是这样写的:“丹阳哺育精忠,西汉始、贤才辈出崇。有匡时佐世,葛研医药;在辛直谏,弘景三公。
更有朱家,元璋登帝,伟业称明说兴隆。时飞逝,此江山巨变,犹赞今雄!”这样写,读者对句容的认知会产生一种历史厚重感,发出惟斯有才,惟斯于盛的感叹。
    在《疏韵长词》这本冊子里,用典的长词也有一些,如《青门饮·西瓜赋》、《穆护砂·长沙杜甫亭赋》、《 六州歌头&#8226;中国南海咏》、《六州歌头·读《史记》人物传 》、《玉山枕·花鼓戏刘海砍樵》、《五綵结同心·尧天舜日》、《慢卷绸·雁叫长空》、《高山流水·革命样板戏赞 》、《桂枝香·秋登岳麓山》、《瑞龙吟·望江练》 等等,
用典用得活,确实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温故而知新,起到活用前人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胸中意旨的作用,大大精炼了语言。在两宋词人中特别喜欢引用典的诗人很多,如苏轼、周邦彦、辛弃疾,吴文英等不同流派的词人都很善于用典,而且特别喜欢袭用或变用唐诗入词。&#58853;&#58853;  

   通过以上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借典抒情的“五借”分析,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明白这长词铺叙抒情的内蕴之所在。但我们还须明白这抒情中的铺叙与渲染是同时紧密结合着的。
所谓渲染就是要抓住主要内容,调动各种手段,把意境写得淋漓尽致。有渲染才有造势、造境、造思、造趣,产生笔断意不断、上下连贯、异峰突起的艺术效果。
其实铺叙和渲染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铺叙要写好就需要抓住重点。而重点需要突出呢,那就需要铺叙。铺叙是什么呢?就是要把一个故事或者一个片段、一个场面
讲得头头是道、有条不紊,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渐渐进入诗中的境界,而不是东拉一块西扯一把地把读者拉扯得晕头转向,象进了迷宫,无法深入。同时呢读起来不
致于味同嚼腊、枯燥无味,难以咽下去。那就必须既有铺叙,又有渲染。

   当然,除了铺叙渲染,还有衔接转折、回还照应、跳脱剪接、抑扬顿挫、递进叠层,等等。这每一个方面都必须精心构思、精心布局、精心取材、精心修饰。便之
达到“揉直使曲,叠单使复 ”、  气韵灵动,“如音栖弦,如烟成霭”。宋·陈善《扪虱新话》上集:“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辞藻,要非佳作也。
乍读渊明诗颇似枯淡,久久有味。东坡晚年酷好之,谓李杜不及也。此无他,韵胜而已。”

我体会,这长词有诗体词、赋体词、散文体词,等等。在长词创作中抒情是主旨。也可以说是抒情与写景、抒情与咏物、抒情与叙事、抒情与描写人物形象、抒情与解读典故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含蓄。所谓“借”,它的功能之一
就是为了含蓄抒情、形象抒情、生动抒情、丰沛抒情。大词家柳永在探索长词的过程中,创造了一种很好地写法:即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这种技巧一直为后世词家所喜用。周济在
《宋四家词选》中说过:“柳词总以平铺见长,或发端,或结尾,或换头,以一二语勾勒提掇,有千钧之力。”不过我认为这体例也可多样化一些,比如上片抒情、下片叙景;
也可以夹叙夹议、情景交融。又例如我原创的《六州歌头&#8226;毛泽东颂 》,因为毛泽东是亿万民众都熟悉的伟大领袖,所以一开篇即抒情,这也没有给人突兀的感觉。反而有一种
给人开门见山、真挚热切的感触。而长词隨后的铺叙与渲染,似乎成了诗化的回顾与描写。通读全词,气韵灵动,情随事迁。所以说,手法多样,布局别致,过片灵活,
这样填词才会别具一格,自成特色。铺叙是基本功,而抒情是穿扦功,铺叙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情绪自然而然就会迸发出来,此时抓住“火候”,一吐为快!
此笔调当是长词的铺叙与抒情的奥妙所在。这正是:比兴的无限魅力,就在于象《诗经》那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粗浅体会,抛砖引玉而已。欢迎广大诗词爱好者,特别是请长词大家予以批评指正。


                                                           2022年3月30日完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4

主题

9199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顾问

中国诗词论坛顾问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854

论坛顾问

发表于 2022-7-14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翻开经典宋词排行榜,据王兆鹏、郁玉英、郭红欣著的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宋词排行榜》,应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衡定宋词中的经典名篇。将所设定的选本、互联网页、评点、研究论文和唱和五个指标的每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得出结论:最优秀的宋词大多是长词。

——长词要填好,不容易。另一方面,令词也有它的魅力。
自号卧山,别署知泥斋、履庐、不远室主人。存《履庐诗词稿丛》(合诗、词、汉俳)、《履庐诗词稿自珍录》、《知泥斋选批昔今诗词诸本》、《知泥斋诗词艺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45

帖子

182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822
 楼主| 发表于 2022-7-17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的关心。我不否定令词的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主题

152

帖子

320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207
发表于 2023-10-17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很好。拜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2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6  

GMT+8, 2024-4-30 15:05 , Processed in 0.06836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